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才女姚韵兰身世考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清乾嘉以来,作为盐河沿线的淮北盐业重镇板浦日益繁华,随着海州分司迁至板浦,大批盐商陆续来到板浦,他们在从事鹾业的同时往往还不忘刻苦读书,求得功名,给古镇板浦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使板浦的文化均得到了迅速发展。另外,为了在板浦更好地业鹾,盐商们往往携带女眷,寓居于板浦,女眷之中也不乏有文采出众者,姚韵兰就是其中一位。姚韵兰曾经生活于古镇板浦,但她的事迹未载于海州地方志书,只在其他书籍中留下只字片语,那么她是怎样一位传奇的女子呢?
4 y. a0 o% a$ W6 ^/ E5 x

2 B3 K6 x5 b; B8 ]- C$ j: L
; Z" \) |  e) G1 V  O
" y) w' v/ F/ ]$ l$ J3 [3 o$ m
海州人笔下的姚韵兰
最早知道姚韵兰是在海州诗人吴振勃的《筠斋诗录》中,《筠斋诗录》卷五有《题闺秀姚韵兰<绘后阁诗草>》诗两首:其一云:香茗才华林下风,渊源家学本宗工。开编好盥蔷薇露,销尽银窗蜡炬红。其二云:裁云镂月写清词,妙绝珊瑚笔一枝。他日何当偕子敬(注:谓程艺香),青绫障外听论诗。板浦举人许桂林也有《沁园春·题姚韵兰女史绘后阁诗》词一首:“远有含章,近有琴嘉,清才嗣徽(注:女史高祖母姚太夫人著有《含章阁诗钞》行世,母萍香夫人有《琴嘉阁集》)。叹柘冈吟眺,荒凉短梦,淮山烟景,容易斜晖。管涩簧寒,琴清玉冷,一把哀丝制泪挥。情差慰,有白头舅氏,击节歔欷。谁知主孝堪奇,独千里江天拜墓归。更情关倩女,月将诗照,神伤小妹,花比人肥。菊性欺霜,梅心耐雪,不是搓酥滴粉词。清风采许棠他日,周道騑騑。”通过吴振勃的诗与许桂林的词,可得到如下的线索:
一、姚韵兰家学渊源,出自名门。
二、姚韵兰与程子敬(艺香)关系密切。
三、姚韵兰的高祖母姚太夫人曾著有《含章阁诗钞》。
四、姚韵兰的母亲萍香夫人有诗集《琴嘉阁集》。
五、姚韵兰的舅舅非常欣赏她的诗。
六、姚韵兰性至孝,曾不远千里祭扫祖墓。

: l: C6 P% G* h( X2 ^. `7 Y% ]
麻溪桐城姚氏

3 [: K3 B/ [" ]' e
有了以上线索,不难发现姚韵兰的家世。国家图书馆藏有《含章阁诗集》一册,作者姚含章,江南桐城才女,出自著名的桐城麻溪姚氏。桐城麻溪姚氏家族是明清时闻名遐迩的文化豪族,书香传家,族中名士众多,以姚鼐为首的桐城派在清代文学史中占据重要的一席。族中不光须眉贤人迭出,一门风雅,成就了姚家与桐城的诗学之盛,就连族中的巾帼女子也不让须眉,陆续出现姚含章、姚瑛玉、姚鉴含、姚德耀、姚德承、姚卿华、姚倚云、姚浣薇等闺阁诗人,名耀史册。按《桐城麻溪姚氏宗谱》记载,姚含章实为姚韵兰高祖姑母,并非许桂林词中所述的高祖母。
姚含章祖父姚之騏,字汝调,号渥源,明万历丁未(1607)举人,官湖广湘潭知县。父亲姚孙森,字绳先,号珠树,官浙江龙泉训导。姚含章长兄姚文焱,字彦昭,号盘青,康熙己酉(1669)举人,官江西峡江知县。次兄姚文燮,字经三,号羹湖,又号黄柏山樵,工文辞书画,善山水,用笔简贵,设色淡雅,尝绘赐金园图,是顺治己亥(1659)进士,官云南开化同知,即姚韵兰的高祖父。姚韵兰曾祖父姚士黈,是姚文燮第三子,字右漳,号墨崖,康熙乙丑(1685)进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姚士黈长子姚孔金,字丽午,监生,考授州同知,即姚韵兰祖父。姚孔金长子姚淓,字师颜,考授州吏目,官至南皮主簿,即姚韵兰之父。

