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义宽 于 2013-12-11 02:15 编辑
& `+ w* r& z3 P0 W- H
. e, k5 T4 z% E2 k颂鲁庄 鲁庄风光最怡情,形似五龙朝丹凤。商朝成汤来祷雨,村名桑林是古称。鲁义姑贤留移处,鲁义姑庄得其名。汤王圆丘祭天处,鲁庄又把亳丘称。嵇含号曰亳丘子,植物专家史有名。生物防治超欧美,千余年前我先行。古代建有汤王庙,构造特异鲁班工。明朝筑有望家楼,巍峨耸立在村中。五腿供桌青石做,胤宿殿前回音声。凤头顶上凤鸣寺,观星台上站奎星。丈二高的小狮子,月牙池边绣鞋灯。火烧秦桧跪岳飞,正月十五观河灯。古代名人亳丘子,现代姚拓中外颂。世界文坛曾得奖,也为我国增光荣。德茂两次见主席,又和少奇合过影。风景人物数不尽,祝愿后者立新功。 鲁庄的描述 商初建都西亳(今偃师市槐庙附近),鲁庄属商都郊区,又是丘岭地区,桑林茂密。商汤王到此圆丘祭天,故鲁庄那时称亳丘。后因邓伯道“桑林寄子”,鲁义姑救子,鲁庄又名鲁义姑庄。另据《鲁庄镇创建白衣大士碑记》所载:“巩邑古东周郡,星应柳野,地建楚分,当广武、苏秦之冲,据虎牢山川之险,图书联璧,奎文萃于元宋。物华天宝,嘉林尽乎东南,越关而西有古衙焉,厥名义姑迹,号桑林,相传商先王六事之祷,盖肇于此。”因此,鲁庄叫桑林镇,或称古桑林(以前鲁庄南寨门上写古桑林三字)。又因商汤祷雨于此,并以六事自责,鲁庄一名又有“六庄”之说。 纵观鲁庄地形,恰似一凤,南北展翅,脖颈东伸(东门外一土岭,接寨东伸,延至河边而止,上盖一庙,当做凤冠)。从村东到村南,有五个岭头朝向鲁庄,美其名曰“五龙朝凤”。鲁庄地处南北要道,往昔,货运马帮铃铛之声不绝。今日,汽车喇叭声声贯耳。忆村内名胜古迹颇有情趣,如月牙池、绣鞋灯、一步桥、听钟声、五条腿供桌、丈二高小狮子、千年古槐、东大寨、汤王庙、胤宿殿、望乡楼、鬼砌坡、二楼三阁四舞台、五堂六池十庙堂。这些景说起来真是百听不厌。群众的娱乐名目繁多。社团杂耍各有千秋。特别是正月十九,诸社团化妆演出,以呈技艺之精,而获得大家的好评。紧张的一天过去之后,饭场上,闲谈中,各述己见,评论每个社团的优缺点。这些评论对社团都是个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我村的社团除两路仙狮外,还有大鼓、旱船、高跷、老司官、骑毛驴等社伙,玩的水平很高,常被外村、外县请去助兴。我村也成立过几次剧团,非职业性的,群众称之为凉伍、海闹。若与职业剧团相比并不逊色。有几个出名的演员妇孺皆知。如姚涛、兰狗、姚云森、姚本庆、姚延龙、李天运等。元霄节除几架灯山外,还有火烧秦桧、黄河社摆的黄河灯(占地二亩)。进入灯阵,顺路走可以从出门走出来,若乱走,会拌断线、拽倒灯,洒一身油(那时用棉油点灯)。文的社团是雅音、丝竹管弦,伴之小锣、钗鼓,演奏起来抑扬顿挫,悠扬动听,另有一种乐趣。还有油蜡社,在鬼节十月初一的夜晚,敲锣打鼓放路灯。是把炒熟的棉籽碾碎,用纸包成杏核大的圆球,上面留个尖,点燃后放在大街小巷中粪堆上、石条上,也到各庙内放灯。边走边放,过去后满街星星点点,煞是好看。这一夜却忙坏了小孩子。等大人过去后,他们把路灯吹灭,拾起来,边走边拾,拾的多了,装进衣袋内,第二天一看,衣服上油渍不少,免不了要受到大人的责备。