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5 D- o0 o9 b中正宗亲:读了您的跟帖,心中颇有感触,首先对您的溢美之词实不敢接受,只是做了自己应尽的和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和许多姚氏宗亲来比也差之甚远,实不足以挂齿。首先说,我们都是大德始祖之后,我们的血源中都流淌着一脉相承的舜德渊源,我们的骨子上都烙上了不屈不挠的中华姚族的印记,可以肯定的是,能够热心的参与宗亲活动和希望了解宗族文化的人,都是把德.孝.礼.义放在首位的人,也是会把祖训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的人,了解和参研宗族文化.参与宗亲活动,本身也是一个提高自我修养,培养自身素质的过程,这种修养和素质的历练一定也会惠及子孙的。 身为舜裔我自豪,生为南昌彦国公后裔我骄傲。能够融入中华姚氏这个大家庭我兴奋,并不是单纯因为我们姚氏有多么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叱咤风云的贤达名士,而是今天这个大家庭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众多热情奉献的宗亲感染了我,。 我是个残疾人,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沒有离开过拐杖,自幼就知道我与别人不一样,对别人而言轻而易举的亊情到我这儿却有登天之难,爷爷沒有文化,只能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诫我:你必须坚强,必须常怀感恩之人对待别人,你必须用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陷,必须学会承受别人对你的歧视和漠视,必须学会在逆境中求生存,用你自己的实力去证明你有别人不能及的地方。记得我很小就把不知那位哲人说的一句话写在床头"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这是影响我-生的座右铭。 我十一岁就因出色的学习和助人为乐,被评为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和全国红小兵的代表.英模一起在北京荣幸的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至今记忆犹新,成为我此生最大的荣耀。我十四岁就发表文学作品和诗歌,十六岁初中刚毕业就破格被我市文化局招录为创作室成员,专业写作和批改业余文学爱好者的稿件,八十年代初,因家庭负担等种种原因,我毅然辞去安逸舒适的工作下海经商,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以为我疯了,认为我一个连走路都需要拐杖,步履维艰的残疾人能做什么?可我己经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家担在我身上,首先我是一个男人,我有义务撑起一个家,我不能成为任何亲人的累赘,我打肿脸充胖子,谁也不靠,用仅有的50块钱从摆地摊做起,我卖过花.卖过书报杂志,贩过青菜,卖过服装百货,我拄着拐跑遍了东三省的每一个城市去批发蔬菜,去西北,西南贩卖中药材,去广东.福建往内地贩服装和小电器,个中艰辛,无人时也时常潸然泪下,甘苦自知,终有所积蓄,九0年又开办了家具厂,娱乐业,餐饮业等,在这些创业艰苦的岁月中,也曾经得到过许多熟悉和陌生人士的帮扶,他们的恩情我无以回报,九三年以后,我投身公益亊业,先后助养了近百位孤儿和残障人士,被江苏省电视台<人物志>和<大写真>多次专题报道,被中央电视台<金拐杖>节目报道,因救助孤残儿童被我市妇联命名为<社会妈妈>,至今仍资助着八名孤残儿童。 我自认为我做出的这一切都是与爷爷的教诲是分不开的,今天更认为这是血脉里流淌着舜裔姚氏的大德思想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感恩,未必是回馈给予我们有恩德的人,而应是一种延续和传承,同时,对于后代也是一种影响,一种言传身教,参与和投身到宗亲的事务中来,也是一种感恩,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感谢上苍给予了我姓氏血脉的优越和自豪感,感谢宗亲对我的厚爱和接纳,感谢所有宗亲中沒有因为我身体缺憾的歧视,在这个群体里我找回了一个残疾人的自尊和真实,也赢得了宗亲们的尊重,这是一个唯一沒有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我身份高低的群体,在这里我找回了我真正的人生价值和奉献的渠道,血脉情将是我毕生弃而不舍的追求,效力于中华姚氏的辉煌此生无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