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徐文靖撰)《竹書統箋》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16 00: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清·徐文靖撰)《竹書統箋》
卷首上
雜述
如孟子謂堯、舜三年之喪畢,舜、禹避堯、舜之子而天下歸之,然後踐天子位,此乃見帝王奉天命之大旨,其可闇而勿彰?故於甲申書服堯之喪,乙酉書踐位之實,丙戌書元載格於文祖。自乙酉至丁巳,是踐位三十有三載也,則書薦禹於天,與《尚書》命禹之辭合。自丁巳至癸酉,是薦禹十有七年也,與孟子之説合,於禹受命之際,書法亦然。然而《書》稱舜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則是史官自堯崩之明年通數之耳。
焦氏《筆乘》曰:和嶠《竹書紀年》沈約注稱舜父母憎舜,使其塗廪,自下焚之,舜服鳥工衣服飛去;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龍工衣自旁而出,不知何據。以此見《紀年》低一字者,皆沈約注也。世以為《竹書》本文,大謬。
卷二
帝堯陶唐氏
“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嶽,錫虞舜命”。箋:按《堯典》曰“帝曰:咨!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嶽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側陋。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五帝本紀》曰堯立七十年得舜,是矣。
“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嬪於虞”。箋:按《堯典》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孔疏》曰:“媯水在河東虞鄉縣歴山西,西流至蒲坂南入河,舜居其旁,周武王賜陳胡公之姓為媯,為舜居媯水故也。舜仕堯朝,不家於京師,而令二女歸虞者,蓋舜以大孝示法,使妻歸事於其親。以帝之賢女,事頑嚚舅姑,美其能行婦道,故云嬪於虞。”又按《列女傳》,二女長曰娥皇,次曰女英。《世本》作女瑩,《大戴禮》作女匽。
“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終於文祖”。箋:按《舜典》曰:“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孔傳》曰:“上日,朔日也。終,謂堯終帝位之事。文祖者,堯文德之祖廟。”《史記索隠》曰:“《尚書帝命驗》曰:‘五府,五帝之廟,蒼曰靈府,赤曰文祖,黄曰神斗,白曰顯紀,黒曰玄矩。唐、虞謂之五府,夏謂之世室,殷謂之重屋,周謂之明堂。皆祀五帝之所也’。”
“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嶽”。箋:按《尚書大傳》曰:“維元祀,巡狩四嶽八伯,樂正定樂名。元祀,代泰山,貢兩伯之樂焉,東嶽,陽伯之樂:舞侏離,其歌聲比余謡,名曰晳陽;羲伯之樂:舞鼚哉,其歌聲比大謡,名曰南陽。中祀,大交霍山,貢兩伯之樂焉,夏伯之樂:舞謾或,其歌聲比中謡,名曰初慮;羲伯之樂:舞將陽,其歌聲比大謡,名曰朱於。秋祀,柳榖華山,貢兩伯之樂焉。秋伯之樂:舞蔡俶,其歌聲比小謡,名曰零落;和伯之樂:舞玄鶴,其歌聲比中謡,名曰歸來。冬祀,幽都弘山,貢兩伯之樂焉,冬伯之樂:舞齊落,歌曰縵縵,并論八音四會,歸格於禰祖,用特。”按元祀,春之首祀,非元年之謂。文中子曰:“舜一歲而巡五嶽,國不費而民不勞,何也?兵衛少而徵求寡也。”
