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立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湖北应城当阳汉川随州之远姚氏源流线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12:0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联络宗谱序

隋唐以前人尚谱系之学家传谱序之书诚以谱者普也上治祖祢旁治昆弟下治子孙无所不谱然后此心无憾也吾族自崇厚崇本徙川以来数百年间水旱迭见荡析离居靡有定所其有不忍弃坟墓背乡井者又皆虽苦备尝救死而恐不赡谁则念宗祀而心恻思骨肉而情聊哉谱牒之未修也久矣者吾伯懋杰公独兢兢于上治旁治下治之道曰木有本而枝叶茂人有本而子孙蕃祠为本原所谱亦本原所系今者庙基空存宗支莫是仍吾之责也夫是仍吾之责也夫徭是支派纠纷名字舛误父老不得而知者凡夫故纸堆中断碑字裹靡不细心讨随手辑本期公之旧帙而成为藁本而又殚精竭虑上穷重华之源流下察宗派之推暨吁真所谓无所不普矣抑吾于此窃有感焉父母者本也祖宗者本之本也李厚先生有言人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则天下

是则薄待兄弟岐视族人者彼其心巳先忘乎父母先忘乎祖宗也自兹而后凡吾族属当以父母之心为心祖宗之心为心慎勿视骨肉如途人而且寻斧 是纵也非然者残忍性成施之一本不将与懋杰公聊谱之意大相纰缪也哉。

( t* N& a; |- c
宣统三年辛亥季春月


) @! o: W" `' U( R- m! P
3 ^$ q" E% E, s, E- W+ C
十九世孙曙东薰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13:16 | 只看该作者

赠姚氏宗谱序

国有史则知朝代兴衰之故家有谱则知祖宗血脉之源是家谱与国史无二理也唐宋以来缙绅先生皇皇于谱牒之修而惟恐稍缓者意在斯乎姚君聘之诗之总角好也性情纯笃心地光明学有本原不慕荣利与人酬酢往来无些子客气以故交成莫逆老而愈深是岁冬诗谒君于纂修处见其案头鸾笺鳞集翻阅之下则知为君族宴香先生与君所编辑之宗谱是及展卷细读而若昭若穆左右诚秩秩也为本为支编次诚井匕也为贤为能阐发诚昭昭也为仕为宦誉扬诚煌煌也若规若条劝戒诚谆谆也为传为记衡论诚卓卓也若墓若坊峦头诚络络也为像为赞威仪诚抑匕也非心存仁孝学有根柢鸟能原原本本俾重华之祀永赖吴兴之业常新乎由此而宗祠可保由此而祭产可增由此而族姓可大可久等亲爱而聊本支神明于国史家谱之例而萃一姓百世之亲于不涣幸何如之诗才力绵薄讵敢弄斧班门贻笑大方不过因君族家乘告竣聊赘芜词以期附骥焉是为序


( ]* p3 D, B- ], ^6 S
民国癸丑年仲冬月
/ C* E; Y) b  \/ }2 k6 u
愚弟义六张学诗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14:40 | 只看该作者

file:///C:/DOCUME~1/FW_YaoXJ/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纂修宗谱序

闻族以人传人以祖传祖以谱传谱以所系大矣哉然谱古无之自晋贾弼之始撰十八世学士谱与夫宋眉山法礼家宗图为苏氏谱庐陵法史氏年表为欧阳氏谱三者克集大成遂为后世开谱学之宗而明谱学之义此族之有谱固无异乎国之有史也间尝旷观通都大邑中见有子姓繁庶者焉问以宗谱则茫然有人文蔚起者焉问以宗谱则茫然且有科名鼎盛富贵兼全者焉问以宗谱则又茫然是何以故或谓支分派别而未尝合辑也或谓代远年湮而失所凭藉也或谓士农工商因各有识业而不暇采访也迨久而昭穆昆矣又久之而亲疏淆矣迟之又久而长幼尊卑之分荡然凌夷矣一本之爱不笃九族之亲多遗吁可慨也已癸丑冬藩于家与姚家岭相距咫尺一日偶至伊族纂修处适聘之宴香二先生以谱稿示藩并嘱藩序其事藩义不容辞因再三曰君等欲整兴家族制度毅然以组成宗谱为前

