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水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0 21:3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水娟 (1916—1976)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原名姚文贤。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先工生,后工旦。开笔师父为男班演员竺焕泉,教得细、教得深。7 C+ E/ c+ p! ?( ?  c

, o/ h9 Q3 X5 _% p& N  武功师傅为绍班的竺基焕,教得严、教得狠,使姚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授,学会了几出“新衣戏”(小衣戏),如《倪凤扇茶》等。教学中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表现,致使姚的表演以细腻传神取胜。学演期间,饰《蜜蜂计·狱中缘》一折中薛小英一角,演得情深意切,众口赞绝,为姚崭露头角的出名戏。由此,未出师门便于1932年春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流动演出于嵊县、宁波、绍兴城乡。6年中对〔四工调〕的唱腔有所创新,并尝试将路头戏改为详细幕表制。
# M8 S8 z& t* e) I
& v% L6 V( y& z9 |: c4 T  1935年8月,在宁波大光明戏院上演新编戏《仙宫艳史》,使用了机关布景,姚的演功出色,《时事公报》上称她是继施银花前辈之后的新秀,冠以花容月貌、文武兼备、青衣悲旦,并赞为“越剧主席”。至抗战前,她率班在杭州大世界演出,把《碧玉簪》中的李秀英演活了,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兼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的张载阳,在看戏时被她的表演深深激动,高呼“妙,三花不如一娟!”(三花指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一娟指姚水娟)从此,誉传历史。1938年初,随“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于通商、老闸等戏院,搭档小生是李艳芳。是年7月,与竺素娥组班“越吟舞台”,演出于天香戏院。她锐意革新,聘请樊篱(迪民)为专职编剧,上演了含有抗战意识、伸张民族正气的《花木兰》,并打破越剧只演老戏的保守路子,引起舆论界重视。接着,又出演《西施》、《冯小青》、《燕子笺》、《貂蝉》、《天雨花》、《孔雀东南飞》等新编剧目,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被有关报刊冠以“越剧皇后”称号。1939年春节,出版了越剧史上第一本演员个人专集——《姚水娟专集》。1939年“歇夏”后,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取消班长制,实行经理制。
( h  e' J' g4 m+ o' j5 Y2 U1 K7 l" P/ p. O+ z3 Q
  1940年秋,又与李艳芳合作组建越华剧团,在皇后、卡德、龙门等戏院轮番演出。新编剧目之多,在各戏班中占首位。尤其是《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等上座率极高。《泪》剧连演80多场,创造剧界连演场数之记录。在当时她的声名之盛达到顶峰,成为改良越剧的代表人物。嗣后,先后与王水花、张桂莲、竺素娥合作,直至1946年7月6日结婚辍演。在沪演出8年多,总计演出5 000余场。她善唱[四工调],喜紧弦响唱。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曾从绍剧、京剧、杭滩、湖滩、北方大鼓中汲取营养。中气充沛,能运用“海底翻”技巧,一口气连唱十几句而字字清晰。表演功底全面,能饰各类旦角,亦能反串小生,曾串演韩世忠、许仙、梁山伯等。擅演剧目甚多,传统老戏中即有《倪凤煽茶》、《盘夫索夫》、《琵琶记》等。1954年在《盘夫》中饰严兰贞,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1962年,上海越剧院由海燕电影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拍戏曲电影《碧玉簪》,由袁雪芬提议特邀其饰演李夫人一角。
! |! L3 S6 D. g$ Q4 c. y# |( g- @3 }
' n* L! u  ?+ w  n, s/ {  30年代末、40年代初,丽歌和胜利唱片公司为她灌录了《碧玉簪》、《泪洒相思地》、《西施浣纱》、《范蠡与西施》等剧唱片5面。与竺素娥合灌的唱片有《借红灯》、《索夫》、《书房会》、《化缘认妻》等8面,与李艳芳合灌的唱片有《十八相送》共6面。1951年7月加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主演了《王秀鸾》、《千夫所指》、《新梁祝哀史》等剧。1952年编入浙江越剧团,与来自文工团的青年男女演员实验男女合演改革,在《罗汉钱》中饰媒婆、《一篮草子》中饰农村妇女充满生活气息。还主演了《秦香莲》、《庵堂认母》等。1953年被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后又选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6年,由她口述、何贤芬笔记整理成《姚水娟表演艺术》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较早摘帽,并予平反。196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教学,培育了首届越剧班一批花旦学员。“文化大革命”中倍受折磨。1976年患癌病逝于杭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2-22 11: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