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闽南姚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曾孝:《舜文化与九疑山传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5:33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十、五指峰
  a& P3 _; M, j9 Y& W: X
7 O& o* Y* y) d' @. ~- E邓杜山
6 [: t3 G/ h+ Y$ t- T# y7 N. E9 v: m! n0 O/ h1 `

" u; h. d; k7 L6 v/ c
* d4 O) a& @  e在九疑山区舜源峰的北面,有一座五指峰。相传,这五指峰是玉皇大帝为了镇压盗窃财宝的妖魔鬼怪留下的古迹。
6 v6 h7 e: U! w' c
# g: n. \+ x  [9 y; \6 z: W舜王为了治理泛滥成灾的潇水,在九疑山区曾与龙妖鱼精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战斗中,黎民百姓拔剑相助,土地公公,城隍大仙奋力帮忙。龙妖被打得回不了巨龙门,顺水逃向东海,鱼精被打得回不了鲤鱼江,一跳躲进了鲤鱼滩。战斗得胜,水退妖走,舜王把被妖魔鬼怪抢去的财宝夺了回来,还缴获了很多战利品。黎民百姓都分得了永远吃不完的金谷绿茶,听起来使人心旷神怡。舜王的亲属,娥皇分得一把自动为她梳妆打扮的翠玉梳子,女英分得了永远穿不坏的冬暖夏凉的花衣绿绸。还余下很多很多的宝物,实在分不完,如永远甜鲜酸的迷人的长鲜杨梅,有悦耳动播的八管乐,还有金山银山,把这些东西搬进了洞,请管宝大仙看管,又到果山齐天大圣那里带来了猴将把守洞门。还余下了很多宝物没处放,就用来修建了一栋五里大庵,修建了一座八里大桥和一个十里铺。人们都安居乐业,努力建设家园。. H- w; B& d- c, S% O* V: i8 H' S1 X

3 q% Q4 U$ K2 q2 `. m+ G$ r被打得大败的鲤鱼精,怀恨在心,但又无法发作,只是深居浅出,修行磨道,一心想成仙,以待东山再起。大约过了五百年光景,这条鲤鱼已炼成了半仙。有一天早晨,它听见鸡公寨的一个名叫灵鸡公的对它说:九疑山的财宝实在多得很,不仅你们没有发现,就连山里人也没发现。特别是舜王在那次战斗中把一支万灵宝剑丢进了锅底,现在一直无人知道。鲤鱼精听了灵鸡公的话,顿起盗劫之心。就与灵鸡公商定,由鲤鱼精带领一支虾兵蟹将,化妆为樵夫,由下灌潜入九疑河。先取洞中金山银山,后取塘中万灵宝剑,还要夺取长鲜杨梅和八管乐,经鲁观洞去桂林大象仙师家里。由灵鸡公带领一支鸟勇雀卒,飞进山去,先取翠玉梳子,后取金竹玉笛,再取金谷绿茶和万宝秤杆,然后飞向桂林七星姐妹家里,与鲤鱼精汇师分赃。
- }0 j( v9 V2 n) }0 a* X
% J  h) H& @0 L$ v- e鱼精与鸡妖在一天的早晨,按预定的方案出发了。鱼精的大队兵马,一到洞口,就与守洞的猴将打得难分难解,刀来剑往,好不激烈。猴将设卡据守,只杀得虾兵蟹将死伤大半。遗憾的是,管宝大仙睡在里面尚未醒来,猴将只有一人,寡不敌众,门被冲破了,幸亏鲤鱼精也受了伤,金山银山它是搬不动了,只抢了些长鲜杨梅和一些小件宝物,从鲁观洞逃走了。鸡妖这一伙,正在山上准备盗劫翠玉梳子,被土地公公和城隍大仙发现,赶来后只战一个回合,鸡妖被赶下山去,只抢了些金谷绿茶逃跑了。
: b# r, j9 t5 V
2 f0 d8 u/ \6 x/ k尔后,土地公公,城隍大仙与猴将等众仙们集会,分析了这一事件的经过,并将情况向玉皇大帝作了汇报。玉皇大帝降圣旨,要众大仙保护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对来犯的妖魔鬼怪,可先待之以理,如果不听,再付之以力。众仙接旨后,立即着手布置。众仙为了防止水路出问题,它们断了下灌河,堵死鲁观洞,众仙为了还击从旱路来犯之敌,把刀枪手布置在各路山关道口,把弓箭手安排在峡谷山顶,安营扎寨,以逸待劳。与此同时,还派出了千里眼,顺风耳,侦察敌情。千里眼、顺风耳派出后,很快送来了消息:鱼精与鸡妖,已重整兵马,近日就要进犯,而且专门组织一批大力士,进山运宝。消息得知后,边境将士枕戈待旦。果然不错,在一天的黑夜,它们进攻了。这些进犯者一到山口,土地公公亲自上前,通名问话,规劝它们退兵,有问题坐下来谈。这些虾兵蟹将,自认不可战胜,以为土地公公亲自前来施礼议和,一定是兵力空虚,向土地公公杀来。说时迟,那时快,土地公公一声令下,弓箭刀枪,劈头盖脑向敌兵打去,鱼精鸡妖见势不妙,扭头就逃走了。
6 v# }& v4 }: a& X, W% R/ B/ V) \7 ]9 C& l  Q6 F5 M
鱼精、鸡妖对这次窃劫宝物计划的失败,恼羞成怒,但又无可奈何。它们仍不死心,就商定一条假谈判,真偷窃的诡计。它们派出乌鸦精为使者进山联系谈判,并商定在舜帝大庙举行。谈判进行了整整一天,乌鸦精死不认错,目的是要拖到晚上,配合偷袭。果然不错,当晚不到三更时分,这场偷袭战开始了。九疑山外,遍地是兵马,由鲤鱼精、灵鸡公亲自带领,乘着疾驰的风车云轿扑过来,待土地公公城隍大仙得知这一情况时,已经来不及调整兵力布置了,舜帝赐给黎民百姓的钱财宝物,能不能保住,实在叫人担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玉皇大帝,带领雷神电将,乘着凤凰亲临凡间,站在下灌山峰,伸出巨掌,向这些进犯的妖怪连连摆手,并规劝说:宝是舜王留给九疑百姓的,谁也不能来要,如若不听,格杀勿论。可是这些虾兵蟹将,哪里肯听,熙熙攘攘地往前闯。有的还嚎着,说九疑山原来就是他们的,非抢去不可。玉皇大帝忍无可忍,收拢五指,握紧拳头,大喝三声:定、定、定。这些妖魔鬼怪,只能大声哭叫,却动弹不得。这时土地公公,城隍大仙,率领精兵强将,势如破竹,歼灭了鲤鱼精,灵鸡公这伙妖怪,活捉了不少小妖。从此,人们又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并为更美好的远景而辛勤劳动。
5 p0 n+ c, W, x* z; o8 V
, m' H3 O1 i3 w5 {9 i5 }, Z人们都知道,侵略者是不会受一次打击就接受教训的,它们不可能就放下屠刀,改恶从善,立地成佛。所以,人们除了在为未来的美好生活而勤奋劳动和继续训练精兵强将外,又再三要求玉皇大帝留在凡间,保护他们的和平劳动。玉皇大帝说,我不能留在凡间,但可以把我的一只手留在这里,以示支援。从此,下灌这个地方就有了五指峰。# U4 z7 l! S9 K2 s& M
) v0 a3 @. e$ s
1 A5 u8 m  h. _( X) V! S$ P& w

