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7 10:06: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7-6-27 10:42 编辑
' U. f, X$ b( m; S" Y' V$ h4 L2 g m7 ]5 T, T+ b) s
7 N" w6 O E: D2 e6 e( ]& Q! n 七。贵州省存在南昌姚吗?( K( x5 [) @# H5 u C$ D
我说的这个“存在”是特别指在贵州有了一定族群或者村落,不包括零星在贵州工作的南昌籍姚氏宗亲。; K; B1 T `8 H3 J, j; d% M
从南昌家谱上看,南昌姚氏不止几处发现有宗亲落籍贵州的记录,只不过来到“铜鼓卫”这一支具有典型的意义。
9 P' H6 P( v# V6 F% [1 Y 第一,他们去贵州的时间很早,明朝初期的洪武年间。
2 r+ F+ w; I% e0 ?* }" p/ G 第二,家谱上记载了四代人,首先去贵州的“榇归”,其后三代人家谱上仅仅记载了谱名,他们在贵州的实际名字不得而知。" C# L+ C ]3 Y$ r* g5 h/ {. a
前几年,贵州的小庆宗亲与我有过交流,但是后来他没有与我进一步的联系。直到最近小庆宗亲又来到了姚网,并把他收集到谱序发上来了。福建晋江的庆礼兄好心地把小庆发的谱系翻译了一遍,订正了几个错字,希望他来领认。
1 Z, d6 i3 _% L+ o
! ?2 Y. i' ?6 Q+ x& q: ] 世代流传: 常常在想水有源头,木有根本,虽然久远也要寻根究源。我们承受先人的源流与教诲,怎么敢忘记自己从何而来。那些仁义之士,都会率领家族成员祭拜祖先。不管是聪明人、愚昧人或者是不肖的人,都没有放弃本源的道理。理清源头、梳理记载、甄别派系,使子孙薪火相传这是当务之急。溯我鼻祖,發源姚墟,兴盛于吴兴,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宦人家,一样兴旺以达。 漫延到豫章,更是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成为望族。抚今追昔,历代都有伟人,详细记载存放於洪都家谱里。 待到天啟末年,黔疆盗匪猖厥。我云白祖偹员武職,带领王師靖难勤王,喪乱平定以后,开始驻扎在平垻上营。不久又有鎮守白馬潭之役。为了断绝匪人后路,从此定居墨石堡,後世裔孙名中修建一座祖殿,院外,水月山,山側坟莹拾捌塚,局内常明萬盏燈。 祟祯陸年(公元1633年),又在纪家庄(后名姚家寨)肇基,上以五岔水为界限,下至假角山为凭据;左抵达河,右抵达摆标山(开垦耕作)。那时曠野深林,不无驚禽骇獣,自我祖开基以后万類潜踪,莫非是國祚昌盛之兆?后来,一阙蠶叢出現在山坡上,随即显现残坵废塚,想是原来的古跡,因此坚心整旧墾新,上交大量的课税。康熙九年(公元 1670年),朝廷丈量土地,绘圖测量造册。自是按照土壤收成交纳賦税,人民安居乐业。康熙五十七(1718年),又蒙县令颁发凭证确认山川土地产业权限,因此给予我姚家人生息繁衍的基业。我们祖先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祖业,因而以“忠厚传家,”为家训,世代传承;让子孙半耕半读,希望考取功名克振家声;也让后辈研习武艺,期望世代传衍。所幸皇天保佑,屡世以来,丰衣足食,田園世守,聚族而居。第思長房同居三代,至成鳌祖移居擺堕,耿耿难忘。现在有裔孙应佐,虽然不是长房长孙,但却牢记前贤的教诲,不敢忘记慎终追远的祖训。于是恭恭敬敬敬修缮原谱,续修谱牒;昭穆有序,叠磊起来就象珠串,好似瓜瓞绵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以流传萬世。理清了以前所有的困惑離奇,泉流既清,傅(应为“传”)之千年似浩澣汪洋,后世子孙则篤其慶,万世无疆,永无休止。祈願延续祭祀祖先的德业,也希望后世贤达之士,能够精心校研,去伪存真以传后世。先祖在天之灵,鍳此丹忱。 ; }$ k6 h. @" k2 Q0 G1 U
) v( S' A! h( X( B% J( p3 \ 4 {9 \3 v! F e% G ^" K/ a: @3 ~6 Y' q# [4 S0 i
姚氏宗祖三代九族排行開列於后5 E' s" k' e! q" o! V2 `& n+ g7 D: e
大尚成姚仕应文4 L' A7 M6 ]9 w$ P2 W
芳怀美德喜荣昌2 o* ^+ e% `3 {9 @; F, I
端平义正思连永8 _4 t+ z# L$ Z+ a6 z3 d, }/ G( p! p8 e8 g* l& y
孔孟维宗习名扬$ T
5 M. l2 y# k5 ]# C 8 [; r: v2 | t; s$ x1 Y
3 G0 @3 a2 g# E. s
# _ O! U9 M3 a. Q' r" \*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