回复 36# 南阳姚文书
1 D: [6 Y1 ~$ X& e [) W
% l2 Y' }! @5 p/ t$ Q/ C, {- b+ ?: r2 ]; c6 G4 {
渎山大玉海原来被放置在琼华岛上的广寒殿中,是元世祖忽必烈大宴群臣时所使用的酒器。根据《日下尊闻录》记载:“琼岛,元之渎山,即明之琼岛也。”琼华岛是远古河道残留下的水泊中的山,故有“渎山”之称,所以大玉瓮被称为“渎山大玉海”。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曾经到过北海。在他的《东游录》中记载了对此的见闻:“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称作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而且是那样精美,以至我听说它的价值超过四座大城。瓮的四周悉绕金,每角有一龙,作凶猛搏击状。此瓮尚有上垂的以大珠缀成的网缒,而这缒宽为一扎。瓮里的酒是从宫廷用管子输送进去,瓮旁有很多金酒杯,随意饮用。”还说:“魔术士把盛满美酒金杯飞过空中,送到愿喝者的嘴上。这些事和许多别的事是在君王的面前做的,该君王之威风以及他宫中发生之事,说起来必定使那些没有亲眼看见的人难以相信。” 不知渎山大玉海由何途径不翼而飞,遗落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道士们将其用以腌咸菜。直到清康熙年间重修庙宇时,才被辅臣高士奇发现,可是当时并没有立即追回宫内,仍旧留在真武庙中。清乾隆年间,皇帝以千金相赐,才将渎山大玉海赎回宫内,安置在团城之上,并建玉瓮亭,还令40多位词臣各写诗一首刻于亭柱上,乾隆皇帝也亲自写了一首《玉瓮歌》刻于渎山大玉海的内壁以示纪念。当年乾隆皇帝只将渎山大玉海赎回宫内,但放渎山大玉海的石座却不知道为什么仍然遗落于真武庙内,并且遣人另外雕刻了一个石座安放渎山大玉海。尔后有人又雕凿了一个石瓮安置于元代渎山大玉海的石座之上以示纪念。自此,真武庙又被称为“石钵庵”。在20世纪60年代,真武庙因为破损荒废而改为民居,原来的渎山大玉海石座和后刻的石瓮于20世纪70年代被移到宣武门外唐代建的悯忠寺内,也就是今天的法源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