0 `  y+ Q6 Z* w0 n8 i3 c* s# w
5 X0 d' w( N  }9 v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5:55 | 只看该作者
十一、飞龙岩
& U4 d- Y/ j( [$ h# N0 K
+ U5 r; x0 t4 `) H2 p5 I姜定金1 P; p7 n5 b$ C+ G. n
+ }. f1 ?  r+ x; o5 |" |  D

" ^8 v1 {6 K" S+ c, l4 s3 j6 }) Y5 S, f; Q- \! ]! a; v  W( s: _0 K1 I
九疑山下有座飞龙岩,一走进洞口,只见洞内宽敞、平坦,一座小山包静卧在洞中央,它油黑油亮,形若古钟,洞内终年云雾飘绕,人进其中飘飘欲仙。无怪乎晚清诗人石坊题词为“石楼仙境”。4 p* M; h: b$ G$ ]* L: q7 S

1 u" [; J! O& w6 {$ }* Y  W据说,以前洞里并没有雾,也并不平坦,也没有形若古钟的山包。这山包是永福寺的镇寺宝钟。永福寺也不叫永福寺,而叫凌峰寺。这钟是怎样来到了飞龙岩中?洞里的云雾是怎样来的?又怎么如此平坦?凌峰寺又是怎样改为永福寺的呢?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 Q+ ?3 }5 Y# y  p: b' v0 N$ D# a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九疑山风调雨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3 C% Y0 {: ~- r
! ]" Q2 f+ ^, g2 M
有一年的秋天,正值稻谷熟了,黄澄澄的稻穗点着头,哈着腰,正等待着人们开镰收割,土里的瓜果结着沉甸甸的果实,盼望着人们来采摘。九疑山的人们唱啊!笑啊!瑶汉同胞载歌载舞,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欢腾景象。3 a) D" n" ]- t- i' Y; x
6 s" i" g( K. m, e2 q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暴风雨,足足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倾盆般的大雨,慑人的雷鸣电闪吓得人们谁也不敢出门,洪水冲毁了房屋,冲走了庄稼,到处是一片风声、雨声,还夹杂着九疑山人们凄凉的哭声。+ a* z: H, n5 @+ ?

" T7 j) q4 D  A3 y; y9 V  L$ u3 k风停了,雨住了,待水退尽,原来美好的田园已荡然无存,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倒塌的房屋,堆积的乱石泥沙,无情的洪水,冲走了欢乐,人们的心碎了。
" |. {% v2 }- ?: \+ R! U1 M0 g
( i0 T0 L2 ]' w  o谁也没有料到,给九山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竟是一条龙。这黄龙本是玉皇大帝身旁的黄衣侍者,因触犯天条,玉皇责打后囚禁了起来,他趁管看他的天兵不注意,偷偷地溜出了天庭,变成黄龙,来到九疑山兴风作浪。& V* {$ k- D8 K& e
" a, p2 l% q# {2 q2 w: E+ ^# u6 J
舜帝南巡,一路披荆斩棘,历尽千辛万苦。这天他来到了九疑,看到的是荒芜的田园,到处是凄凉的景象,人们吃的是树皮、草根,到处听到凄惨的哭诉声。这些情景撕裂着舜帝的心,他决心要斩除孽龙,为民除害。
5 Q* c3 ^/ M% Q  x( G9 v
3 D* M4 L; b& ?% f& F这一天夜里,舜帝怎么也睡不着,白天看到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他抽出压在枕头下的降龙宝剑,仗剑发誓:“孽龙呀孽龙,你作恶多端,毒害生灵,你的末日到了。”
7 C$ p9 U) I" O- s# {; ], R
! p' ]2 ^% R4 b0 h3 j4 ]第二天一早,舜帝装束停当,背上降龙宝剑,一路寻找孽龙的踪迹,走啊走啊!翻过了九座险峻的山峰,跨过了十八个崎岖的山坳,终于在一座大山旁边的深水潭里发现了黄龙。舜帝抽山降龙宝剑,与孽龙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 r- G) L" q+ p" u: e9 `* V6 @; R4 r) |5 k5 U& s
这一场搏斗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人们只见飞沙走石,善良的人们担心舜帝的安危,纷纷聚到舜帝与孽龙搏斗的地方,呼叫呐喊,助一臂之力。好久好久,只见舜帝从深水潭里露出头来,人们知道舜帝与黄龙搏斗这么久,一定饿了,把瓜果,食品纷纷抛向于他。
6 A* ?- i% P- Q/ [% R
. q; H2 [; ^" B" S* B7 N一会儿,黄龙露出了头,人们把石头,泥块狠狠打向黄龙。就这样,这场搏斗足足杀了七七四十九天。舜帝越战越勇,而黄龙却极度疲乏,饥饿,被舜帝杀得遍体鳞伤,大败而逃。舜帝仗剑急迫,追啊追啊!黄龙被迫得慌不择路,看见前面山脚下有一个岩洞,一头飞了进去。
" Y9 ^8 X! K- {: v  H+ k/ {2 Z
7 @* s) j0 l# |- j7 I, @舜帝见黄龙飞进了岩洞,来到洞口,探头一看,只见岩洞阴风飒飒,深不见底,一时不敢贸然进去,便仗剑守在洞口,这样守了很久,孽龙始终没有出来,老这样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呀?舜帝突然想起,才来九疑那天自己路过凌峰寺,长老和尚参拜过后,还让自己看过镇寺之宝——神钟,今何不拿来一用。但又怕洞中孽龙脱逃,于是,舜帝深吸一口气,尽力向洞中喷去。: G* M' v2 f* R6 }7 S

