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次修谱想把以下历史录入家谱,因水平有限加上没有经验,一直犹豫不决。
) O ~5 ~: s# _! x# s$ D 0 s4 J/ J3 W7 q* s& V
3 g, K8 q+ X4 [8 K2 @6 k
晓寨,光绪三十一年的明华公墓志铭中称“晓寨”,民国十九年版《永顺县志》始见称“小寨”,晓寨即是小寨。晓寨姚氏始迁祖讳明华,美士公,良能公十七世孙。明华公始居浦市,清乾隆廿一年,由辰州府铜山铜厂乌鸦坪徙永顺县外颗砂保三甲晓寨,业陶与农。族中流传迁徙盛况顺口溜:“钱挑担,米煮饭,吉牵狗,郭吴二姓跟着走。”子四,伯启富、仲启寿、叔启康、季启宁。清有登仕郎华兴公之父荣富公以医养亲,同治癸亥景昇公以文艺入庠,溢亭公以武艺入庠,巳亥学熙公以技艺夺魁入庠。启康公生四子,长荣富,次荣贵,三荣双,四荣全。荣全公年幼在大园圃因看彭氏家族摆手舞被打死。
, i" k# F+ J# Z5 J7 o
明华公去世时,埋葬无地。当时旺族彭姓人对着霍马草垄岗随手一指说,就埋那里吧。葬地名红坨,小时候做藕煤,需要参黄泥以便定型,时常在祖坟前坪东面护坡挖优质的黄泥,红字由此而来,坨是辰溪方言,如良能公葬地名为瓦庄孟公坨等。从此姚氏人丁兴旺,迅速发展。传言,该地为狮子地,明华公葬於狮子口。并世代相传:避免堵塞狮子口,祖坟不能立大碑;村里只能玩龙灯,为防止狮子被引走,村里禁止玩狮子灯并世代相守。 ' Z3 e2 J7 g; X# ?) h8 }
晓寨姚氏由清朝至民国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期,家天下的传统文化,姚氏以房聚居,一大房就是一大院子一大家,荣富公后裔和荣双公后裔最为兴旺。湘西名士文庠献之、晓寨大地主纯之、达材法政学校毕业应北京知事考试训之、花垣县副县长源孝公祖父三甲甲长介之、国军军需官、塔卧乡长用之,兄弟五人被称“晓寨五之”是为荣富公后裔,人称“新屋”的。国子监祖祥公、教导营长祖佑公、扁担花祖培公、国军中校副团长本虞公父亲祖毅公、营长祖泽公、小学校长祖源公是为荣双公后裔。两大房所居房屋特别豪华考究,雕梁画栋,都是四合水的朝门。八十多岁的源森公说:亨,不要看电视里民国有钱人的房子,电视里那些有钱人大的房子根本没有我们以前的档次高。特别是荣双公后裔居住的大院,是以前明华公的老屋场,经过多年发展,修建的房子东西延绵好几百米,朝门立到了源新公家那里,现在上坎的地方还有长方形条石铺成的台阶,台阶两边还有圆形的雕有瑞兽和花纹的大撑鼓。按墓志铭和老辈子口传,就是祖坟东面坎上的屋场,原本丰公、本朴公、本虞公、本和公、本浩公居住的地方。因荣双公后裔留守明华公老屋,人称“老屋”的。荣双公后裔所居大屋,告花子讨米,进到大院子里迷路,找不到出口,姚家人带路才走出来的。付青海现居屋场到向云孝屋场一直往东达渠道、沙土湾河坝以西的一坝田,晓寨人称为老屋门口田。 4 B1 y. m5 g, O; \! F4 R
