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8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嶷山“舜帝陵”之谜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79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5 13:28: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9-1-15 13:30 编辑
' P& W- b! U/ S. {9 X  Z' v& y5 }" _1 P* N8 d* j+ ^1 F
九嶷山“舜帝陵”之谜 (2015-10-21 09:16:37) 转载2 Z8 j( Y/ @) d6 K
. a  ~4 ^$ o! H: G0 a* I

. T, V- a2 e$ ^) f) Y! Y自古道:”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土里埋皇上“,因中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西安“为中华历史上六大古都之一,皇帝葬在陕西“桥山”不足为怪,但舜帝为何葬在江南之”九嶷山“?
; Z0 d7 h$ Y. c1 }' a1 n舜是中国远古“三皇五帝”之一帝王,舜被孔子称为“大孝”、“纯孝”。传说舜姓姚,名重华,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便又娶了一位妻子,后娘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父亲和后娘十分疼爱象,却对舜极为不好,但舜却非常孝敬父亲和后娘,并且关心弟弟象。舜不仅自己孝敬父母,关心兄弟,而且言传身教,提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8 o- {2 V1 ~% Z$ J# h; u
按照《史记》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舜于三年的丧事完毕之后,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
& J" z2 L0 {* J& F! _" Z  v2 H3 M1 K. Z, h: C

+ T( |3 h* J/ M( o9 v: i8 V5 F% ~. Q4 g
8 `6 ]2 v  S+ s$ r) d8 \
舜帝陵主要有山西运城和湖南宁远两个地方。舜帝陵位于湖南宁远的舜帝陵位于九嶷山,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分为两个自然院落,九个单体建筑。分景区和陵庙区两部分陵庙为仿清式,两重院落,四进建筑,由神道、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和陵山(舜源峰)组成。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5 k" j6 S! A4 t+ g3 X' X& Q! n
九嶷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 n7 [" I4 f" `* G  J' O& ^& e山中海拔最高的是舜源峰。这座山与舜帝的传说渊源很深。传说舜帝到南方巡狩,走到九嶷山时不幸驾崩,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听闻噩耗一路哭泣来到这里,她们的泪水洒落在竹上,于是湖南就有了斑竹,这种竹子也被称为湘妃竹。九嶷山一带的人感念舜帝为百姓做了很多事,于是在山下为他修陵筑庙。除了美丽的神话传说和舜陵、舜庙外,九嶷山有挺拔雄伟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林海、千奇百怪的溶洞及汩汩流淌的溪泉。* q1 O8 D9 \  e
舜陵后的舜源峰,现已开辟为公园。
/ O+ ?( Q/ h" {5 M7 r* f% ?

& G# M( L2 F' t* Q) R# v现在的舜帝庙是大明洪武四年(1371年)由玉琯岩搬迁而来,位于舜源峰北麓,坐南朝北。宁远舜帝陵是我国有史以来帝陵中最古的陵,所以称为“零陵”。《中国历史文献和方志》记载:舜帝陵庙始建于夏代,最早时在九嶷山大阳溪白鹤观前,三代时祭祀于此,土人呼为大庙。到秦汉时期,舜帝陵庙由大阳溪移至玉琯岩前。汉时立有陵碑,隶书阳刻“帝舜有虞氏之陵”。此碑现竖舜帝陵寝殿。据考证,舜帝陵碑属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133—192年)所书,为“零陵太守徐俭立”。舜帝陵遗址南北狭长,五进,九开间,完全符合古代帝陵“九五之尊”的体制。0 G7 t3 a* i5 r

  秦汉以来,置庙山中,年代浸远,祠宇不存。”唐僖宗时(874—888年)长沙胡曾权延唐令,奏请于朝“复立庙于玉琯岩下”。清人吴祖传所修的《九疑山志》载:“洪武四年翰林编修雷燧奉旨祭祀,迁庙于舜源峰下。”《宁远县志》亦如此记载了。

舜葬九嶷有诸多典籍记载,有历代祭祀资料和诗文碑刻相印证,考古发现也不断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物证。

  (一)诸多记载舜确葬九嶷。司马迁经过大量史籍考证和实地“窥九疑”考察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认定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葬九嶷,先秦及汉初典籍也多有记载。先于司马迁的有《礼记·檀弓》“舜葬苍梧之野”和《山海经·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文献记载在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前,大禹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望祭祀九疑山舜帝陵。有诸多文献典籍记载舜葬九嶷。3 |- ~' m1 S  T, }' m
水经·湘水注》记载:“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J" ^. U$ Z& p* Y7 t8 c+ x& D: q$ z
山海经·海内南经》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6 H% H, ?2 s+ S' k8 M- ~" C礼记·檀弓上》载:“舜葬于苍梧之野。”
( Y$ d) A$ {5 g+ q  s史记》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7 _. M7 q/ U' ^6 T% H4 {+ M$ P+ I大清一统志》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大禹与舜帝是同时代的人,如果他不知道舜帝崩葬于九疑山,决不会“望九疑而祭舜”。
0 H8 z9 z- Q" p1 e/ n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帝于九疑。”6 H( |# c4 T* R
而司马迁撰写史记开始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此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每逢国家大事,都派遣大臣到九嶷山祭祀舜帝陵。而到目前为止,无论国史还是地方志,还没有发现哪位帝王到其他地方祭祀舜帝陵的记载。/ n2 I# j4 Y' @$ J. C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迓并。”描写自己溯湘江南行,到九疑向舜帝诉说自己的遭遇,受到九疑山诸神的热情欢迎。从《史记》、《礼记》、《山海经》等先秦、秦汉古籍以及屈原的作品看,至少在先秦时代起,舜葬九嶷就已经成为当时的共识。! t9 E/ C9 j2 _