0 W5 |5 Q1 [  H. z霎时,只见洞内密雾茫茫,他估计孽龙因迷雾笼罩,一时逃脱不了,便来到了凌峰寺,将情况跟长老一说,长老立即命小沙弥将神钟抬出,说来也怪,舜帝一摸神钟,神钟立即变成了酒杯般大小。舜帝拿了,告辞了长老和尚,急急赶回洞口,他将神钟托于左手,吟道:
$ b. I) e- ^. g5 D/ L9 g) ~8 j
. ?7 n3 q% S+ i- D- Q# R           神钟神钟,( W1 Z% ]4 o. ~! _$ g; K
0 `# g$ g7 t$ [" `6 B' k
           今显威风,
" r0 C' I! A: e8 {8 I" n% J! P) j, |+ S$ V
           孽龙作恶,
# d: E9 A) F* G0 y8 Y7 h( R, u, S/ x* y# T7 i
           永困其中。% r' B8 W1 h7 U& F7 y/ D$ p
7 _0 J% f% z" V! w0 M, [
刚一念完,神钟自舜帝手中脱手直往洞中飞去。
3 ^1 p5 J; C" F+ B% P
' F) O4 A( |9 b' [只听“轰隆隆”山崩地裂的响声,人们到洞口一看,洞里已宽敞平坦,一座油黑油亮的小山包,稳稳地卧在洞中央。仔细一看,正是那口神钟。洞中笼罩黄龙的密雾,也被冲散了,只见一层淡褐色的薄雾。7 v6 {3 i9 u5 |

+ F; [0 k3 w& x+ ~# D# d" V/ Z由于凌峰寺献宝有功,舜帝便赐凌峰寺为“永福寺"。是九疑山的人们永远幸福之意。
( a$ L# I. e' r$ q' W# c' r
! p6 x3 \' c" N$ r. I# F从此以后,这里的生活又好了起来,人们又开始过着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
6 p% a; a6 q8 D/ p  s
; x" \" ~, H% i% q/ x6 q! v由于舜帝积劳成疾,死在了九疑,九疑山的人们为了让人们世吐代代怀念舜帝,把舜帝逝世的山峰取名舜源峰,把镇黄龙的岩洞取名为飞龙岩。
+ R1 P4 X5 d/ k8 R2 W. F4 {1 [. S4 H+ w4 B1 i4 [. t* A4 G; {( v7 Z
至今,一年四季,飞龙岩洞中仍然笼罩一层褐色的薄雾。你若有幸去飞龙岩参观,你可别忘了,千万不要动那口神钟,因为那下面压着那条黄龙呢!3 U4 C' f1 ]' F% @

0 e3 ^: q8 R' N( i4 t0 |
; r# f2 k- A" [+ O8 D
4 M  P& G" H1 ^. D 4 `% s9 t: U: Z4 U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6:19 | 只看该作者
十二、金山银山3 {& T4 l( P7 O
. t# p6 F' ]5 I5 Z0 p2 z1 C( I* `
杨鹏
/ T5 R6 _1 X6 l- S
2 W7 I: K& e* N7 |, U 5 h" t: J) a! k' Z; h8 ?

$ \- y- b) i! Q( Z! I& k3 P5 l1 Z  ^九疑山的紫霞岩里,奇观异景可多啦。什么九曲黄河、八音堂、太公钓鱼、仙人田、猴子把门、水帘洞、秀才读书,杨梅山,看不完的奇景,讲不尽的故事。不说别的,仙人田旁边那两座石山就够有趣了:你用火把一照,一座山金光灼灼,一座山银光闪闪,金银交辉,璀璨夺目。可是当你把这些金粉银粉刮下来,带出洞外一看,哪里是什么金银?只不过是一撮灰白色的石粉,半点光泽也没有了,你看奇怪不奇怪!你要问这有趣的金山银山是哪里来的?那就请听我讲一个古老的故事。
5 A& t6 H2 g/ t5 Y7 E" L' G( ?# B" ^2 \9 i! X
相传舜帝治理天下的时候,万民安居乐业。这九疑山本是一座宝山,前山有座藏银洞,后山有条流金河,这里的老百姓在耕种渔樵之余,有时进洞挖些银子制作器物,下河淘些金子打造首饰,日子过得很是快活。
3 m3 v# C! r$ J0 W$ T
1 @2 @% u9 K5 T" s1 k2 e4 S九疑山出产金银的消息被两个大臣晓得了。这两个人,一个位居国舅,名唤汤新,是娥皇、女英的哥哥,一个身为皇亲。叫做吴里,是舜帝的侄儿。这汤新长得胖鼓鼓,那吴里生来瘦嶙。一天,他们合起来向舜帝奏了一本:愿意去九疑山管矿理财。舜帝就让他们去了。) x" q2 n: {- U" D9 s+ o) h! `

% ^; @: e( G, U! y两位大臣一到九疑山,就左一道告示,右一个命令,宣称金银官办。于是,汤新守金河,吴用座镇藏金洞。老百姓看见国家来管理淘金挖银的事,十分欢喜,纷纷前来出谋献策,愿为国家增加财富。
  J; U2 N3 U: O4 m1 u6 P6 Z8 m: W! ~  O" S9 x- f& ]( `
哪晓得这两个皇亲都是贪财迷,他们要求到九疑山来,就是为搜刮金银财宝的,他们逼迫老百姓停止耕种,放弃渔樵,一律进洞挖银,下河淘金.大家挖呀挖呀,洞里的银子快挖完了,淘呀淘呀,河里的金子快淘尽了,那两个财迷还不肯罢休。开采出来的金银呢,统统进了他们的褡裢.汤新用金子铸了一颗大印,足足一百斤重,吴里用银子打了一个秤砣,重达两百多斤。贪官发了大财,却苦了九疑山的老百姓,弄得土地无人耕种,鱼虾无法捕捞,田园荒芜,人烟稀少。百姓们忍无可忍,赶忙向舜帝告状。状词是一副对联,写的是。
" b6 }9 |8 s8 y
  s% a7 S% c; }2 N* X, R             刮尽白银打秤砣,吴里真无理;7 J! [  i- j' S

4 g, X6 I8 l" f! Q( _  F8 L$ L7 K             搜光黄金铸印信,汤新太贪心。3 `) M$ M- @: C6 c8 c& {
( K$ c6 ]. O3 s+ Q( c1 l5 x* o0 {
横批是:“百姓遭殃!”1 [+ C( q7 A: g