民国时期,姚家人为保护躲在粪坑里用粪瓢瓜刊在脑壳上躲过李、瞿二家灭门的周家血脉,李、瞿二姓一把火烧了荣双公后裔居住的大院子。周家血脉被送到撇些改姓田,过了几代后人又才复周姓。现在去万坪镇街上大转拐车路坎下就是原来周家的老屋场。李瞿二姓又跑到后头坡上烧了献之公、纯之公、用之公居住的大院。介子公妻子姓瞿,瞿姓人说这家屋莫烧,屋里人姓瞿,才幸免于难。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看到的一连串的木房子都是火烧过后再建房屋。李、瞿二姓烧过房子后往拱桥湾方向撤离。扁担花祖培公出来查看情况,被掉队的李姓人发现,喊来同伙在现在的茂志家门前的沁水秧田砍断脚筋杀死。事后,用之公在县城坡子街,碰八十来岁的李姓头人,一见面就被用之公扯掉一把胡子,用之公边骂边㩆边扇耳光,打得李姓头人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李姓头人不停告饶,经用之公同意,两人一起上法庭打官司。用之公赢了官司,修了红坨祖坟。后任塔卧乡长,重新修了大屋,就是现在彭继河老师、麻狗所居住的大院子屋。当年修院子屋的所用砌围墙的石头,都是人工排队象传瓦一样从河里传上来的,距离河一千余米,想想传石头的队伍都是壮观。用之公有一子本正,一女武益,远嫁新疆。 . O+ U0 x3 P/ N" f
土地革命,晓寨姚氏未能幸免,大屋都被分给“贫农老大哥”了。1995年《永顺县志》第七篇苏区第五章土地革命第二节土地分配中载:1934年12月1日湘鄂川黔边区临时省革命委员会颁发了《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暂行条例》,12月6日下发《分田大纲》,1935年元月28日作出《关于土地问题的决定》,根据这些文件,第一步,清算土豪,红军与地方工作队发动农民群众,涌进地主、土豪的家里,封仓挑谷,赶猪牵牛,收缴其他财务。这些胜利果实,少部分作红军战争军费,大部分分给群众。第二步,分配田地,焚烧豪绅、地主、官僚和富农的地契,没收他们的土地,按照分配土地原则,评田到人,插牌分田。据城市、塔卧、龙家寨、石堤西4个区27个乡的统计,贫雇农6920户,分得田71004挑(亩/5挑)。第八篇经济综述第一章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节土地革命中载:1952年冬至1953年春,全县分两批进行土改复查,全县7万多贫苦农民共分得土地6.1万亩,房屋1.1万间,耕牛2210头,农具2.7万件,粮食5.2万担,家具、首饰折谷1.5万担。第六篇公安司法军事第一章公安第三节治安管理中载:1952年土改复查,全县划定地主分子2980名,富农分子1429名,反革命分子562名,坏分子145名,简称“四类分子”,由群众监督改造,1978年-1983年“四类分子”陆续摘帽。政府代表杨宗文将祖桢公大屋划分给向云芝、癫子向云强和彭武贵三家人住,导致源熙公无房住,只好住本蕃公家;祖武公挨斗时坚持所有的田产、家产都是他一个人的。大冬天,穿个棉袄天天被罚站在水里,本茂公、本蕃公因父亲一人抗下,被划分为中农成份,但一样未能幸免被斗,脑壳上顶盆水挨斗;本虞公屋被分给向之刚、彭继忠、尹先富、尹先忠住;绍光公的屋分给彭家光住;本朴公的屋分给刘万财、王世化、腾世烈、胡四兵住;祖模公屋分给王二王安德住;本该公屋分给向光佑、向清泉住;复洋公屋分给彭善四、彭武正、向明富向麻子住。向传富和花脑壳两弟兄住的地方是以前姚家人的小禾场,彭家光住的地方叫大禾场,王安德住的地方叫老禾场。