$ L/ r4 N; l2 {! F# H# a8 i

  (二)秦汉以后有关舜帝的祭祀资料印证舜葬九嶷

舜帝是中华传统道德的始祖,也是自有国家以来的共祭之祖。据史料记载,自夏朝开始,九嶷山舜帝陵就作为祭祀朝圣之所,历代香火不绝。《清一统志》载:“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东巡至云梦,望祭九疑虞舜陵。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狩,也曾望九疑而祭舜。自唐至明清,祭祀成为朝廷定制。唐玄宗曾派宰相张九龄赴九嶷祭舜。明太祖朱元璋曾遣翰林院编修雷燧到九嶷祭舜。明清年间,朝廷多次派员祭舜,其中康熙朝8次,乾隆朝12次,民国期间4次。

  (三)历代名人骚客留下真迹,舜帝乃九嶷之说传颂古今

屈原、蔡邕、李白、杜甫、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李贺、杜牧、温庭筠、梅尧臣、苏轼、陆游、朱熹、徐霞客、王夫之等历代名人,用诗文称颂舜帝或亲自前往舜帝陵参与祭祀。毛泽东“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著名诗篇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更使九嶷山和舜帝名扬天下。

  (四)长沙马王堆出土文物为舜葬九嶷提供了确凿的物证。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世界第一张帛书《地形图》画有紧密并排的九个柱状物,可能是表示九嶷山的九个山峰,旁注“帝舜”二字表示了舜庙所在地。墓主人为西汉初年长沙丞相軚侯利苍的儿子,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早于司马迁出生时间20多年。2002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发掘表明,在玉琯岩前有面积达3.2万平方米先秦至宋元时期的古舜帝陵庙遗址。这是目前所知经考古发掘证实的时代最早的舜帝陵庙,在三皇五帝陵庙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

(五)古今舜帝陵庙前广场东侧,有手书“九嶷山舜帝陵”汉白玉碑一块,北边是长长的神道,两旁并立石人石兽,神道尽头建三桥,横跨九嶷河。对面有山峰矗立,秀丽端庄,丰腴俊美,与舜源峰遥望,相传为娥皇峰。西北不远,又有一峰,清秀挺拔,亭亭玉立,这就是女英峰了,两旁还有小山,叫美女峰和梳子峰,据说是女英的侍女。娥皇女英两峰并峙,脉脉含情,似与舜源峰相偎依,不禁使人想起二妃的凄美的传说。有诗道:“云际两峰立,相传是二妃。山山朝帝寝,树树带春晖。有泪洒斑竹,无人尚举衣。依稀松柏里,还见彩鸾飞。”. l" @& Z7 ?$ e# _1 K5 f( G
进了午门,左右有钟楼,东西设厢房。迎面就是拜殿,陈列了九疑山地形模型和一套仿古铜编钟在内,三面墙上有刻书,古文隶体,介绍舜帝生平及业绩。
7 p* ?8 i7 I) P9 j5 C拜殿之后是陵庙的主建筑——正殿,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殿前东北有“抚瑶颂”碑一块,高约3米,为明万历四年(1576)立。大殿四周,古木参天,据《九疑山志》载,庙旁原有香杉十五株,入夜,其稍常见亮光,称“天灯”,可惜杉树皆已老死。今距舜陵15里的将军庙,仍有香杉四株,
+ N% s$ K- f1 L# F4 M; I! j& e枝干粗大,须三人合抱。香杉为九嶷三宝之一,虽形与一般杉树无异,但其皮色较深,针叶较细,木质也较普通杉木坚韧,扣之作铜铁之声,去皮,则有芳香如檀,故名香杉。邑人李郃有《咏舜庙古杉》一首:“总负亿年质,高临千仞峰。贞心欺晚桂,劲节掩寒松。任彼风飚折,挺然霜雪冲。茎凌霄汉表,根蟠龙窟中。仙客频栖舞,良工何渺逢。枝头连理翠,拥护圣神宫。”郃(808—873),字子玄,号西贞,下灌人,唐太和二年(828)举贤良方正,擢进士第一,为湖广首位状元。现仅在大殿西北存古柏一棵,虽历经千年风雨,仍苍翠满枝,被尊为神树,枝上挂满祈福绸带。
0 I; N7 S0 ^8 k  O9 h1 L" \% t正殿内有舜帝铜像一尊,只见他正襟危坐,右手持剑,气宇轩昂。铜像背后为万山朝舜图画,其景在下灌东南,灌溪仙境景区内,极目远眺,但见山势逶迤,如屏如障,绵延数十里,且山山皆向九嶷,故有“天下万山朝九嶷”之说。背面有“二妃图”,图中娥皇女英抚竹而泣,竹枝尽斑,左右书屈原《湘君》诗:“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为隶体。正殿四周的护栏上,刻着九疑风光、舜帝传说和历代名人与九疑的故事,都有文字说明,简单扼要。, p, }. T1 j8 @1 B( }1 N
出了正殿,拾级而上,就到了寝殿,为一敞开式建筑,紧邻舜源峰,正中为“帝舜有虞氏之陵”碑,相传是汉徐俭所立。祭舜,历代皆有之,明洪武年间,定下了三年一大祭,一年一小祭的规矩,沿用至今。大祭由朝廷派钦差或大臣,亲奉诏书来舜庙祭奠,小祭则由当地县令和地方生员陪同完成。寝殿下方,左右设碑廊,陈列从清朝到民国的祭碑32块,其中何绍基的“谕祭文”,被誉为书苑珍品。
8 n! g8 |: L5 t, Y目前在玉琯岩前有“舜帝庙考古公园”,舜帝陵旁有“气宇辉煌”的“永福寺”复古等景观。% I* k8 U) {4 ?7 D" ^6 r( A