# \0 ~1 \# f4 Q8 `, @这时舜帝正在南巡,接到状纸,勃然大怒,立刻驾临九疑。他在箫韶峰设下营帐,把汤新,吴里叫来查问。开始这两个贪官支支吾吾,还想抵赖,舜帝从袖内取出状纸,掷在他们面前,两人才哑口无言。但是这两个家伙自以为是皇亲国戚,舜帝不会把他们怎么样,汤新抖动着脸上的肥肉说,请看吾妹娥皇的面子。求至上宽容。吴里拉长夹瘦的猴脸,说是“念家父与陛下的手足情,谴叔王恕饶.”舜帝将袖袍一拂,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提起御笔,写下四句判词:搜刮金银为害,致令黎民遭灾。革除官职顶戴,交与百姓安排!九疑山的百姓都在看舜帝审案。一见舜帝这样公正圣明,执法如山,个个高兴得手舞足蹈,韶峰下欢声霄动,那两个贪官怕老百姓找他们算账,吓得一头钻进了黑黝黝的紫霞洞,再也不敢出来。这时,舜帝左手提起颗黄金印,往北一掷,掷出三十里以外,落下来变成一座石山,这就是现在风光明媚的印山咀;舜帝右手举起那只银秤砣,向西一抛,抛出二十多里,化为一座陡岭,这就是如今玲珑秀丽的秤砣山。7 I! ^7 ?9 \: v3 G0 ~, O
( M- ~- b/ _0 [4 r2 n: N* H
那两个老财迷缩在紫霞洞里的仙人田边,变成了两块大石头,一块园鼓鼓,一块瘦嶙嶙。他们怀里藏着的财宝,闪出金光银辉。为了教后人不要贪心爱财,舜帝让他们身上的金银,一出洞就变成石粉。
, p) [- `" K; k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6:38 | 只看该作者
十三、石象拜舜4 l$ ?$ q/ C  _3 p
/ j, @9 }8 m2 v5 v* h
李登琛" ^2 Y+ U3 x) F3 ]
/ j- C/ j. j4 u* Y% x7 B8 N, d" b

' ~8 j! @9 B  B8 r8 k8 S/ F
7 F$ n, ?) ?; j1 S3 i, q' f九疑山舜源峰北麓有座石山,其形如象,当地人叫它“象岩”。相传这座石山是舜帝的弟弟象变成的。; f/ S: {$ }) Y
$ k$ `1 Z# q0 a) L
舜与象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后母为了让亲生儿子抢占舜的王位,多次设下毒计叫象去陷害舜,都没有得逞。舜呢?知道了后母和弟弟想害死自己,对后母却还是那般恭敬孝顺,对弟弟还是那般亲热真诚,象终于感动了,发誓要追随哥哥做些好事,来悔改往昔的过错。
; i: _! x! V# {0 M: c* N6 m% N1 v9 d/ |5 U' {6 ^3 d
后来舜帝要南巡,象便对舜说:“哥哥,让我跟你去吧!”舜想到弟弟从小在宫廷中娇生惯养,走不得山路,见不得风雨,哪里能吃那千里迢迢的苦?便对象说:“弟弟,我这一去,还不知几时能回来,那南方灾漠之野,你怎么受得了?就留在家里吧。”+ E! L% N7 r- O8 c4 [9 u

5 d# D) Y+ [8 A1 I9 \" q5 H1 {- g象说:“我再也不想跟狠毒的母亲在一起了。我要跟你去,分担你的艰辛。”' E! C# W, C2 |  ?

5 W; s) P  N4 F1 }# P# t舜见弟弟态度诚恳,有心悔改,便答应下来。头七天,他们遇到了暴火日头,晒得茅草冒烟,晒得石板发红,晒得像一身鼓水泡。舜帝对象说:“弟弟,这么大的日头难受,你转回去吧I”象说:“哥哥,我不怕!”1 y! \- W$ R% G" @$ E: j

# U8 Y; q( z. r* u第二个七天,他们遇上了一场暴风雨,打得茅草爬了地,打得飞鸟断了筋,打得象一身起疙瘩。舜劝象说:“弟弟,这么猛的雨难挨,你转回去吧!”象说:“哥哥,我不怕!”3 f' L: D" Q. u3 b

4 J' B3 s; O, }% N" S% i; H4 b4 c第三个七天,他们遇到了一座大山,悬崖峭壁,猴子见了也会发愁。舜帝又对象说:“弟弟,这么陡的山难爬,你转回去吧!”象不说话,径自往山上爬去。
% P$ X3 m. g  X: M7 u  d# S3 |
( c" C4 T/ d" w: \/ s4 {8 [; L, e这样走啊,走啊!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走进了芙蓉地界。这天来到了洞庭湖边,只见烟波浩渺,天水相连,湖面百鸟翱翔,湖中鱼群邀游,近处绿树丛丛,远处青山渺渺。舜帝见了不禁叹道:“好一个鱼米之乡!”
* `% {! G" c( s$ E& A+ U. r% j. h' U: D! T, F; _. c+ ?! A& D$ {; \
这时象拨着湖水说道:“哥哥,这水多清亮,我要下去洗个澡!”
7 W; U3 X' H: p5 X4 x* ~/ H! @5 T
( ^3 \% S8 q! W; M- }舜点头说:“去吧,洗去一身污垢,会更有精神。可不要走远了,洗一会就上来。”
! Q% z# w; J  A2 ^5 i  C. m0 h( I$ e( N' x, g3 t. p
象下到湖中游来游去,鼻子里喷出的水像一根柱子冲天而起,逗得舜帝哈哈大笑.洗了一会儿,象上了岸。说也奇怪,象的皮肤变得油黑发亮,四肢变得又粗又结实,一下子成了一个身高八尺,腰圆体壮的大汉子,舜帝看了,心中好不高兴!
% ~' G. F: X- v9 ~% _
1 S* c$ r. T9 I+ g3 o6 C! {又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他们来到一个大山前。刚刚爬上一个山坳,突听得一阵呼呼的风声,从右边的崖石里传来,接着一只吊眼白额猛虎出现在不远的路中央.舜帝赶忙叫象躲藏起来。象说:“哥哥,你到那石头后面去,让我去收拾那大虫!” : P4 d- R# @/ D& w4 G& @
; T4 N8 B/ g9 N4 y# B( z8 ^0 N
说着折了一根大树枝,迎面向那老虎走去,舜帝哪里阻挡得了!
1 i& Z% t8 Z6 R/ f7 I3 t7 \6 r! J* _2 d; a% B/ y& }0 N' ~
只见那老虎吼地一声就朝象猛扑过来,象急忙闪身躲过,老虎又将尾巴一扫,象又闪开,这样闪来躲去,老虎几番扑空,渐渐地减了威风。这时只听象大吼一声,乘个空儿举棒向老虎的后腿打去,老虎惨叫一声,两条后腿被打断,一个翻身,骨碌碌滚下万丈深沟。- u+ V9 k5 @8 \