晓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姚氏有3个碾坊1个油坊,中寨河坝上游碾坊是本初公的;上寨烤烟房彭南富屋场以前是复汉公碾坊;本来公老屋场以前也是碾坊,三处碾坊用来放置转轴和水车用石头拱成的大洞现在还在。彭继千、彭继贵的屋场以前是本芝公的油坊。小时候大人们大清早就出门挣工分,人们亲切称呼的“碾坊二娘娘”一个人住碾坊里要看护读幼儿园前的十来个姚氏幼童,多的时候将近二十多个,碾坊变成“姚氏托儿所”。家长们自然少不了感激的话,二娘娘说,不要紧的,等我去世的时候,你们都过来搞咿嗬呀嗬咿,咿嗬呀嗬哟就行。家里有人去世,亲人们都要哭嫁,这是规矩,二娘娘去世时,母亲们真的都去哭嫁了。还记得油坊里黄牛拖着石碾辗茶籽,七八个光着膀子打赤脚的汉子拖动4-5米长的木头喊着号子砸油或踩油枯圆饼,大清早被砸油声吵醒,砸菜籽油时大老远就能闻到油香味。我说:中寨以前全部是姓姚的人啊。是的蛮,都是分屋时搬过来的,祖才公大园圃彭武文是第一家从对门山上搬下来的,后面才有其他姓去上寨落业。难怪读小学时,彭姓人都称中寨为“姚家寨上”。2009年源来公看到我建房子比较大说:我再也不修大屋了,抢犯来了我要陪笑脸好好待出去,红军来了要乖乖的接待好,民国政府的来了也要好好伺候待出去。屋大,没得办法,人家一来只认屋大小,专找大屋的。小时候被斗怕了,大冬天有鞋子穿也不敢穿,故意打赤脚,雪地里满到处跑。王昌怀入赘姚家本多公,继承本多公房产。彭继河老师和彭家麻狗住的大院子是祖才公的,当时大园圃范围从柏子树一直到舒仁祥屋场都是祖才公的。1954年出生的茂元哥说,大园圃里面有几蔸抱围大的板栗子树,小时候到里面捡过板栗子。解放后做过学堂,1972出生的退伍军人向仁正说:学堂屋哈,我晓得,以前我在里面读过书。万坪镇大桥下面的花桥是介之公所修,因介之公是会道门同善社骨干,1935年4月2日被红军在龙家寨大桥头上镇压,按1995年《永顺县志》记载,当时处于国共两军永顺境内拉锯激战期,永顺县城几经易手。彭武贵去世前与尹先富说:以前我们把姚家人斗得太狠了,确实过份,哪是那么搞的哈。住万坪镇街上的彭善云,2018年,到长沙我那里打工时说:听晓寨彭家的说,他们和你们姚家有仇,怕你们报复,全部搬到五里冲若溪那边去了。 " F+ _$ z, }: ^9 s- _6 W! Q
荣贵公后裔强势能干,八十多岁的向云桃说,枞弄人恶,他们逮人家园圃里的菜跟逮自己的一样,人家都怕他们,园圃里菜快熟的时候,主动的说:幺幺,园圃里酱瓜儿吃得的,想吃自己摘去咯。有一次小孩子打架,人家打输了,大人找上门来讲道理,枞弄老婆婆扯起一菜刀飞过去,脑壳皮子砍得翻哈翻哈的,声都没作跑的。枞弄老婆婆,我们这个辈分的都要喊她太太。晓寨村产煤,1995年《永顺县志》第十篇工业交通邮电第一章工业第二节工业门类载:《永顺县志》(民国19年版)载:“煤,四境皆有,尚未开采,间有采者,惟龙家寨最多亦最良。”“清代末期,龙家寨周围的小寨、大寨、白岩山、咱竹坡、李家寨一带有半工半农采煤者200多人,年产煤500至1000吨。1964年起每年组织百余人开办小煤窑,采煤量约2万吨,1958年建立龙家寨煤矿。”当时晓寨村有2个煤矿工区,二工区、三工区,职工达1120人,每天往龙寨镇火电厂运煤的解放牌大卡车有20辆;晓寨劳动坡建了煤矿医院,还在坡上修建了龙家寨煤矿子弟学校,大礼堂电影院、职工宿舍楼、食堂、高位蓄水池等一应俱全,记得读小学时,食堂饭票是彩色塑料的,二两、三两、半斤、一斤等,不同颜色、不同文字、图案标注,当时晓寨村热闹非凡。