“帝子丹朱避舜於房陵,舜讓不克”。箋:按《地理志》,房陵縣属漢中郡,顔師古曰:“今謂之房州,此丹朱所避也。”附注云:房陵是。据《世本》,舜封丹朱於房。《一统志》:“房縣在鄖陽府城西南三百一十里,舜封堯子丹朱於房,即此。”
“朱遂封於房,為虞賔,三年,舜即天子之位”。箋:按春秋為房子國。《後漢·獻帝紀》贊曰“永作虞賔”,注:“虞賔,謂舜以堯子丹朱為賔,《尚書》曰‘虞賔在位’是也。”
帝舜有虞氏
箋:按《帝王世紀》曰:“舜嬪於虞,因以為虞氏。”今河東太陽西山上虞城是。
“母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虛”。箋:按《帝王世紀》曰:“舜,姚姓也。其先出自顓頊,顓頊生窮蟬,窮蟬子敬康,敬康生勾芒,勾芒子橋牛,橋牛生瞽瞍。瞽瞍妻曰握登,見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虚,故姓姚氏,字都君。”《括地志》:“姚虛在濮州雷澤縣東十三里。”
“目重瞳子,故名重華”。箋:按《春秋孔演圗》曰:“舜重瞳子,是謂重明,上應攝提以象三光。”又《後漢·郅惲傳》曰:“步重華於南野。”太子賢注:“重華,舜字也。”
“龍顔,大口,黒色”。箋:按《孝經援神契》曰:“舜,龍顔,重瞳,大口,手握襃。”
“身長六尺一寸。舜父母憎舜,使其塗廩,自下焚之,舜服鳥工衣服,飛去”。箋:按《通史》曰:“瞽瞍使舜滌廩,舜告堯二女,女曰:‘時其焚汝,鵲汝衣裳鳥工往。’舜既登廪,得免去也。”
“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龍工衣,自旁而出”。箋:按《通史》曰:“舜穿井,又告二女,女曰:‘去汝裳衣龍工往。’入井,瞽瞍與象下土實井,舜從他井出去也。”郭璞《山海經》注曰:“二女靈達尚能,以鳥工龍裳救井廪之難。”又《南史》江斆《辭婚表》曰:“何瑀闕龍工之姿,而捐軀於深井”,蓋謂此也。
“耕於歴”。箋:按《史記》:“舜耕於歴山,漁於雷澤,陶於河濵,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郡國志》:“河東蒲坂有雷首山,亦名歴山,舜所耕處。”《括地志》:“歴山南有舜井。”
“夢眉長與髮等,遂登庸”。箋:按《世紀》曰:“堯見舜於貳宫,南面而問政,乃試以五典,舜有大功二十,故夢眉與髪等。堯乃賜舜以昭華之玉,老而命舜代己攝政。”
“元年己未帝即位”。箋:按舜元年即位,《世史》以為甲申,袁史以為丙辰,《紀政綱目》以為丙戌,惟《竹書》以為己未。蓋帝堯崩於乙卯,舜避朱南河,雖三年喪畢,不遽即位,至四年己未乃即位者,孟子所謂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又按《帝王世紀》曰:“舜攝政二十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舜年八十一,以仲冬甲子月次於畢始即真,以土承火,色尚黄,以正月元日格於文祖,年百歲也。”据孔安國注,通服堯喪三年,在位共三十年之數,凡壽一百一十一歲。《後漢書·襄楷傳》注,舜年一百一十二歲,則《世紀》言百歲者非也。
“居冀”。箋:按舜都蒲坂,今平陽府蒲州也,亦《禹貢》冀州之地,故曰居冀。
“作《大韶》之樂”。箋:按《尚書大傳·虞夏傳》曰:“維五紀,奏鍾石,論人聲,及乃鳥獸咸變於前。秋養耆老而春食孤子,乃勃然,《韶》樂興於大麓之野,執事還歸,二年荧然作《大唐》之歌。”此蓋原《大韶》所由作也。五紀者,十二年為一紀,舜三十徵庸,三十在位,是五紀也。
“即帝位,蓂莢生於階,鳳凰巢於庭,擊石拊石,以歌《九韶》,百獸率舞,景星出於房”。箋:按石氏曰:“房四星為天子明堂,歲始布政之堂也。”
“地出乘黄之馬”。箋:按《管子·小匡篇》:“昔人之受命者,河出《圗》,洛出《書》,地出乗黄。”房玄齡注曰:“乘黄,神馬也。”又《周書·王會解》云:“白民乗黄,乘黄似騏,背有兩角。”
“三年,命臯陶作刑”。箋:按《舜典》曰:“帝曰:臯陶,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王肅曰:“惟明其罪能使之信服,是施信於彼也。”