5 B, n/ C3 Q. a5 k9 o9 s
母家桐城张氏
桐城姚氏与桐城张氏皆为豪门世族,两家有世代联姻的传统。姚韵兰高祖姑母姚含章的丈夫叫张英,字敦复,一字梦敦,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桐城人,是清初著名的贤臣良相,为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姚含章与张英的次子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任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也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英之女张令仪又嫁给姚文熊之子姚士封。张英有个孙子叫张若需,就是姚若兰的外祖父,他是乾隆二年(1737)的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侍讲。为文甚丰,亦擅诗,著有《见吾轩诗集》《从迈集》等。姚韵兰的母亲叫张萍香,文采出众,世称萍香夫人,著有《琴嘉阁诗集》。姚韵兰舅氏叫张曾虔,字吕环,号蠡秋,桐城人。乾隆贡生,官宿州训导,著有《秋妍馆诗钞》,是清代著名戏曲家。

! Z9 V4 K7 }0 n8 G% b2 v) C
夫家程氏家族
姚韵兰的丈夫是谁呢?清吴希庸、方林昌《桐山名媛诗钞》卷六:“姚素,字韵兰,萍香夫人女,适淮安程氏,著有《绘后阁集》行世。”《淮安河下志》卷十五:“姚素,一名兰,字韵兰,桐城人,安东程□□室。”这两种文献只提到姚韵兰的夫家姓程,淮安府安东人。其实姚韵兰的丈夫在吴振勃的诗中早有答案,就是“他日何当偕子敬,青绫障外听论诗。”的程艺香。青绫障源出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典故。这句话的意思是吴振勃要与好友程艺香(字子敬,与诗人为诗画友)一起到他家中,与程夫人姚韵兰一道论诗。但古代女眷是不轻易见陌生人的,必须隔着屏风或帷幕。这里用东晋才女谢道韫聪颖善辩的故事来凸显姚韵兰的博学和机巧。青绫障,即青绫步障,青绫制的屏障。故事是这样的:曾经因以“柳絮”比喻漫天大雪而受到谢安赞赏的谢道韫,后嫁与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为妻。凝之弟献之一日与宾客辩论,已将词穷理屈。这时候,谢道韫在后室闻之,告曰:“愿为小郎解围。”乃设一青绫步障,与客辩论。步障为古代贵官出外遮避风寒尘土之屏幕,贵官家中亦常备步障,以作宴集宾客时分隔男女宾之用。因来客非通家至戚,谢道韫未便与之面论,故以青绫制作的步障自蔽,重申献之所述之见,雄辩滔滔,客竟不能屈。

