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女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彝族男女均戴耳环、戒指,但男子耳环只戴左耳。其质地有银、珊瑚、玉、贝等。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这类服饰又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依若式流行于四川美姑、雷波、甘洛、马边、峨边等县和昭觉以及云南巧家、永美等县的部分地区,即操“依诺”土语,俗称大裤脚的彝族地区。所底式主要流行于四川布拖、普格县及金阳、宁南、会理、会东、德昌、西昌、昭觉、盐源、米易等县,即操“所底”土语,俗称小裤脚彝族地区。2 Q' g5 ~ D$ O6 i5 l0 \2 b
# }/ |; U* l! {5 W5 l6 i6 Y 彝族姑娘擅长刺绣,一位诗人曾以”彝家绣花女的那根针织出一条彩色的路”的优美诗句赞美彝族姑娘灵巧的双手。
* ]) y4 P) |2 w# @$ g1 d 8 J- w, Z& K8 ~% i* l$ X
四、妙趣横生彝族婚俗
) I: B$ i' Y# ]7 r' C+ P# ~3 ]9 T6 c
; m1 V: a- `2 F- M; z 彝族的婚姻,大体上包括定婚和结婚两个过程。定婚是婚姻关系的正式缔结,结婚是婚姻礼仪的具体完成。" T2 ]6 o, N' o: p4 j
* u8 G7 H. T3 A9 ]4 ~* L
一、定婚。经过介绍,选定了适当的对象,然后就请媒人往来洽谈,从中撮合,议定身价钱,双方都同意以后,便举行定婚仪式。定婚彝语叫“吾让木”。是双方正式结缔婚姻的主要标志,彝族谚语云“祖灵可戏,婚事不可戏”,一旦举行定婚仪式,双方便不得再反悔婚约。
! m4 U% O$ H- h" c# e
" L7 Z6 F+ v9 d# u; O9 e- I 届时,先由男方家邀约亲友的男性数人(一般以九个人为最常见,因为九在彝语中同“古”谐音,有牢固,坚定之意)由媒人领队去女家做客。女家的姑娘们早已备好清水,待客人靠近便用一瓢瓢清水向他们泼去,直到把来客一个个泼得象个落汤鸡才肯罢休,客人则须表现得勇猛、顽强,用衣服或擦尔瓦蒙着头,勇往直前,冲破姑娘们的一道道防线,猛冲进屋,姑娘们则会紧追不舍,尾随进屋乱泼,还会乘其不备用锅烟和炭灰抹他们的脸,把小伙子们一个个弄得狼狈不堪,做客的小伙子都会表现得宽宏大量,一任姑娘们胡乱泼水、抹黑不会生气。然后,主客便一起坐到火塘边相互饮酒寒喧,开始杀猪宰羊:先杀一只小猪,取出胆囊和膜脏占卡吉凶,然后把猪砍成拳头大的砣砣肉肉,放在火塘里烧熟,用一只矮脚木盔盛上,搁一杯酒,请一位年高德邵的老者端到门外,站在屋檐下念祝辞敬婚神:年份十二年 & j0 E( d/ x2 T- }. H8 s3 ] z1 R
要数今年好; 一年十二月;要数本月好;一轮十二天,今天最吉祥;天上流云今晚最快,天上星星今夜最密;某某与某某,今晚结成亲;美酒流成河, 食肉堆成山; 有儿娶媳妇,有女找亲家;愿他们来日, 生儿有九个,九个都成材;生女有十个,十女嫁十方;儿子长寿直到头发白,父亲长寿直到牙落光;愿他们:无病无灾,幸福安康。然后,清客人吃烧肉,客人将彩礼(身价钱)放在空术盔里恭恭敬敬地端给主人,主人接过要抽一份回赠客人,表示只收下女儿身价钱,而把财神留给男家。大家便吃肉喝酒,尽欢而回。。
( ^8 U" T6 ^8 n) {. `. \ 第二天,吃了早饭客人就回去,届时,主人家要按规矩赠给送客人和媒人、女婿钱以及烤养饼、肉、酒给亲家,女方家回到家后即把肉煮熟,连同养饼和酒均分给邻里亲友一起吃,。过了三五天,女方家亦应男方家之邀约亲友到男家去客,仪式相同,规模大致相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