“九年,西王母來朝”。箋:按《地理志》:“金城臨羌縣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僊海,鹽池西有須抵池,有弱水、昆侖山祠。”《大戴記》曰:“舜以天德嗣堯,西王母獻其白琯。”《世本》曰:“舜時西王母獻白環及珮。”《雒書靈准聽》曰:“舜受終,西王母獻益地圗。”歐陽詢曰:“西王母得益地之圗來獻。”
“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玦”。箋:按《瑞應圖》曰:“黄帝時西王母獻白環,舜時又獻之。”《晉志》曰:“舜時西王母獻朝華之琯,以玉為之。及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琯一枚。”咸以為舜時西王母所獻云,意是時王母以玉琯獻舜,舜或賜象,鼻亭去泠道不逺,故於舜祠下得此。
“十四年,卿雲見”。箋:按晉《天文志》曰:“慶雲亦曰景雲,即卿雲也。”帝舜《卿雲之歌》曰:“卿雲爛兮,糺縵縵兮。”糺,聚也,言慶雲叢聚也。後世不知,多有譌糺為礼者,宋陳騤文則引《卿雲之歌》作“禮縵縵”。沈約《宋書·符瑞志》亦作“禮”字,皆誤以糺為礼也。惟吳淑《雲賦》或申歌於虞舜,注引《尚書大傳》曰“糺縵縵兮”,止此作糺,可証《書》《傳》之誤。
“命禹代虞事”。箋:按《帝王世紀》曰:“禹在位七十四年,舜始薦之於天。”
“舜在位十有四年,奏鐘石笙筦未罷,而天大靁雨,疾風登屋拔木”。箋:按,登誤,《宋志》作“發”。
“桴鼓播地,鐘磬亂行,舞人頓伏,樂正狂走,舜乃擁堵持衡而笑”。箋:按“堵”,一本作“磬”,《宋志》作“璿”。擁璿持衡,据《周禮》,凡懸鐘磬之全為堵,半為肆,謂鐘磬各八,共十六枚而在一簴,則此作“堵”者是也。
“曰:‘明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亦乃見於鐘石笙筦乎?’乃薦禹於天,使行天子事。於時和氣普應,慶雲興焉,若烟非烟,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帝乃倡之曰:‘卿雲爛兮,禮縵縵兮。’”箋:按《尚書大傳》“冬伯之樂:舞齊落,歌曰縵縵”,不知即此否?禮亦糺譌。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羣臣咸進,稽首曰:‘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予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聖賢,莫不咸聽。鼚乎鼓之,軒乎舞之’”。箋:按《大傳》:“羲伯之樂,舞鼚哉”。
“‘精華以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風循通”。箋:按“循”,《宋志》作脩。
“慶雲叢聚,蟠龍奮迅於其藏,鮫魚踊躍於其淵,龜鼈咸出其穴,遷虞而事夏。舜乃設壇於河,依堯故事。至於下昃,榮光休氣至,黄龍負圗,長三十二尺,廣九尺,出於壇畔,赤文緑錯,其文言‘當禪禹’。”箋:按《春秋運斗樞》曰:“舜為天子,東巡臨觀,黄龍五采負圗,出置舜前。”
“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於太室”。箋:按《水經注》曰:“河南陽翟縣有夏亭城,夏禹始封於此,為夏國,是禹以司空受封於夏,故至是改稱為夏后也。”《山海經》曰:“半石山東五十里曰少室山,又東三十里曰太室山。”郭注曰:“即中嶽嵩高山也。”孔氏《書疏》曰:“有事,祭也。”《禮器》曰:“齊人將有事於泰山”,是亦以有事為祭也。