之爱而不遗九族之亲者其尊祖敬宗之深心毕见于兹夫姚氏自虞帝相承以来派衍重华声讫四海或为忠臣孝子或为纯儒骚客焜燿史册代不乏人而天下咸称为望族焉现君等有志纂修订世系举凡因仕宦而迁异地因贸易而徙他方者靡不具载而若者大宗若者小宗匕支既朗若列眉宗派复明如指掌分观焉则一本而万殊合观焉则万殊而一本上可绵大舜数千年之遗传下可继远公十余世之血统将见一族如一家一家如一人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兄与兄言友弟与弟言恭岂天下之宗谱不修世次紊乱者所可同日语哉昔苏洵之言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又曰读是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藩于二先生之纂修谱牒而益信是为序

  T4 t6 [' g/ w" e) I9 ?: M' i. i
民国二年孟冬月


1 W$ z: y# z8 R/ C8 T! \2 V
后学刘远藩敬撰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17:56 | 只看该作者

湖北汉川县知事杨9 B4 P% e* ~9 D8 P1 n5 [" h
为出示晓谕事

据士民姚楚文姚国姚懋培姚懋玉姚懋显姚昭选姚昭烈等禀称民族世居县属自明迄今文武科第代不乏人先辈正长曾禀请族规约束子弟勿犯勿违奈族内多变正长诸人先后继逝年湮代远族规虚设现值民国成立民等邀集族公同聚议谓欲聊族情非纂修宗谱不可欲修宗谱非整顿族规不可经大众赞成已选定品行端正声望素孚之姚人和为族长姚人杰姚汉清为族正及姚懋才姚懋业姚懋年姚懋珊姚昭兴姚昭瑞姚懋环姚懋斌等为房长并酌拟条规悬挂祖祠以为刻日造谱之预备恐无示论和等不肯专责愚顽虽受约束是以议立条规公赏给示论俾专责任等情据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晓论为此示仰姚氏阖族人等和悉务各遵照后开条规互相劝勉自示之后倘敢任意违犯一经访闻或被该族正长指禀定即

计开族规

一钱国家正项族内子弟自有纳税之义务临时不得闪躲抗欠其有祖祠


8 _  {+ X$ m" X! ?, q
公业
米该族正长按季完纳不得彼此推诿

一孝为百行之首族中子弟倘有不遵教诲不勤奉养甚且任意触忤定即入

9 q  D3 z  f& u. Z& w1 B
祠惩戒否则送官究治

一祭田原为修理祖墓春秋蒸尝而高倘有隐私卖及盗卖墓田或骑龙斩

' T2 i. }+ H$ Y$ r0 t
脉强葬者入祠议罚

一夫妇乃姒续所关倘或有买休卖休及滥伦婚配者公同议罚亦不准异姓


. B& k7 d0 j0 ?$ b, S, q7 P+ s
乱宗显背古训

1 ?# E4 O0 y8 j. G% `5 J

一基督大教中外所重凡族中子弟信仰听便但不得因宗教而互相毁谤致

  交涉

一乡邻须尚和睦倘有心术阴险暗结匪徒聚众滋闹或敢阻公霸费者定即
$ ]+ W  n8 K  n


9 N. }" V. a0 z7 @8 |. S0 m
严加斥责否则族正长禀官惩办

一迎神赛会相沿虽久然不得藉端开私图报复倘或故意放纵者入祠重

2 b% A5 M9 x2 ~5 ]4 T% p

一各房户长为族子弟之表率平时宜洁己秉公尽心纠察倘或徇情怙过阳


% G' n' L( L- n9 V
奉阴违藐祝祠规者经族正长查出轻则革除职任重则送官究治


* y$ j' Z4 [8 w( Q" i" c
右仰知悉


2 {1 n" i5 H/ j  I
中华民国二年十一月初十
* P' M9 R/ T0 J/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1 13:27:11 | 只看该作者

8 J% Z/ H3 q7 @+ f3 z& e
& i( S+ }2 A# `6 i5 x1 F) r上传姚氏宗谱两百余年前两次纂修的谱序,/ W6 g: u' C7 S* {! ^
供大家研究以下之远姚氏迁徙问题时参考!8 s. O: ?  D1 b6 d! i1 p5 e

一、之远公是否属流官短暂寓居吉安吉水?

