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24-6-1 23:01:38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有两种:国学和府,州,县学。国学是中央一级的学校,府州县学是地方学校。国学初名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
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有四类:贡监,萌监,举监,例监。
府、州、县或卫设立的学校,一般称为郡县学,也称儒学。
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得入府、州、县县学的,通称生员,别称庠生、秀才、博士弟子员,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取得生员入学考试资格的称童生试或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应试者称童生。
科举生员,指的是在科举制度下,通过一定级别的考试后,被录取进入府、州、县学学习的人,俗称秀才。这一称呼体现了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教育体系和社会地位的划分。在明清时期,生员(秀才)是科举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考生正式进入官学系统学习,并有机会继续升迁至更高的科举级别。
生员的定义:生员(秀才)是封建科举制时代,在太学等处学习的人的统称。在唐代,指在太学学习的监生;而在明清时代,则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
生员与秀才的关系:生员和秀才在明清时期被视为同义词,通过院试的童生被称为生员,简称秀才。
科举制度中的生员:在科举制度中,生员(秀才)是取得正式考试资格的起点。考生首先需要参加童试,通过后成为儒生或童生,然后被录取入学的童生被称为生员(秀才)。之后,生员肄业后称为秀才,继续参加更高层次的科举考试。
廪生和贡生:在科举制度中,还有廪生和贡生的概念。廪生是指明、清两代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秀才),而贡生则是从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
综上所述,科举生员(秀才)是科举制度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和身份标识,标志着考生正式进入官学系统学习,并有机会继续升迁至更高的科举级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