( Z8 z9 F% B# R8 @( E舜帝这才放下心来,对象说:“好险呀,想不到你有这么大的胆量,这么大的力气!”象说:“为了赎回我的罪过,为了保护你,我什么也不怕!"( P' }' U- A% `$ ]7 G- A) Z
0 g  i7 C' x! E' y
舜帝听了,心受感动,却又双眉紧锁,便扶着象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只为我,只有时时想得老百姓的人才是个高尚,正直的人!”
- \; Z* `) E) G3 z3 I) c6 R9 I: v( L; {' D2 i* i
象默默地点了点头,心里一阵惭愧,觉得自己远比不上哥。不久,他们来到九疑山的潇韶峰下。这里石山连绵,古木苍翠,山下一块大平地,长满了齐胸高的荒草,一条河水从九疑山里流出来,穿过平地,向北流去。舜帝又赞叹道:“这是个水足土肥的好地方,如果开垦出采,老百姓就可以种出好多粮食。”
/ _4 t$ {: e1 T( D/ X7 n, U" s- ]& w8 h% N; l6 A% m! ]: \
象看到哥哥时时关心着老百姓,又记起哥哥那次对他的教诲,心中便作出了决定。他对舜帝说:“哥哥,你先走吧,我留在这里开垦荒地,给老百姓种庄稼,然后再去找你。”" R: }2 f/ V% q2 ^3 q
2 _9 J/ d. I0 t1 g; C7 B+ y
舜帝听了,高兴地说:“好!”
, N  v. m# I6 b7 D
" e" A3 X. t* [( ~1 S2 [* Q. c' g“哥哥,你要多加小心,有什么危险,你就返回来找我。”象有些不放心。+ f. J& a0 \: Q6 }6 C+ V9 z. S
) t! N( a8 S/ W2 W) n. }5 \/ b
舜帝高兴极了,亲切地说道:“亲爱的弟弟,你在艰苦的生活中锻炼成人,有了一颗赤诚为民的心,在这里开垦荒地,可要注意休息。至于我,你放心好了!”舜帝离开了潇韶峰,继续向南,朝九疑山的腹地进发。
: |& d# Q7 r. u! `* Z* K
% s2 M8 y3 w  h# Q0 K象就在潇韶峰下辛勤地开垦耕种,饿了吃些野果,烧只野兔,喝口山泉,累了就躺在枯草上歇息,从此就有了“潇韶峰下象耕田”的传说。以后老百姓聚集到这里耕种居住,再以后到了唐代,这里还建立了泠道县城。
$ b# v+ H! x" i* n
. L  S) H7 c9 [2 \* H日子一天天过去,象耕了九百九十九亩田地,从不叫声苦,可心里老挂念着哥哥。2 G9 F* W0 L* t6 V6 J. K. p
5 L: b0 {/ Q2 x) [
一天,忽然传来一阵轰隆哗啦的巨响,只见一股股黑水从九疑山中汹涌而来,眨眼间小河两岸就被黑水掩盖了。这股黑水一直流丁三天三夜才消退。5 `# j7 [& q& G5 w5 K! w
. A( z+ T5 T: x1 j0 G5 ^4 t
原来舜帝在九疑山里与一条作恶多端的孽龙搏斗了三天三夜,那黑水便是孽龙的污血。舜帝杀死了孽龙,消除了大害,自己也不幸身亡。
5 A) y4 p" z- z/ R! {( f6 @- a& l+ t
消息传来,象悲痛万分,想起自己过去对哥哥的罪过,想起哥哥对自己的宽容和教诲,一边痛哭,一边向九疑山里奔去。终因过度的劳累和悲痛,他未能到达目的地,便倒在路上再也没有起来。
- I/ m2 ^8 i4 |9 \
) y1 n9 I+ W; ~; d& ~- m! H象死后,化成了一个石象,前肢屈跪,低头敛容,长鼻直插地里,朝着舜峰遥遥伏拜。
  x; E3 D, @/ l  \  H& B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6:57 | 只看该作者
十四、公公石和婆婆石: T8 k4 K7 W3 W7 N: p7 C: [3 s$ Z
欧阳文
4 x; ^' I$ t+ J4 E0 p0 [' L1 d6 X+ ?. N/ E* [! ^! i

9 E/ K5 O7 h7 M* P
/ S# y$ w' H! x0 o4 G站在鲁观洞门口向南望,可以看见对门岭的两个山头上,各立着一个高大的石头,这就是九疑山有名的公公石和婆婆石。你只要仔细一看,东边那个公公石,眉毛胡子都活龙活现哩,西边的婆婆石就更好看了。你看那婆婆头上挽了个发髻,背上背着个背篓,左手还牵着个小孩,眼巴巴地望着对门岭上的公公石,像是呼喊,又像是哭泣。公公石和婆婆石的山脚下,有三条小河,从公公石山下流出的叫父江,从婆婆石山脚下流出的,一条叫母江,一条叫子江。三条河流过九疑洞到了北门坳便汇合在一起,才是九疑河。提起这两座石山和三条河还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哩!
$ v& q8 k6 o% F& @' i! e8 B* n1 y. E% h: K' [
传说舜帝南巡来到九疑山,在野猪冲杀了猪婆精,血鳞坳剥下了孽龙的鳞甲,逼江口劈断了黑蟒,为九疑山百姓治理了河道,清除了毒瘴,建立了家园。后来,舜帝因为在战杀黑蟒的时候,中了黑蟒吐出的毒气,死在三分石下。九疑山的百姓感他老人家的恩,家家都摆上供品,烧钱化纸,为他招魂。并且以后每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烧纸祭奠表示怀念他的心情。
# I: H. C3 i8 j% j  y6 Z! I( x
% l& V& m3 d5 L( b. o过了一些年代以后,大家觉得这样各家各户分散祭奠,不如大家一起到舜陵面前祭奠好一些。于是确定每年二月和八月在舜陵前举行对舜帝的春秋二祭。; |4 w5 J: a+ d. j( Y# y# Q. F/ T
1 V8 Q- U7 h; J
又不晓得过了多少年,九疑山经过繁衍生息,每年参加舜帝春秋二祭的人越来越多。舜陵面前的草坪,站都站不下了,于是大家又商议确定各村每年祭奠轮流派代表来参加。这一年八月秋祭,猪龙门村轮到盘老汉家了。盘老汉一家三口——老婆和一个孩子,高兴得了不得,七月里就开始准备祭品,衣服了。到了祭会的头天晚上,两公婆商量:猪龙门到舜陵有四十五里路远,明天要起早一点,好早点赶到舜陵。于是一家人忙到半夜,把一切东西准备停当才睡觉。第二天,五更鸡叫的时候,老汉就起来了烧好水,洗了脸就去解手。这时婆婆也醒来了,一看床上,老汉已起床了,急忙叫起孩子。起来一看,不见了老汉的影子,以为老汉先走了,口里骂道:这老东西走了也不喊一声。于是她草草地梳洗了一下,背起背篓,牵着孩子就去追赶老汉。老汉解手回来,不见了婆婆和儿子,知道她俩走了,也就连忙上路去赶她俩。
! L- H! c2 a! s4 L& y3 K0 x( {) a* z: ?0 j8 y, F4 Q: `
走到天亮,老汉还没赶上婆婆,他心里默道.先前黑灯瞎火,莫非走错了路?于是他仔细地察看路上的脚印,只见路上的脚印是朝他来的方向走的,老汉一拍脑袋说:“果然走错了。”他急忙倒转身来就迫。其实,老汉并没有走错路,是因为婆婆当时走得急,把鞋子穿倒了,(注从前瑶族妇女的鞋子是船形尖头,两头一个样,只是鞋底有前后的区别)因此路上才出现相反的脚印。这下子倒好,两个人一个朝东走,一个往西行了。8 `- e: P- A1 \! v2 p