二、安定公徙离(江右)吉水是在明初还是明末?

三、之远姚氏是否为吉水三支世居姚氏(虎溪系、日岗系、桃溪系)之外的一支?

四、安定公徙离吉水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与安国公同时徙离?安国公是否逝于当阳?

五、之远公是否为“元学士枢公”之后?若是则为枢公后第十二世还是第十七世?

六、“魏珰之乱”与之远姚氏迁徙有何关系?

七、之远姚氏第四代东旭公是否真有浙江衢州府通判的履职经历?

八、“吉安府参军”是否为明代所谓的“军户”?

九、“保奖道衔”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称号?


3 Z+ p% i# o1 N4 l5 Q5 ?( D十、安定公妻程氏
, e. J! e7 e; F5 t+ T7 l4 }" @“系本邑康宁乡清水村名门之女”中的本邑是指吉水还是应城?
0 u6 M' w1 y. A$ j* U* S' _2 C
3 [1 K8 ~: f+ b9 i* V

8 v3 T" w4 o% k/ j. R4 n' j, w: k

. y  V8 V0 K6 K( t* v# B9 j( b' P$ M; h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发表于 2011-4-27 20:19:5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是清朝末年由湖北随州迁到安徽广德,字派有“宗、德、永、远,世、泽”其他就不知道,不知是哪一支?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12:26:15 | 只看该作者

世环宗亲,我也是刚开始研究本家宗谱的,

自家的谱系现还了解不多,

更不用说其他宗系的情况了,

再上传之远姚氏宗裔的一些资料,

仅供您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12:31:13 | 只看该作者

4 P8 g7 k; \  N+ t' f* U3 X

之远姚氏徙衍至今的宗裔概数及聚居地概略

一、宗裔人数概算

之远姚氏从安定公和安国公分别徙居湖北应城和当阳后,至第九代崇字辈,仅应城安定公房即达三十四人,此三十四崇字辈中仅崇厚、崇本两公分别从应城先后辗转迁居汉川范岭村。现范岭姚氏不算随州宗亲及散居外地者,聚居范岭的后裔即约一千人,按此概率算,现湖北之远姚氏仍以聚居形式生活的后裔约为三万五千人。

二、聚居地概略

之远姚氏从江西吉安吉水徙居湖北应城和当阳后,又分别以应城和当阳两地为中心向外迁徙,崇厚、崇本两公及其后裔迁徙三次才先后定居汉川范岭村,后其中又有部分宗亲徙居随县,按此概率算,之远姚氏的寓居地或聚居地至少有一百个村落。据闻近代曾来范岭联络续谱的川邑之外的有孝感和潜江两市的宗亲,至于之远姚氏徙居地还有哪些,现在不得而知,有待宗亲寻根综合。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3:05:27 | 只看该作者

徐霞客丙子(公元1636年)

腊月吉安游日记(摘录于《江右游日记》)

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故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称江东。我国古代习惯从北往南看,则东在左,西在右。江西省在江右,故江右即指今江西省。 徐霞客在《江右游日记》中记录由浙江常山入江西,大致游程是玉山—上饶—弋阳—贵溪—金溪—建昌(今南城)—新城(今黎川)—南丰,回到建昌游麻姑山然后西游至宜黄—永丰—吉水抵吉安,游西园,西进至永新,北行游武功山,西入湖南。 此行霞客在吉安考察近两个月,除记录沿途自然地理外,还提到了世居宗族和魏珰之祸等社会历史情况,对于考证吉水宗族迁徙地有一定参考作用,现摘录其中部分内容,供大家研究。