(六)万里江山朝九嶷,使舜帝陵更加令人神往

湘南大地“三山围挟两盆地”的地貌格局,是两亿多年以来地质构造运动的结果。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永州是汪洋大海的海底,距今7000万年前的燕山构造运动,导致都庞岭东体花岗岩、铜山岭花岗岩、金鸡岭与西山花岗岩的侵入,使得永州地区大幅度隆起,经过纬向构造、经向构造、旋扭构造、弧形构造等构造体系的复杂作用,从南到北形成三座大山两大盆地,即萌渚岭——九嶷山、都庞岭——阳明山、越城岭——四明山、道县——宁远盆地、零陵——祁阳盆地,大山与盆地的交错运动形成当今“三山围挟两盆地”的地貌格局。

九嶷山南接五岭,北连衡岳,连两广而控湖湘,主峰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等八峰如众星拱月,争相簇拥,护卫着舜源峰,九峰之外,群山莽莽,重峦叠翠,水峙山流,异岭同势,万里江山朝九嶷的绮丽风光,更加令人神往。

  玉琯岩、紫霞岩见到的岩石断裂和山体崩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宁远县志》记载:1638、1703、1782年先后三次发生地震,“有声如雷”,“山崩地裂”。玉琯岩舜帝陵庙倾圯和万里江山朝九嶷是抑或与地震或溶洞塌陷有关吧!

 (七)舜帝陵风水学:居中国三大龙脉的南条干龙之上

管氏地理指蒙·乾流过脉》曾认定舜帝和黄帝一样,葬在龙脉之上,能够福泽江河。风水术称山脉为龙脉,把中国大地三大东西走向的山脉称为三大龙脉,黄河以北山系为北龙,长江以南山系为南龙,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山系为中龙,三大干龙均以昆仑为源。刘伯温说过:“昆仑山祖势高耸,三大行龙南北中”。南龙脉由桂林海洋山过九嶷衡山,出湘江东趋庐山,……金陵(南京)总其形势,舜帝葬在南条干龙的龙脉上。《管氏地理指蒙·乾流过脉》曾说过:“黄帝葬于乔山,在大河之南,脉自积石逾河,衍者丰饶而广被也。舜葬于苍梧,在大江之南,脉自荆汉逾江”。认定舜帝和黄帝一样,葬在龙脉之上,能够福泽江河。

从舜帝陵正穴的小环境看,正穴坐北朝南,地处龙脉生气止聚最佳穴位,尽得自然造化之灵秀。穴是古人死后的葬地,坟墓以金井为正穴,寻龙容易点穴难。山区理想的风水环境是:天门开阔,地户关锁,明堂空旷,山环水绕,左右围护,前朝后拱,聚气藏风,水甘土润,草木繁茂。风水宝地的理想环境模式见图3(资料来源: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第137页)。

陵穴必须是后山有来龙、前方远处有向山、陵前有明堂和台案,合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 后玄武”之理念。

  


7 ^( `. p; U$ a6 R1 j3 }$ N

7 ^4 ?4 o! y0 f' _九疑山舜帝陵风水图
8 }6 d3 l8 a) C* P
$ ^: A9 n) ^0 }8 J
- ]: H, z  H; i# w4 U3 m; {/ B

: g( z5 Z* E/ i: o, R# X

+ n! d: P9 }3 J# R0 u$ z; E


. o. [4 j9 O6 A


. f, N. [) J# G; P! W; O4 \& g4 V2 M& y5 Q0 C" N! S: g
4 v1 f5 i. ^6 @6 y9 e; T6 A

& G  L( F* }) B  P  X+ r2 q
/ c' p# G/ |! K& Z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3 20: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