9 ~8 o& `/ {" h$ k5 K他们走啊走啊,一直走到日头出山蛮高了,也没有会到一起。两个人都感到奇怪,便决定爬上山顶去看看。于是他们又爬呀爬,爬到山顶时,日头快要落岭了。老汉在东边山顶喊,婆婆牵着孩子在西边岭上寻。两个人都看见了对方,面对面地站着,只是隔了个大山冲。他们想起祭会大概已经散了,一家人白白辛苦了一场,也没能赶上参加祭奠,心中十分难过。三个人大哭起来。他们哭啊哭,哭得天都黑了,他们都变成了石头。他们的眼泪流下山去,变成了三条河。
# k" N' J& e7 F1 V4 y0 G3 F8 j) _/ o% g  K' Y& [
后来,玉皇大帝知道了。念在他们的虔诚,便让三条河在北门坳汇合在一起。说是他们在生不能团聚,变成了河流也要让他团聚在一起。
# H: B6 I! ^+ D! W) E* H# ]# a' ]0 ~" L
* M, \/ @8 t# R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7:21 | 只看该作者
十五、学生堂
! k4 \& K2 Y+ E; t; X, J. e- Y$ B欧阳维良 王小玲1 j9 }4 q) T* Q- t- J
5 d+ @! a6 m% Z3 I

( `" D8 b+ p$ I( m0 Q, V9 A5 E* ^9 Z8 P. K4 n. l" |
相传,舜帝南巡时,带着五员文武大臣和十二名玉琯管乐手来到了巍娥的九疑山。在紫霞岩里办起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学生堂。% h+ y! \! N1 N

' G! c) t8 l6 @; O舜帝见孽龙被斩,治服了凶恶的洪水,九疑山一带人们的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人们渴望改变那刀耕火种,知识贫乏的落后状况,舜帝即命大臣且文任教书先生,每日里叫孩童读书写字。且文先生张贴办学公告,招天下门生。为了避免孽龙余孽的干扰,根据当时的条件,把学生办在九疑山紫霞岩里。且文先生怕读书人年纪幼小,就时常跟在他们身边叮嘱:“过风洞、雨洞时要倍加小心啊!”还特意撑上一把绿色的凉伞给学生遮风挡雨呢。: x; y" S4 i4 n' D

5 a" G0 l+ `- h1 {5 S2 a- T3 r你看,且文先生身着八尺长衫,手执三尺教鞭,口里念念有词。学生们便跟着一字一句的念,一撤一捺的写。有一天突然从洞口外窜进一头犀牛来,只见那头犀牛的四条腿像四根屋柱子,头上长着独角,一根大尾巴东摇西甩,闹得学生堂乱哄哄的,吓得读书人浑身颤抖,一时想不出应付的办法来。这时,且文先生叫大伙儿不要慌,沉住气。只见他双手甩下教鞭,弯下身子捡起一块又重又厚的鹅卵石,狠狠地砸在犀牛的独角上,犀牛负痛逃出洞外,又像一匹发了疯的野马,四处乱窜。老百姓插的禾苗被凶恶的犀牛吃得精光,种的蔬菜也被毁于一旦,老百姓恨透了这头无理的犀牛。- i; v" M8 ^6 z# `/ F! \: l
. C1 _+ c" z, M
一天,一个书童急忙跑进学生堂,双膝跪在且文先生面前,苦苦哀求且文先生上书奏本。且文先生听了,立即挥笔疾书向舜帝启奏:“犀牛出洞,危害百姓。”舜帝见状,即令吊武将军前去驯服犀牛。只见吊武将军手拿铜锤,腰佩钢刀,拖着一副二十余丈长的银圈铁砸,登,登,登的出了洞门。猛抬头,见凶猛的犀牛满身污泥,躺在田中,四下翻滚,正在践踏庄稼,心中好不恼恨。便一个箭步向前,一双大手死死地钳在犀牛的那独角上,左手向下猛一用力,那犀牛顿时口吐白沫,浑身发抖,将军的右手又顺势将独角向上一抬,犀牛顿觉两眼翻白,四脚朝天。吊武将军麻利地将那副铁镣紧紧地拴在犀牛的粗鼻子上,然后将它套在紫霞岩里一根又粗、又大、又圆的石柱上。冬去春来,桃花盛开,且文先生又站在学生堂前认真的教读书人读书写字,学生堂一片欢乐,朗朗的读书声,响遍了整个九疑山。师生们在课余之后手拉手,肩并肩的游紫霞岩里的动物园,去观看猴子把洞和水牛洗澡。那欢笑声还惊醒了喝得醉醺醺的仙人哩!
, g/ t6 P8 |- {8 M
; D3 F. F  b/ ]% ~; y) K: H. H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接连下了三天倾盆大雨。暴风雨中传来舜帝驾崩的消息,且文先生顿觉天旋地转,两眼冒金花,凝望着南方,直呆呆地站在学生堂前再也说不出一句话采。一群读书人站在且文先生身边,伏在讲台之上,哭着成了泪人,怎么也不肯离开这可敬可亲的且文先生。一瞬间,且文先生的高大身躯变成了一块呆楞楞的巨石化身,一群学生也随即成了一堆堆石头。
9 E8 i' ?. A6 K5 ^8 ?: Q& r+ @2 ]! x* G' N7 T) K5 s
当你走进那秀丽壮观的紫霞岩,挨近学生堂,侧耳细听,还能隐约听见那清脆悦耳的读书声哩!
6 w  O4 a2 ^; U4 T! p1 B1 l; _
  g; w" L3 Q6 X
+ T5 X) h+ }3 q& a) T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7:48 | 只看该作者
十六、鸡公嘴, z# f# m4 k" c+ C
王昌伦
9 y" l- s- i  ^
" R; @. S. a- m# S
# u* E/ c' ^& p* L
. s: o& \4 m  q# Q/ n; ], V) ]离舜帝庙十多里的北面,有一座“鸡公咀”,活像一只活灵活现的鸡公,它高高地昂起头,竖着鸡冠,尖尖的嘴夹朝着舜源峰,满怀期待和思念的神情。早晨太阳出山的时候,它那一身金色的羽毛还会闪闪发光呢。离它不远的旁边放着一盘盛满金色的高粱米,那鸡公不吃也不动,原来它在等待舜帝带它到皇宫里去,每天清早叫三声,催舜帝早朝,为黎民百姓办事呢。
3 Y/ p. J( m' H" t2 X
0 y7 i9 f7 ?- u5 E5 t1 x/ _" r为什么这只鸡公要等舜帝,这里头有一段故事:就是那次舜帝南巡,当他来到瑶角坝时,只见路两边是密密的原始森林,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摆在面前。看山中毒蛇窜溜,听林中猛兽呼啸,古木遮天蔽日,阴森可怕。舜为了照顾随行人员的安全,毅然辞别他们,只身冒险探山。舜用剑劈开树木荆条,把路修宽了。当他把路修到下岭山时,突然下起大雨,舜抬头远望,见南边不远处有一座茅草棚,便跑到那里去避雨。等舜跑到那里,一身已淋了个透湿,加上一天的劳累,又冷又饿,舜只好生起火来,先烤千自己的衣服。在离茅草棚半里路远的沈家山,单家独户住着一位沈娘。她见草棚里有人在烤衣服,好客的沈娘赶忙拿起两顶粑粑叶斗篷,来接舜帝到他家去。沈娘招呼好舜帝烤火,又赶忙跑到后头园里掰回两球包谷籽籽,用棍子插起来,伸进灶膛里煨熟了,给舜帝充饥。接着她从房里抱出一张席子,放在地上让舜帝好好地睡一觉。沈娘得知舜来南方是为人民办事的,又见舜的脚划伤了,心想搞点好吃的给舜补补身体才好,就来到后园里割韭菜,炒碗蛋给舜吃。8 e6 ~- n" B8 Q4 ?/ o1 v; j