。。。。。。。
6 j' S! O/ G! F5 I3 M; b  二十七日 〔舟发〕乌江,三十里,丰陂宿。$ i$ R0 u& C& L
  二十八日 十里,将军。二十里,永丰宿。

- _6 J. n) X! |7 t' m/ D5 y5 u& a3 B  二十九日 自永丰西南五里放舟,又三十五里北郊。吉水界。二十五里,亦名乌江。又十里,下黄宿。

5 p& A9 j1 K9 {0 ^
  三十日 早行。二十里,凤凰桥。溪右崖上有凤眼石,溪左为熊右御史概所居。又五里抵官材石,溪左一山崖石嶙峋,曰仙女排驾。遂绕吉水东门,转南门、西门、北门,而与赣水合。盖三面绕吉水者为恩江,由永丰来。赣水止径北门。6 q; {1 f- d6 U
  十二月初一日 先晚雨丝丝下,中夜愈甚,遂无意留吉水。入城问打听张侯后裔。有张君重、伯起父子居南门内,隔晚托顾仆言,与张同宗,欲一晤,因冒雨造其家云。盖张乃世科而无登第者,故后附于侯族,而实非同派。君重之曾祖名峻,嘉靖间云亦别驾吾常,有遗墨在家云,曾附祀张侯之庙,为二张祠。此一时附托之言。按张侯无在郡之祠,其在吾邑者,嘉靖时被毁已久,何从而二之?更为余言:侯之后人居西园,在城西五六十里,亦文昌乡也;族虽众,无读书者,即子衿秀才亦无一人。余因慨然!时雨滂沱,以舟人待已久,遂冒雨下舟,盖此中已三月无雨矣。时舟已移北门赣江上。由北门入至南门之张氏,仍出北门。下舟已上午,遂西南溯赣江行。十里,挟天马山之西。十里,过小洲头,东有大、小洲二重,西则长冈逶迤,有塔与小洲夹江相对。至是雨止日出。又十里,转挟螺子山之东,而泊于梅林渡,去吉郡尚十里。既暮,零雨复至。螺子,吉郡水口之第一山也。
! G/ c* h7 b5 W7 h
  吉水东大而高者,曰东山,即仁山也。太平山在其内,又近而附城,曰龙华寺。寺甚古,今方修葺
qì修整,有邹南皋先生祠。佛殿前东一碑,为韩熙载五代南唐重臣,著有《宁史·南唐世家》撰,徐铉八行书。盖即太平西下之垅,南北回环,琐成一坞,而寺在中央。吉水西为天马山,在恩、赣二江夹脊中。北为玉笥sì山,即峡山之界赣江下流所经也。南为巽xùn峰,尖峭特立,乃南皋先生堆加而峻者,为本县之文笔峰。建昌人言军峰为吉水文笔,因此峰而误也,大小迥绝矣。
/ @1 M$ R" K/ x* M  初二日 黎明甫刚刚挂帆,忽有顺水舟叱咤而至,掀篷逼舟,痛殴舟人而缚之,盖此间棍徒托言解官银,而以拿舟吓诈舟人也。势如狼虎,舟中三十人,视舟子如搏羊,竟欲以余囊过其舟,以余舟下省。然彼所移入舟者,俱铺盖铃串之物,而竟不见银扛,即果解银,亦无中道之理。余谕其此间去吉郡甚近,何不同至郡,以舟畀
bì给以汝。其人闻言,咆哮愈甚,竟欲顺流挟舟去。余乘其近涯,一跃登岸,亟觅地方王姓者,梅林保长也。呼而追之,始得放舟。余行李初已被移,见余登陆,乃仍畀还即归还;而舟子所有,悉为抄洗,一舟荡然矣。又十里,饭毕,〔抵吉安郡。〕已过白鹭洲之西,而舟人欲泊南关;余久闻白鹭书院之胜,仍返舟东泊其下,觅寓于书院中净土庵。是日雨丝丝不止,余人游城中,颇寥寂,出南门,见有大街濒江,直西属神冈山,十里阛闠,不减金阊也。
2 o+ f9 ~7 m, H9 ^) j, F6 m$ D  初三日 中夜雨滂沱。晨餐后,即由南关外西向神冈。时雨细路泞,举步不前,半日且行且止,市物未得其半,因还至其寓。是日书院中为郡侯季考,余出时诸士毕集,及返而各已散矣。郡侯即家复生,是日季考不亲至,诸生颇失望。
' H& x# }# x& R( ^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13:06:27 | 只看该作者