“十七年春二月,入學,初用萬”。箋:按《夏小正》曰:“二月丁亥,萬舞入學。”丁亥者,吉日也;萬舞者,干戚舞也;入學也者,大學也。《詩》:“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毛傳》曰:“以干羽為萬舞。”是萬舞兼用干羽,乃夏制也。《仲尼燕居》曰:“夏籥序興。”陳氏曰:“夏籥,禹大夏之籥曲,以籥吹之也。”据此,則是所吹者籥而所舞者干羽也。《虞書》“舞干羽於兩階”,亦兼干羽而言也。《左傳隠五年》“攷仲子之宫將萬焉,公問羽數於衆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用六”,是萬舞不専用干,兼用羽也。孔氏《詩疏》曰:“萬,舞名也。”萬舞為干舞,不兼羽籥。以《春秋》云“萬入去,籥别文”,《公羊傳》曰“籥者何?籥舞萬者何?干舞言干則有戚矣”,《禮記》曰“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言籥則有羽矣。《籥師》曰“敎國子舞羽吹籥”,是干羽之異也。然籥可吹不可舞,既云文舞,即當舞羽,何又舍羽而舞籥,是則《公羊》之誤也。樂師舞羽吹籥,蓋敎國子以舞羽,不言舞干羽者,省文也。隠公因萬而専問羽,豈萬舞不用干乎?又萬入去籥,乃是干羽既入,則止籥不吹,故云去籥;若萬不用籥,已無籥矣,何待去乎?
“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貢弓矢”。箋:按鄭康成曰:“息慎,或謂之肅慎,東北夷。”《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郭璞曰:“今肅慎國,去襄平三千餘里。其人皆工射,弓長四尺,勁彊,箭以楛為之,長尺五寸,青石為鏑。”
“二十九年,帝命子義均,封於商”。箋:按《世紀》曰:“娥皇無子,女英生商均。”据《竹書》,則本名義均,以封於商曰商均。《呂氏春秋·去私篇》“舜有子九人”,高誘曰:“《國語》云舜有商均,此曰九子,不知出何書也。”又按《山海經》曰“帝俊生季釐”,是與均為二也,其他七人無聞焉。
“三十年,葬后育於渭”。附注曰:“后育,娥皇也。”箋:按《地理志》“扶風陳倉縣有黄帝孫舜妻育冢祠”,蓋即舜后育冢也。《漢志》注誤“育”為“肓”,酈元《渭水注》引此亦作“舜妻肓冡”。千數百年無辨其非者,不有《竹書》,何由知其為“育”哉?《楚辭》《湘君》、《湘夫人》“君不行兮夷由”、“帝子降兮北渚”,朱子《集注》曰:“君,謂湘君,堯之長女娥皇,為舜正妃者也;帝子謂湘夫人,堯之次女女英,舜次妃也。”今据《竹書》云,堯七十一年,二女嬪虞,其後三十年堯崩,舜在位又五十年,崩於蒼梧之野。計二女二十而嫁,已並百歲,何有百歲之妃后從行巡省,溺死湘江,而世仍稱之為帝子乎?况《檀弓》有曰“舜崩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其不得溺於湘江,明矣。今《竹書》載“帝舜三十年葬后育於渭”,班《志》載“舜妻育冢”,劉向《傳》“舜葬蒼梧,二妃不從”,皆與《竹書》合,則從行而溺於湘江者又何人乎?王逸《注》以娥皇、女英墮湘水溺焉,其貽誤後學為不少矣。
“三十二年,帝命夏后總師,遂陟方嶽”。箋:按《大禹謨》:“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髦期倦於勤,汝惟不怠,總朕師。”《孔傳》曰:“稱總我衆,欲使攝。”至於遂陟方嶽者,正以見禹之不怠,徧歴四方以朝諸侯也。若謂付托得人,舜遂可巡陟方嶽,又何謂倦於勤乎?《周書·立政》曰“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於海表,罔有不服”,則陟方属禹可知。《爾雅·釋詁》:“格、陟、躋、登,升也。”《文選·吴都賦》注:“劉淵林曰:‘陟,升也;方,道也。’”則是。方嶽者,四方之嶽,如東方岱、西方華、南方衡之類;陟,則升於四方之嶽也。
“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於神宗”。箋:按《大禹謨》曰:“正月朔日,受命於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孔傳》曰:“受舜終事之命,神宗文祖之宗廟,言神尊之。”《尚書帝命騐》“帝者承天,立五府,赤曰文祖,黄曰神斗”,則舜受終於文祖,即赤府也;禹受終於神宗,即黄府也。神宗,蓋神斗與?