- f, U, {" ]7 V8 Q一天的劳累,使舜很快地入睡了,发出了阵阵鼾声。就在这时,从门口爬进一条蜈蚣,足有一尺二寸长,栗黑色的头上伸出一副大夹子,呼哧呼哧地朝舜帝爬去,原来这条蜈蚣嗅到了舜帝脚上的鲜血腥味。说时迟,来时快,蜈蚣爬上了舜帝的脚,两只大夹子狠狠地夹了下去。舜从梦中惊醒,发出了一声哎哟的惊叫声。这时,沈娘养着的那只大公鸡,正在灶边寻吃,听见舜发出惊呼,翅膀一张,飞了出来,看见蜈蚣伤了舜帝,鸡公不顾一切危险,扑腾腾张开翅膀,勃起颈毛,园鼓鼓的一双睛眼喷出愤怒火光,用自己锋利的嘴夹,向螟蚣狠命啄去。蜈蚣愣了一下,慌忙放开舜帝,扭转头来,摆开阵势与鸡公搏斗。连续两招都被鸡公啄败,蜈蚣赶忙喷出一口黑烟,遮住鸡公的视线,大夹子很快地把鸡公的一只脚夹伤了。鸡公负伤后,疼痛难忍,怒火中烧,牙齿咬得格格响,鼓起全身力气,狠命地用翅膀打去,又用自己的嘴夹以闪电般的速度向蜈蚣啄去,决战几个回合,终于把蜈蚣打败了,啄死了。鸡公回头看舜帝,被蜈蚣咬伤的那只脚已经肿得像小桶一样了,它不顾自己的疼痛,张开大口喔,喔,喔地大叫了三声。沈娘一听鸡叫,急忙回到屋里,见地下一只死蜈蚣,又见舜帝双手抱着一只肿起的脚,沈娘很快把舜扶起来坐好。急忙拿篮子到坡那边,摘了许多桑叶回来,那鸡公赶忙把桑叶扒进一个石缸里,用自己的嘴夹像舂米一样地舂,很快就把桑叶捣烂了。沈娘急忙用这些桑叶水为舜帝清洗好伤口,再用布帮舜帝包住伤口。然后,煮好菜,打起酒,好好地款待舜帝,并安排舜帝当晚在家住下。大公鸡生怕还有第二条蜈蚣来伤舜帝,一夜瞪着眼睛,守在舜的床边。舜几次叫鸡公去休息,它都不走,坚持守到天亮。
, {3 L1 o1 Q0 M: J8 D! t! x; P
  C  T& S4 z" `, d( P早晨起来,舜的脚完全好了,精神也旺盛了。他一心想着南方人民的疾苦,无论鸡公与沈娘怎样留他,也不肯再住下。沈娘与鸡公依依不舍,将舜送了一程又一程。舜几次告别,沈娘与鸡公都不肯止步,一直送到柱头坪这个地方。舜深情地感谢沈娘后,对鸡公说:“你也回去吧,我终生记得你的恩情,等我在南方把事情办完后,一定接你到我皇宫里去。”鸡公也说道:“我到了皇宫里,一定很早起来,大叫三声,催你起来早朝,为黎民百姓办更多的好事。”说完,舜帝感激地抱起鸡公,用手扫了扫鸡公一身金色的羽毛,又从自己的粮袋里捧出一些金红色的高粱米,装了满满的一盘子,让鸡公啄吃。最后,双方含着眼泪,挥手告别了。
1 t; d  W  l8 M  S+ {: t  n4 u2 T1 p) p# V3 \( Y: E7 {  J' R: x, z/ X
第二天,鸡公早早地来到柱头坪等候舜帝,等了一天,没见舜帝转来。第三天鸡公照样没有等着。四天、五天过去了,鸡公仍然没有等着舜帝。鸡公又生怕舜帝夜晚从这里过去,就连夜晚也不回去。鸡公它哪里知道,舜帝到达九疑后,与孽龙搏斗,不幸遇难。不论鸡公怎样等,也等不来舜帝了。天长日久,鸡公日夜蹲在那里,慢慢地化成了一座金色的石山。: q% V, {" F2 q

( m& ^& [+ x0 E2 G ' X+ l1 S& }0 l  @, b  ]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8#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8:06 | 只看该作者
十七、马山娘娘庙2 \8 m; w! C, \3 X# D
姜定金
# r* G3 y3 W+ R- i" r( Q; g+ P& s% W0 X7 f6 Q& E) ]- {7 }* u1 N9 p. o. O

; H9 o9 e0 e  L8 Y( Y1 I# B& ^  B, d5 T3 i0 g/ O- m. P2 `
九疑山下有一座马山娘娘庙。几千年来,九疑山人民怀念舜帝,歌颂舜帝的功德。同时,也深深怀念马山娘娘。马山娘娘是怎样来到了九疑,人们如此怀念她。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9 a# ~$ X( P3 X# x, ^
4 D- H3 M" w; }4 k! @相传舜帝带着五个臣子南巡,来到九疑,斗恶魔,斩孽龙,为九疑人民带来了幸福。二妃娥皇、女英担心舜帝的安危,双双来到九疑寻找舜帝。
' ~/ [1 p; V* A$ d7 t1 Q
8 g1 {9 X) ?7 o6 l7 n" g五大臣子中,有一个名叫马山的,他的妻子也像娥皇、女英一样,时时牵挂着丈夫。丈夫跟着舜帝南巡,也带走了她的一颗心。于是,她也顺着舜帝南行的路线,晓行夜宿,历尽艰险,来到了九疑寻找丈夫。九疑山山高路险,延绵数百里,到哪里去寻找呢?她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峰,淌过一条又一条河溪,越过一座又一座山坳。一路上,她喊着丈夫的名字。继而一想,找着了舜帝,也就找着丈夫,因为丈夫跟着舜带走的呀!
) p: E) C& Q- D; I7 M1 e+ G- F
% A* |4 Y5 K7 i5 `# j于是,她又呼喊着舜帝,寻找舜帝的呼喊声,此起彼落,久久在山谷萦绕。* Y1 w/ ~  ~& g  l) m. M) J