 初四日 雨。入游城中,出止白鹭洲。
& ]* w; M% y! T1 b; j3 [' Q
  初五日 入城拜朱贞明、马继芳。下午,取药煮酒,由西门出,街市甚盛。已由南门大街欲上神冈,复行不及也。
& x/ H# G5 A/ W: H  v7 o
  初六日 卧雪鹭洲。
+ J. j; n+ m( r2 J( ]) W( N* R
  初七日 卧雪鹭洲。下午霁,入城。由东门出,至大觉庵,已在梅林对江,不及返螺子。

! G9 b* M2 h: A1 D- g
  初八日 由鹭洲后渡梅林,五里。又东北十里,大洲。乃东十里入山,登洲岭,乃南山北度之脊,因西通大洲,故云。从岭直上五里,天狱山。下直南十里,宿南山下坑中季道人家。
) q, o$ ?+ i6 e( f/ X
  初九日 东十里,出山口曰五十都。东南十里,过施坊。人家甚盛。入山五里,直抵嵩华山西麓,日虎浮,拜萧氏。其外包山一重,即与施坊为界者也,东北从嵩华过脉,今凿而烧灰,西面有洞云庵向施坊焉。 $ X' L2 }) B: J3 @1 @! h5 A; B8 t7 a: u
  初十日 登嵩华山,上下俱十里。

. @% ^9 Y2 S( }  F
  十一日 游洞云。由北脊来时,由南峡口大路入,往返俱六里。

" u" R% H  C2 Z5 Q9 T( r4 M
  十二日 晨餐于萧处,上午始行。循嵩华而南五里,镜坊澎。东为嵩华南走之支,北转而高峙者名香炉峰,其支盖于查埠止十里也。又南五里登分水岭,逾岭东下五里为带源,大魁王艮所发处也。由带源随水东行五里,出水口之峡,南入山。三里为燕山,其处山低岭小,居民萧氏,俱筑山为塘以蓄水,水边盛放。复逾小岭而南,三里,过罗源桥,复与带溪水遇,盖其水出峡东行,循山南转至此。度桥而南,山始大开,又五里宿于水北。
4 C4 D; |" z4 [: L: S
  十三日 由水北度桥,直南五里,渡沪溪桥,是为夏朗,即刘大魁名俨发迹处也。又南五里,为西园张氏,是日在其家。下午,淮河自罗坡来。
; B* ^# I& _2 ]; r. T
  十四日 雨雪。淮河同乃郎携酒来。是晚二巫归。
* p% v8 w/ I! U, u# |# Q0 s
  十五日 霁,风寒甚。晚往西山。

0 W' w9 ?+ Q  h8 [* J- S
  十六日 张氏公祠宴。
/ H2 G- e: H# ~0 w( g
  十七日 五教祠宴。
. G2 `& ]# K$ R& W3 u: ?
  十八日 饭于其远处。上午起身,由夏朗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里西转,循西华之北西行,十里,富源。其西有三狮锁水口。又西二里为泷头,彭大魁教发迹处也,溪至此折而南入山。又五里为潇泷,溪束两山间,如冲崖破峡,两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为“瑞石飞霞”,峡中有八景焉。由泷溪三里,出百里贤关,谓杨救贫云“百里有贤人出也”。又西北二里为第二关,亦有崖石危亘溪左。又西北三里,出罗潭,为第三关。过是山始开,其溪北去,是为查埠。又西北五里后与溪遇,渡而北,宿于罗家埠。

