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 \2 \" ]7 s$ W& d; N0 ?) s
- K' M) _0 x8 C, G8 ?撰文:姚佳薇,来源:中华姚网 我的太爷爷名叫姚运良,生于1912年逝于1980年,他是新中国的开国将军,是中国的战士,是我们全体族人的骄傲。 1924年,年仅12岁的太爷爷—姚运良由于家庭贫困,怀揣着姚少虞先生的介绍信毅然参加适时董必武先生在黄安举办的平民夜校,进行半工半读的学习生涯,在那期间,他结识了革命党人、学习了革命知识、参与了革命活动、确立了革命志向。 1927年黄麻起义失败后刚满15岁的太爷爷由于身份敏感,父母在白色恐怖猖狂之际让他成家立业,希望他以一个旧式农民的身份躲过这次灾难,但不想固步自封于这个封建社会的太爷爷选择违背父母之命,抱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坚持继续走向革命。2021年,19岁的我,作为一个光荣的红四代、共青团员,愿我一腔热血带着太爷爷的坚毅,带着中国人骨子里的不屈服迈向我向往的演兵场。 我对太爷爷的了解不算太多,只能从一些官方的资料又或是在亲朋口中、父亲整理出来的手稿和革命书籍中得知一些有关他的惨烈艰苦,战斗不止的革命战争经历,这让我对太爷爷不平凡的一生除了好奇更多的就是崇敬与向往了。在108国道从红安进入大悟的路上有一块路标,写着姚运良故居。每次开车到路标处转弯进入大悟时,从父亲稍显肃穆的神情里可以读出无限自豪。进村前的路口矗立着一块庄严的石碑,用楷体小字刻着太爷爷的生平,镶嵌着他身着军装的为数不多的照片。父亲每次看到这个碑都要停下感慨一番,然后用满带自豪的语气和我们姐妹说这是你们的太爷爷姚运良将军,是祖国的战士,你们要永远铭记他,崇敬他!“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自此,这个军人镇静温和沉稳又坚毅的面孔在我心底扎根,小小的芽慢慢长成:我励志长大后我也要当这样一位保家卫国的战士。从父亲书柜中找出的《新四军骑兵团》以及周纯麟将军的《教诲与怀念》讲述了太爷爷是一位优秀的战士、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村里的人和家中亲人骄傲又感慨的语言里,他是一个孝顺、性格纯良、待人友善做事又很坚持的孩子;在我父亲的手稿中无比崇敬与尊重的语气里我认识了一个有点叛逆、有自己想法、思想开阔、对父母心感歉疚不舍却又倔强的儿子;在他的至交好友周纯麟将军的笔下,一个温柔、细心、至纯至善的战友跃然纸上;而前朝贡生私塾姚少虞先生的眼中他是一个勤奋好学、满腔热血的学生。他从小跟失明的父亲乞讨、上山砍柴、放牛、做着那个时代穷人家的孩子应该做的事;他奋发向上,白天工作、晚上学习,找到自己的目标,向党组织一步步靠近。我想我也要好好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追逐我太爷爷的步伐,“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有人说他只是生在了那个时代,时代的落幕导致他不得已才走上参军这条路,可试想12岁的他再坚强也只是个孩子,没有家人的庇护,没有父母的陪伴,他却懂得了平常人不懂的道理,他参加董必武先生创立的平民夜校、他加入共青团、共产党,追逐着党的方向。初识血腥的无措孩子到顶天立地的开国将军,我尊敬他,小小身体却有这么大的能量;我崇拜他,打破封建的枷锁开辟另一片天地。 私塾的三年他意识到了家国的重要,外出闯荡坚定了他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他积极参加革命,1924年到1927年,近三年的平民夜校学习、黄麻起义、大街游行等革命工作的为刚满16岁的太爷爷奠定了加入共青团的基础,也坚定了他加入共产党势不可挡的意志,自此太爷爷开始了这不平凡的一生,铁马金戈,一生峥嵘。从平民夜校到黄麻起义、鄂豫皖反围剿,从大巴山到吴家川,从倪家营子到星星崖,川峡苏区的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参加抗日战争、淮海战役、抗美援朝,一步一步无比坚定又无所畏惧的紧跟党的步伐。从十二岁,十六岁到十八岁到43岁,从孩子到学生、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政治委员、支队长、参谋长、纵队副司令、师长,三十一军副军长到开国将军。从董必武、李先念、陈云、徐向前、陈毅、粟裕、陈潭秋、彭雪枫、张震到周纯麟,这些伟大的革命先驱是太爷爷的领导同志和朋友,43岁的开国将军,多么让人骄傲和崇敬啊!这是对他满身伤疤最耀眼的嘉奖,也是对他始终如一追随党的最好的肯定。 如青葱少年般离去,回来时虽满身荣耀却早已两鬓斑白。错过了陪父母老去的机会,错过了亲人们的关心和呵护,但他却不曾后悔,将一生奉献给党是一个战士毕生的荣耀,同样,拥有这些无畏坚定的战士也是祖国最大的骄傲。开国将军姚运良、军之骄子、国之栋梁,人民之骄傲!在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很荣幸我可以自豪的告诉您:这盛世,如您所愿!我那远在天国的太爷爷,您瞑目了您的夙愿实现了!