“遂復九州”。箋:按《襄四年傳》:《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跡,畫為九州”。《禹貢》冀州既載“濟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揚州,荆及衡陽惟荆州,荆河惟豫州,華陽黒水惟梁州,黒水西河惟雍州”。王伯厚《地理通釋》曰:“孔氏云:禹治水之後,舜分冀為幽、并,分青為營。馬氏云: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逺分燕為幽,齊為營。”《漢·地理志》云“堯遭洪水,天下分絶為十二州,禹平水土,更置九州,列五服”,與孔、馬之説異。愚謂《舜典》言肇十有二州,咨十有二牧,而後命禹平水土,當以《漢志》為正。今据《竹書》,堯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八十六年司空入覲贄用玄圭,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舜三十三年夏后受命於神宗遂復九州,則是禹平水土,舜始分十有二州,《尚書》封十有二山濬川,川但言濬,則是水土之既平可知。若禹未治水之前,洪水滔天,懷山襄陵,何從而封山濬川?此當以孔氏之《傳》為正。若馬氏禹平水土置九州,舜始分十有二州,則謬矣。《周公職録》“黄帝割地布九州”,杜佑《通典》“顓頊置九州”,《世紀》言九州顓頊所建帝嚳受之,則堯嗣位時本是九州,至舜分十二州,故曰“肇禹受命,遂復九州”,以前原有九州,故曰復。又按《世紀》云“禹平水土還為九州,今《禹貢》是也”。其時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萬八千二十四頃,定墾者九百一十萬八千二十四頃,不墾者一千五百萬二千頃;四海之内,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名山五千三百五十,徑六萬四千五十六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以供財用。
“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箋:按《大禹謨》“帝曰,咨禹,惟是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會羣后,誓於師曰: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三旬,苗民逆命。益贊於禹曰:至諴感神,矧茲有苗。禹拜昌言,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孔傳》曰:“三苗,國名,縉雲氏之後,為諸侯,號饕餮。”《左傳·文十八年》史克曰:“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山海經》:“苗民釐姓。”《魏策》吴起曰“昔者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險也。
“有苗氏來朝”。箋:按《夏本紀》“三危既度,三苗大序”。《索隠》曰:“鄭氏引《河圗》及《地説》云,三危山在鳥鼠西南,與山相連。”《後漢·郡國志》:“隴西首陽縣,鳥鼠同穴山,渭水出。”劉昭引《地道記》曰:“有三危山,三苗所處。”《水經注》曰:“渭水東歴大利,又東南流,苗谷水注之,三苗所居,故有苗谷。”《通鑑前編》“堯七十六載,竄三苗於三危”,當猶是竄之隴西之地。舜三十五載,有苗氏來朝,其在於羣后之例可知。《山海經》:“苗民釐姓,顓頊後。”《昭九年》《傳》曰“允姓之姦,居於瓜州”。杜氏曰“允姓之祖,與三苗俱放於三危瓜州,今燉煌也”。《穆天子傳》曰“乙丑,天子東征,□□送天子,至於長沙之山”,伯夭曰“重□氏之先,三苗氏之處”。郭璞曰“三苗,舜所竄於三危者”,是則長沙之山,即《後漢書》注“三危山在沙州東南”者也。韓非子曰“三苗有成駒,亡國之臣也”,其逺竄於瓜沙者,蓋此輩耳。