鲁庄何时兴起放路灯,有何意义,没听说过。有这种活动是真。 练武成名的,有轻功、硬功。绘画成名的,清代有、近代也有。从政的明代有知县、教谕,清朝有研究实践程朱理学、崇祀乡贤、载入府志县志的姚尔申。民国时期,我村几千口人,上大学的只一二人而已,真是凤毛翷角了。解放后,上大学的、从政、从医、从军的,绘画的以及搞科研当专家和侨居海外并获国际文学奖的,还有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并与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合影的,等等,可谓人才济济了。 今日的鲁庄,在党的领导下,昂首挺胸,顺着奔向小康的大道,大踏步的前进。不久的将来,将是另一番景象。 注:二楼――大碑楼(清翰林院编修赵东阶写)、望家楼(明朝建筑) 三阁――祖师阁、鲁义姑阁、文昌阁 四舞台――四个舞台 五堂儿――五个奶奶堂儿 六池――六个大水池 十庙堂――有十座庙:西庙、东嘴奶奶庙、五道庙、羊仙庙、佛爷洞、牛王庙、南洞(内有火神、灵官)、西街奶奶庙(内有三个奶奶、十帝闰君、十八罗汉)、南庙(包括汤王庙、灵帝庙、玉皇庙、胤宿殿) + b* @, H: I; ~ ^+ n7 f
汤王庙 商朝汤王执政期间,天下大旱。商汤祷雨于桑林(今鲁庄),以六事自责,天大雨,其德泽及民。后人思念汤王之德,又因本村是汤王祷雨之地,故修建汤王庙以祀之。 汤王庙基座高二尺多,青石条沿边,上盖汤王庙,形状是歇山抹角,五脊六兽,砖木结构。四角挑檐,有四个走脊人,代表韩信、罗成等人。脊上有脊鱼海马,正脊高约三尺余,中间有一图腾,两端有二个大稳(兽),瓦是黄绿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 庙内无梁,是用斗拱支撑而起。正顶上有一脊檩,墙房交接处有横木撑架一周。汤王面南背北而坐,身后有一泥屏,比像高,泥屏上塑有祥云和九条龙,这叫“九龙朝圣”。每条龙身上都有一木棍通在泥屏后面。若攀上横木到泥屏后面,拨动木棍,龙会活动。进门处的上方,塑有二龙戏珠。 汤王高坐中央,面色金黄发光,衣服皱纹明显自然,线条流畅。汤王前面左右各站一人,手执笏板,须眉皆白,面目慈祥,略带微笑,据说是伊尹。这是辅佐汤王的有才德的人。其形象逼真,使人感到匠工手艺之高。墙壁上是姚成肃画的墨画。其笔法多是写意画,只有少数篇幅是工笔画。
% c. Z1 W$ W3 \, E0 N- i, O: c胤宿殿的回声 胤宿殿在汤王庙西边,坐西向东,南北长三间,从外表上看与一般的民间瓦房无异。但是,它有个特点是:因它紧靠寨墙,站在寨墙上面对该殿一拍手,立即就“呜”的一声给你个回声。奇怪的是,只有在南边拍手有回音,换一个地方就没有回音了。这也是鲁庄一景吧。 附:汤王庙、胤宿殿在一九五三年建校时被拆除。 诗曰:汤王庙里赞鲁班,玉皇大殿铁钟悬。汉代关羽武圣人,胤宿殿旁回音传。南庙不大历史久,不拆定能成景点。 桑林祷雨 鲁庄古称亳丘,又叫桑林。史书上涉及桑林的事有两件,其一,《淮南子》上说:“尧使羿擒封豨于桑林”。其二,成汤祷雨于桑林。 成汤灭了夏,始都亳。一连七年大旱,禾苗焦枯,洛水断流。汤王非常着急,便派人持鼎祝于山川,亲自向上苍检讨了六件事,说:“天不下雨是因为我的政事不好吗?