上学前,嘎公没时间管我的时候,叫我趴在门槛上数经过岭岗上拉煤过路的车子,那时候车路都是泥巴路,天晴天,车子一过屁股后面卷起“浓烟”滚滚,下雨天,炸得泥水到处开花。驾驶室和副驾驶室外经常各站一个人,汽车行进中衣服和头发吹得象旗帜一样胡乱的飞舞着,看起来还蛮威风的。我在晓寨劳动坡煤矿学校和她孙子本贵公一起上小学的时候,太太每天守在学校教学楼前操场路口上卖瓜子、荒苕糖、阳姜片、酸萝卜片等零食。现在还记得每次过去给太太2分钱,太太用竹子筒筒儿装满满一筒筒儿瓜子给我。本森公在学校走廊上和汪家寨上第一恶人汪洋打架,太太还跑过去扯劝。确实,我看本凤公、本贵公本森公三弟兄能文能武的,嘴巴也能说会道,哪家闹矛盾需要协调的时候,一般都有本凤公的身影。本凤公后来在煤矿保卫科任职,三弟兄在晓寨确实也是个角色。2006年国庆节,因现场抓住偷姐夫向云皇摩托车的混混,以樊包老六父子、彭三货儿为首纠集100来号混混,把在“三姐火锅店”吃饭的晓寨篮球代表队,围得水泄不通,点名找我誓要讨个“公道”,加上看热闹的人少说也有300人左右,导致万坪镇唯一的交通主干道瘫痪。当时我火冒三丈,一副敢打必胜、志在必得的气势,直扑三个为首的混混,要响他们家伙。本凤公一看情况不妙,要坏场合,一个健步,从背后将160多斤重的我拦腰抱起,直接抱回“三姐火锅店”,把我推上二楼,之后双方只能嘴上逞狠,派出所民警到场后才不了了之。本凤公子退伍后在镇派出所上班。
$ r! C% \. P/ S' ]( ?/ O
荣双公墓被称为“清明坟”,其后裔在坟附近建了房子,每年清明聚会、聚餐。文革时期破四旧,清明坟附近的房子被拆除。
& j/ ?- J2 |, [$ K* f7 l
近年来,晓寨姚氏一直积极致力於宗亲事务,2015年三公后裔首次六省一市辰溪江东祭祖,晓寨姚氏去的人数是最多的;2016年修复江东姚氏宗祠晓寨姚氏积极捐款、维修红坨祖坟、2019年举办永顺县第四次姚氏代表大会、2019年晓寨姚氏内部扶困助危捐款累计13885元等。晓寨姚氏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不言而喻的。 / F) f& u, W) a$ |' m$ Q; g
1995年《永顺县志》第十八篇社会人物三烈士英名录龙寨镇中载:姚本迁,红二方面军战士,1936年 在长征途中牺牲。第十八篇社会第三章姓氏第二节家谱永顺县尚存姓氏家谱列表中载:小寨姚氏家谱1907年姚绍贤纂修,1卷,保管人姚湘,主要内容含姚氏流源。姚湘派名源达,绍贤公快去世时,已经说不出不话了,望着年幼的源达公用手指着神龛,源达公跑几趟到神龛拿东西下来给绍贤公看,绍贤公屡次摇头,最后拿到一个木匣子,抱下来给绍贤公看,绍贤公才点点头,源达公打开后才知道是晓寨姚氏的家谱。 & {; ~7 b6 O) Q- b; O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更好地面向未来,因此,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家族是没有前途的,失去历史记忆的家族是可怕的。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祖先,珍惜当下生活,开创晓寨姚氏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