“四十二年,玄都氏來朝,貢寳玉”。箋:按《汲塚周書》曰:“昔玄都賢,鬼道,廢人事天,謀臣不用,龜策是從,神巫用國,哲士在外,玄都以亡。”又按《春秋定八年》《榖梁傳》注:“寳玉者,封圭也。範寜曰始封之圭也。”據《書》敘湯伐三朡,俘厥寳玉,則美玉皆謂之寳玉也。
“四十七年,冬隕霜,不殺草木”。箋:按《春秋》,僖三十三年十有二月,隕霜不殺草。《五行傳》曰“劉歆以為草妖也”。
“四十九年,帝居於鳴條”。箋:按《郡國志》:“河東安邑,《帝王世紀》曰縣西有鳴條陌。”《括地志》:“高涯原在安邑縣北,其南阪口,即古鳴條陌。”按舜都蒲坂,距鳴條二百餘里,舜居鳴條,亦如堯居城陽也。又《困學記聞》以舜卒鳴條在今陳留之平丘。
“五十年帝陟”。箋:按《舜典》曰舜五十載“陟方乃死”,蔡《傳》曰“陟方,猶言升遐也”,韓昌黎曰“《竹書紀年》帝王之沒皆曰‘陟’,陟,升也,謂升天也。《書》曰‘殷禮陟配天’,言以道終其德,協天也,故《書》紀舜之末曰陟,其下言方乃死者,所以釋陟為死也。地之勢,東南下,如言舜巡狩而死,宜言下方不得言陟方也”。按此得之,但不當以陟為絶句耳。方猶云“徂乎方“之方,陟方而死,猶云徂落而死也。《史記》言舜巡守崩於蒼梧之野,孟子言舜卒於鳴條,未知孰是?今据《竹書》,四十九年舜居於鳴條,五十年帝陟,則是與孟子合也。《書》所言陟方,蓋鳴條有陟方之舘耳。《竹書》,舜三十三年,命夏后總師,遂陟方嶽,可謂遂徂落於四嶽乎?宋顔延之《祭虞帝文》“百齡厭世,萬里陟方”,後魏溫子昇《舜廟碑》“陟方之駕遂往,蒼梧之窆不歸”,則陟方非徂落之謂,可知矣。
“義均封於商,是謂商均”。箋:按《史記·曹相國世家》“攻下邑以西至虞”,《正義》曰“虞城縣在宋州北五十里,古虞國,商均所封”,《一統志》“虞城縣在歸德府城東北六十里”,當時并商丘皆在國内,故曰商也。
“后育,娥皇也”。箋:按《地理志》“扶風陳倉縣有舜妻育冡”,《竹書》“后育葬於渭”是也。
“鳴條有蒼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箋:按《帝王世紀》曰:“舜薦禹於天,使禹攝政。有苗氏叛,南征,崩於鳴條。殯以瓦棺,葬於蒼梧九疑山之陽,是為零陵。”《方輿紀勝》曰:“蒼梧山,《山海經》注‘即九疑也’,在今永州府道州寧逺縣南六十里。”《湘中記》曰:“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曰九疑。”据《世紀》,則舜以征有苗道死,何三十五年命夏后征有苗,至十五年後,舜年百有十歲,轉又自征有苗,何舜之不憚煩耶?司馬温公詩“虞舜在倦勤,薦禹為天子。豈有復南巡,迢迢渡湘水”,蓋以此也。王應麟《困學紀聞》曰“世傳舜葬蒼梧之野,孟子以為卒於鳴條,《吕氏春秋》舜葬於紀,蒼梧山在海州界,近莒之紀城,鳴條在陳留之平丘。今攷《九域志》,海州東海縣有蒼梧山,與休文附注正同,則舜不當逺葬於零陵”,庶為得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8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2#
发表于 2014-6-16 01:03:56 | 只看该作者
哇!还是这样的文言文,但是还是我坐上沙发了!+ a( [1 f; L+ W9 y. g; [

5 ]8 c. W1 l) z1 D/ X1 r, c  ]+ T本文来自:中华姚网(http://www.yaogens.cn/)原文地址:http://www.yaogens.cn/portal/thread-57030-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4 04: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