- ?9 n% P# y/ C. Z这一天,她涉山过水,实在走累了,嗓子因连日呼喊也喊哑了,天渐渐黑了下来。她拖着极度疲乏的身子,在山坡边找到一个既能避风又能防雨的崖洞。身子一躺下,很快就进入了梦乡。3 N, g& K" o5 b
. r# n% e3 k3 \2 G5 a
半夜里,他突然被一阵“得得”的马蹄声惊醒,由于天太黑,她只能模糊看见山谷中黑压压的人影晃动。她心里布满疑云,深更半夜的,这深山峻岭突然来了这么多兵,究竟是干什么的?离她不远,有几个人围坐一起,似乎在商讨什么事。她侧耳细听,一种尖嗓子说:“速去准备,南风坳埋伏,务必歼灭舜……”
7 c) B" {* ^  a6 V
- ]9 b, O2 {. n& e这一惊非同小可,她想可能是蚩尤的余孽作怪,便赶紧摇醒与她一起南下的侍女,把刚才的情况悄悄告诉她,着急地说:“我们必须赶快找到舜帝,通报这些情况,使他早有准备。”* z8 w6 l$ d1 q2 Z

/ p: q# v0 T& i: H于是两人悄悄摸索前进,由于山路崎岖,天气又黑,侍女不慎踩着一块松动的山石,发出向下滚动的声音,“骨碌碌”的传得很远,被人听着了立刻发出喝问声,很快就有火把向响声方向移了过来。马山的妻子知道情况十分紧急,着急的告诉侍女赶快去寻找舜帝。侍女担心她的安危,犹豫着不肯走,马山妻子猛的推了她一把,向相反的方向跑去。. E: W7 U2 F4 W+ \& x$ W
# b; t+ F0 S" V5 G
侍女在九疑山人们的帮助下,终于很快找到了舜帝。于是早有准备,舜帝把蚩尤余孽打得大败而逃,尸横遍野,死伤者无数。当马山找到他的妻子时,已被蚩尤余孽杀死在山坡上。
7 `3 }# r2 g0 o2 |. Z6 u, M) ?# Z6 s7 J+ C& b/ d' U) A
舜帝念及马山跟随南巡,其妻忠贞可嘉,且报信有功,使舜帝及随行免遭其害,遂亲自前往奠祭,并下旨厚葬九疑。
& n1 f+ e. p$ r* A3 [8 ~% M! V1 D* e4 C; x& H- L7 d
人们为了纪念马山的妻子,在九疑山为她建了一座庙,取名“娘娘庙”。几千年来,娘娘庙香火一直不断。据说,马山娘娘为了感谢九疑山人民对她的深情,还显过几次圣呢!
4 g/ a6 L. n0 a" D/ T5 q# _1 y% I7 [9 T! @4 ]

5 p7 r' b2 n0 N) C. w3 K2 I: P& n  t8 C# a

6 v4 L, b5 g; g. D( r. ~4 d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19:17 | 只看该作者
十八、万山朝九疑
' G' ^8 x1 O7 ~, j( l奉元祥5 S4 N9 g4 s! d
凡到过九疑的人都知道,只要登上舜源峰就会看到数以万计的大小不一的山顶都朝九疑这个方向倾。这是什么原因呢?相传在舜帝南游的时候,发现九疑风光独特,大有开发前途,有在九疑建立京都之意。可是这方圆几百里地势不平,大小石山连绵不断,不便于建造都城。为此事舜帝感到无从入手,吃不香,睡不甜,整天闷闷不乐。这件事感动了上帝,就派了一个神仙下凡,要把这些石山赶到南海去,赶到中途遇见一个砍柴的女人在歇气。神仙想从这个女人口里讨个好彩头,把石山赶得更快些,就问道:“请问大嫂,你刚才看见我那群羊从这里过去没有?”谁料女人却答道:“没看见羊,只看见好多石山在往前走。”她话音刚落,所有的石山都就地停了下来,任凭神仙作法再也不往前走了。如果女人答道是看见一群羊,就能继续往前走。她说是一群石山,神仙赶石山的秘密已被女人识破了。既然是石山,又怎样能行走呢?所以石山再也不能继续往前行走了。直到现在这些石山好像是背朝九霄云外、面朝九疑山方向急步行走一样。) S8 @5 S4 V/ a* f* ?; {5 ^$ t  E
5 ^6 C* K8 l) y+ y1 o2 T/ K0 `

: ]7 ]" X2 E  }1 J+ [$ M, l. `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8 22:20:18 | 只看该作者
十九、刀削峰
' K. q) H/ Z. Z$ C" c3 U6 P欧阳文
7 t2 z6 M+ M7 G% T0 ~; U* b- z5 t8 G$ p  p9 v' J
  
0 _( b) X$ _9 B* l
' c/ h* ?. U2 j: a. F. K  d传说舜帝南巡,死在苍梧之野九疑山内,葬在舜源峰上。以后,玉皇大帝感到舜帝确实是凡间的圣明君主,便下了一道御旨,要九疑山周围方圆百里的大小山岭,一律向九疑朝拜。御旨下了,所有山岭的山神、土地不敢怠慢,一个个把头朝向舜源峰。形成了万山朝九疑的奇异景象。但是,事情就有那么奇怪,在这万山丛中,偏偏就有一个山神敢于违抗玉帝的旨意,不肯朝九疑的,这就是逼江口的顶柱山。4 x, O3 [7 }  a) e
6 e1 W; o7 D$ \; _/ D% d
  顶桂山为什么不背朝九疑呢?原来这座山的山神是个黑熊。黑熊精因为他的两个徒弟-——黑蟒和野猪都被舜帝杀了,他怀恨在心,所以不愿朝九疑。0 o: |3 Z# W6 w* x& W
) G: B1 i/ W$ h4 e$ Q" y  `0 O/ w
  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件事后,勃然大怒,立即派四大天王和巨灵神下凡捉拿黑熊精。黑熊精自知不能抵抗,便自杀了。四大天王和巨灵神下凡来到顶柱山时,黑熊精已经死了。 于是他们别得把背向九疑的顶柱山山头,用刀劈断,回天庭复旨。/ P* f$ w, Z2 A, H( _% k

3 ~4 ]! C- G. ~  顶柱山被劈去了山头,变成了半边山。后来,人们把顶柱山的半边山头叫做刀削峰。! U2 ~- Y# M. ?; Z! A

1 V0 z8 Y& S6 T6 J    9 T$ F1 X5 x) w: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3 09: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