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国 ——虞舜明德的意义及深远影响(节选) 王泽庆 虞舜明德、德治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上古时期,部落方国林立,战乱频繁。炎、黄之战、黄帝、蚩尤之战不断,生灵涂炭。运城有冤枉(后改原王庄)庄,蚩尤部落战败血化为卤的传说,时代相传。这是父系时代尚武、部落方国互相掠夺造成的悲剧,无仁义道德可言。方国首领以野蛮的杀戮和血缘关系维护统治。在方国争雄的乱世,血染盐湖的腥风血雨中,虞舜高瞻远瞩,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以孝闻名天下,被唐尧选拔为继任者,走上历史舞台。团结亲族,联合友邦,统一了华夏诸族。 尧问舜治天下之道。《荀子·尧问》:“尧问于舜曰:我欲治天下,为之奈何?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尧舜作为华夏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而以德治国奠定了中国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础,唐尧、虞舜遂成为古代贤明帝王的代表。“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因之,后世以“尧天”或“尧天舜日”比喻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忠信无倦,天下自来。”尧舜对国事鞠躬尽瘁,对人民忠信不二。史传尧命羲和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咨询四岳,选舜为其继承人。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命舜摄位行政。他晚年,即由舜继位,史称禅让。尧在位70年,禅位给舜后28年无疾而终,寿逾百岁。 《尸子·仁意》:“尧问于舜曰:‘何事?’舜曰:‘事天。’问:‘何任?’曰:‘任地。’问:‘何务?’曰:‘务人。’”舜治国以天、地、人为主旨。这是对天时、地利、人和最早的认识。抓住了治国的根本,反映了上古时代“天地人合一”进步的世界观、自然观。 当代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提出“朴素道德”理论。他认为人类社会中实际上蕴涵着一种更一般、更纯情、更基本、更长久保持同一性的道德,如诚实、信赖、同情心、爱、关心等,它们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朴素道德”包括下列要点: 要自觉忠实地完成每个人在特定范围内的责任;要老实坦诚地和人交往,踏实、正直,做事不半途而废;同情他人和一切有生命东西的痛苦,乐于帮助处于困境的人;尊重他人活动的权利,与人为善;言行举止端正,注意倾听别人意见,做受人敬重的人。 虞舜是中国古代“朴素道德”的典范。孟子云:“舜善与人同。”“大舜耕田”位居二十四孝之首。民以食为天。虞舜开创了中国农耕的先河。当时中国北方地区天气炎热,可能属于亚热带气候,有大象、犀牛等。虞舜用象耕田,虽属传说,但在世界农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舜的父亲瞍、继母姚氏、同父异母兄弟象,对舜歧视虐待,甚至欲行加害。舜以仁爱之心孝敬父母,尽人子养育之恩,又友爱兄弟、邻里,深得民众好评。他在河边制陶、雷泽打鱼、躬耕历山,处处以模范行动成为世人的表率。让地界、求质量、讲信用、尽职责,表现了中华先民朴素的高尚道德品质。 (选自《虞舜文化考论》,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 ~% h5 U. a; s2 E0 m4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