1 V+ g6 J/ V  y$ [: m9 Q
《桐城麻溪姚氏宗谱》姚淓条:“生五女:长适监生张世南;次适张元农,苦节待旌;次适监生张元袭;次适监生程诏恩;次适嘉庆辛酉举人张元勷。”可知姚韵兰是姚淓第四女,程诏恩就是姚韵兰的丈夫。程诏恩是名,子敬与艺香应该是字和号。程诏恩也擅长写诗,吴振勃有《风翦次程艺香韵》诗:“声起青苹度不迟,快如并翦发硎时。掠残雾轻无迹,裁出云衣妙可思。著力易开冰片片,多情难断柳丝丝。何因尚待人工巧,留得桐圭在玉枝。”
说到淮安程氏,是淮北盐业史中一个影响巨大的家族,这支程氏家族源出歙县岑山渡程氏。明末,有歙县岑山渡人程必忠迁入淮安府安东县入籍占地,实际上家族都住在淮安河下。清代康、雍、乾、嘉四朝,岑山渡程氏家族立足淮安,为盐商巨贾,富可敌国,家族中先后有程量入、程之韺、程朝宣、程增、程銮、程玓、程易相继任两淮盐业总商;声名显赫的鹾盐巨贾尚有程奭、程梦星、程晋芳、程振箕、程嗣立、程庭、程楠、程扬宗等。程诏恩出生在这样一个淮安的名门世家,与桐城名门的才女姚韵兰,算是门当户对,一对才子佳人。 可惜传世的
; z) ~# x& J/ N* U' |
《新安岑山渡程氏支谱》是乾隆六年(1741)刻本,此时程诏恩尚未出生,故谱中并无程诏恩的记载。
, M) @* s9 |. f
姚韵兰的诗
姚韵兰的《绘后阁诗草》并未传世,她的舅舅张曾虔曾为这本诗集撰写序文。序文曰:“女甥韵兰,为吾姊萍香第四女。吾姊住在京师,随侍先大夫侍讲府君,学作韵语,后习诗于伯兄橿亭詹事,时得惊人句,早著有专集矣。韵兰敏慧天成,喜读书,明大义。少闻母夫人说诗绪余,颇娴韵旨。适淮安程氏,乃年逾三十而赋黄鹄。遗一子,又未及冠而夭。茹荼之境,言之酸鼻。独贤而才,摒挡家政,内外肃然。偶以暇日赋诗,不轻示人。”姚韵兰的诗作传世不多,《桐山名媛诗钞》收录其诗八首,《山阳诗征续编》中收录其诗十一首。兹抄录数首如下:
春闺怨
病倚窗帷愁万缕,连宵滴碎香阶雨。
恹恹欹枕觉难支,更怯余寒侵肺腑。
此时憔悴有谁知,坐背银红漏转迟。
朝来自讶容颜瘦,怕对菱花理鬓丝。
杨柳青青展眉黛,懒画螺痕羞共赛。
兰径春深昼掩扉,隔花小犬狺狺吠。
卷帘忽见燕双飞,寄语萧郎且莫归。
归来恐怕人非旧,比似黄花花转肥。
二十四桥
何处箫声歇,空余草色新。
伤心桥畔月,曾照旧诗人。
哭五妹
忆昔依依泪不干,那期再见此生难。
人惊大别伤先故,花未全开痛即残。
风雨空留天外想,音容惟向梦中看。
芳魂太息归何处,定许骖鸾修碧翰。
悼弟
只道生离各一方,谁知永诀竟茫茫。
天涯日暮无消息,痛弟思亲总断肠。

% ^5 m5 V2 m* l  |7 h: k; y( t3 X0 o
以上诗中可以看出姚韵兰的诗中多有哀怨之词,这可能与她频遭遭亲人离世有关,另外也可以看出她的诗作清逸隽永,情真意切。她的舅舅张曾虔对她的诗称赞极高,称“笔墨秀润,发为菁藻,有操觚家所不及者。”
, {% V) F4 h) F- h- [6 l& Z" M- }8 A
结语
由以上可知姚韵兰的生平概况。姚韵兰名叫姚素,又名姚兰,字韵兰,出生于麻溪桐城望族,受家族世代书香门第的影响,小时候喜欢读书,自幼聪颖,跟随母亲张萍香学习写诗。长大后嫁给安东籍的监生、山阳人程诏恩,曾育有一子,没到二十岁就去世了。姚韵兰为人贤惠,持家有道,而且为人至孝,他母亲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父亲卒于嘉庆三年(1798),身居淮安的姚若兰常常思念故去的父母,于是买船从淮安沿运河、长江至桐城,亲自到父母坟茔前祭拜。后来她又接连遭受丧妹、丧弟之痛,虽嫁入富裕的盐商之家,衣食无忧,但人生际遇可谓是坎坷。她随夫到板浦后,她的诗作得到了板浦名士许桂林和吴振勃的赞许,并亲自为她的诗集题写诗词,可惜她的诗集未能流传下来,殊为憾事。
$ N& w0 a) i/ U/ T; _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zVVJSf4otNHsloudxN-CMQ

19711719042727_.jpg (214.2 KB, 下载次数: 0)

19711719042727_.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29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