& h) c5 c7 Q' a! g: |
  十九日 昧爽行。十里,复循西岩山之南而行,三里为值夏。西八里,逾孟堂坳,〔则赣江南来,为浇洋入处。〕又二里,张家渡,乃趁小舟顺流北下。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径往青原。乃令张氏送者一人,名其远,张侯之近支。随舟竟往白鹭;而余同张二巫及静闻,登北涯随山东北行。五里,入两山之间。又一里,有溪转峡而出。渡溪南转,石山当户,清涧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主僧本寂留饭于其寒,亦甚幽静。盖寺为七祖旧刹,而后沦于书院,本寂以立禅恢复,尽迁诸书院于山外,而中构杰阁,犹未毕工也。寺后为七祖塔,前有黄荆树甚古,乃七祖誓而为记者。初入山,不过东西两山之夹耳;至北坞转入而南,亦但觉水石清异,涧壑潆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觉中洋开整,四山凑合向中靠拢。其坞内外两重,内坞宽而密,外坞曲而长,外以移书院,内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设者。余以为从来已久,而本寂一晤,辄言其兴复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间。盖是寺久为书院,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欲两存之,迎本寂主其事。本寂力言,禅刹与书院必不两立,持说甚坚,始得迁书院于外,而寺田之复遂如破竹矣。寺前有溪,由寺东南深壑中来,至寺前汇于翠屏之下。〔翠屏为水所蚀,山骨嶙峋,层叠耸出,老树悬缀其上,下映清流,景色万状。〕寺左循流而上,山夹甚峻,而坞曲甚长,曲折而入十里,抵黄鲇岭。坞中之田,皆寺僧所耕而有者。入口为寺之龙虎两砂,回锁隘甚,但知有寺,不复如寺后复有此坞也。余自翠屏下循流攀涧,宛转其间,进进不已,觉水舂菜圃,种种不复人间。久之,日渐西,乃登山逾岭,仍由五笑亭入寺。别立禅即本寂出山,渡溪桥,循外重案山之南五里,越而西,遂西北行十里,渡赣江,已暮烟横渚水中之小块陆地,不辨江城灯火矣。又三里,同二张宿于白鹭洲。 ' s1 e& f2 G7 _* f% l6 n# C  p
  二十日 同张二巫、静闻过城西北二里,入白燕山。山本小垅,乃天华之余支,寺僧建竖,适恰逢有白燕来翔,故以为名。还由西门入,至北门,过黄御史园,门扃
jiōng关闭不入。黄名宪卿,魏珰事废。又北入田中丞园。田名仰。园外旧坊巍然,即文襄周公即永乐进士周忱之所居也,鲁灵光尚复见此,令人有山斗即泰山北斗,意指仰慕之人之想。日暮寒烟,凭吊久之,乃出昌富门,入白鹭宿。
/ P5 O9 t; K3 q# J$ R
  二十一日 张氏子有书办于郡上,房者曰启文,沽酒邀酌。遂与二巫、静闻由西城外南过铁佛桥,八里,南登神冈山顶。其山在吉安城南十五里,安福、永新之江所由入大江处。山之南旧有刘府君庙,刘名竺,陈、梁时以曲江侯为吉安郡守,保良疾奸,绰有神政,没而为神,故尊其庙曰神冈,宋封为利惠王。下临安、永小江。遂由庙左转神冈东麓,北随赣江十五里,至吉安南城之螺川驿。又三里,暮,入白鹭。 0 w) r) ?" ?, X0 ~
  白鹭洲,首自南关之西,尾径东关,横亘江中,首伏而尾高。书院创于高处,前铸大铁犀以压水,连建三坊,一曰名臣,二曰忠节,三曰理学。坊内两旁排列号馆,为诸生肄业之所。九县与郡学共十所,每所楼六楹。其内由桥门而进,正堂曰正学堂,中楼曰明德堂;后阁三层,下列诸贤神位,中曰“天开紫气”,上曰“云章”。阁楼回环,而阁杰耸,较之白鹿,迥然大观也。是院创于宋,至世庙时郡守汪囗受始扩而大之。熹庙明熹宗朱由校时为魏珰指魏忠贤所毁,惟楼阁未尽撤。至崇祯初,郡守林一囗仍鼎复旧观焉。   v9 x$ r9 H/ [0 n1 n* d4 L6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7 22:3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