7 U: O, n3 C! }& i/ L% v3 K" t周纯麟将军有一本书《教诲与怀念》,是1995年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提名,书中关于作者怀念生平好友的部分详细描述了我的太爷爷和周纯麟先生从青葱年少到晚年垂暮的一系列经历。章节名写道“我俩比亲兄弟还要亲”,他们一起经历了数不清的战斗,一起度过了青春和中年,一起学习进步,共同为党组织做贡献,他们彼此依靠,终身的革命知己。我的太爷爷戎马一生,身上共有7处战伤,他唯一的遗物是现珍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一枚子弹。都说伤疤是战士们最美的勋章,但这些伤痕不只是他的荣耀,更拖垮了他的身体。1979年,太爷爷在上海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术前他拨通了老战友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周纯麟的电话一阵寒暄后问道:“老周,你看,我该不该开刀。”这超越了亲情的友谊,让人动容。等周纯麟将军赶到医院向医生了解情况时,才知道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食道癌、败血症、囊肿、心脏病等等,无数的病魔正在和他纠缠,周纯麟将军沉痛无比,昔日心心相惜,亲密无间的战友弥留之际,他心中无奈又痛苦。最终,走到了老战友身边,满怀不舍与歉疚听他说完自己的三个愿望。无私的太爷爷把儿女托付给周纯麟将军让他们多为祖国做贡献,想帮自己的老战友曾玉良完成最后的遗愿,不枉两人相交一场;于公,他自己一生征战四方,垂暮想让自己的儿子接过自己的衣钵,继续保家卫国。我想,这三位老战士伟大的友谊将流芳百世,他们的精神将永世长存。 我小时侯有一个很出名的电视剧,一直到现在也是经典中的经典—亮剑。电视剧由同名小说改编,偶然看过一次,讲叙的是八路军骑兵团抗战时的真实故事,据了解故事的原型是王近山和吴效闵将军。但在父亲眼中,这就是太爷爷和周纯麟将军在新四军骑兵团的缩影。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主人公,但同样讲述了一系列爱国抗战故事。顿时百感交集,即喜于太爷爷英勇为国战斗,又感慨于战争的艰辛,坎坷。先辈们血的战斗史在被世人知道时,他们的精神会被世人永远铭记!而我永远不会忘记碑上那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因为他不只是我的太爷爷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士。 2020年18岁的陈祥榕在边境冲突中为营救战友英勇牺牲,他曾在日记中写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在18岁把自己最纯粹真挚的爱奉献给了祖国,国旗为什么那样红?鲜花为什么那样盛?只因这盛世倾注了每一个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所有中国战士的青春,我们应该热爱,并捍卫!他们的十八岁炙热、无畏、勇敢。我想我的十八岁也同样不应该平凡,毛爷爷曾说过“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我想穿上军装,成为中国千千万万的战士中的一员,踩上我太爷爷的脚印保家卫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像太爷爷和那个纯粹的少年一样,穿上一身绿色的军装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保卫这繁荣昌盛的祖国出一份微不足道的力,为自己有限的人生做一件令人骄傲的事。
! S) G8 C/ N8 |. u( Z, j*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