老百姓有疾苦吗?贪污行贿之风盛行吗?大修宫殿劳民伤财了吗?小人横行,我听信了谗言了吗?我听信后宫后妃们的话多了吗?”祈祷之后,还是赤日当空,毫无下雨的迹象。他又叫占卜。占卜后说:“太史杀人祭天方可下雨。”汤王说:“我祈雨是为了百姓,如果要用人祷,我自己就牺牲(祭品)吧。”于是汤王就沐浴、斋戒、剪发、断爪,身披白茅,到桑林祷雨。他坐于桑柴堆上,祷告上苍说:“若我一人有罪,不要连累百姓,假若百姓得罪了您,罪在我一人。”说毕,让人点燃柴堆自焚。上天受了感动,即刻下大雨,方圆数千里都得到了润泽。 老百姓为了感谢汤王,便在汤王祈雨处(今鲁庄)建造了汤王庙。关于汤王祷雨的传说,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T; }+ D3 Q! q3 E* A7 u) K邓伯道与鲁义姑 ――桑林寄子 邓伯道弃子留侄,是西晋时期发生在巩县境内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历史上广为传颂。 邓伯道名邓修,字伯道。晋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曾任河东太守,官至尚书右仆射。晋永嘉五年(公元三一一年)石勒作乱,破洛阳,大肆烧杀抢掠,中原士大夫大批南迁。当时任河东太守的邓伯道,带着妻子,用担子挑着儿子和侄子(其弟早亡,留下一子由伯道抚养),仓惶逃命。行至巩县桑林镇(今鲁庄)时,追兵渐近。要是再这样挑着子侄与妻同行,势必全家遭难。为了引开追兵,邓伯道忍痛将正在啼哭的亲生儿子绑在树上,背起侄子和妻子一起向另一方向逃去。走出数里不见追兵,他才驻足眺望舍子之处,无限思念。战乱平息后,邓伯道出任尚书右仆射,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时人哀道:“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然而,邓伯道的独生儿子并未死于占乱,而是被当地一位姓鲁的姑娘发现后带回抚养。后来得知是邓伯道之子时,她便慷慨送还,不取分文报酬。人们感激好的义举,尊她为“鲁义姑”。她死后,村里人为她建了鲁义姑祠,并把她所住的村庄改名为“鲁义姑庄”,即现在的鲁庄村。当年的邓伯道停步思子之处,被改名为“念子庄”,即现在的鲁庄镇念子庄村。 附注:鲁义姑的事在鲁庄流传至今。给建的不是祠,而是阁。其阁在鲁庄南太平街的西端。阁正面向东,西面上面有“鲁义姑留移处”六个大字,传说是王铎所写。该阁在一九五三年建学校时被拆除。
/ s* ]' Z* X9 L7 o; _玩狮子 我村何时学会玩狮子,走访了十几位老人,都说不清楚。玩狮子是由两人扮演,头顶狮皮,一个耍头,一个耍尾。狮头由纸壳做成,狮皮用厚布做成,外缀长毛,颜色有红、黑、灰各色,红狮皮较多。尾巴用长毛做成。玩狮人身穿套裤,外边也缀长毛。扮演引头狮子的人叫“回回”,是武士打扮。耍地摊,回回耍枪、大刀、双刀、单刀、大镰、哨子棍、三股叉、九节鞭、双拐等兵器,与狮子格斗时,套路各不相同。那闪转腾挪之舞姿、动作之敏捷,加上狮子的配合,确也壮观。另有呐喊声、鞭炮声、大鼓声,真是声势夺人、催人振奋。 另外,有些青年的单独表演,如窜铡刀、窜席筒、窜条桌、踩软索(钢丝绳)等惊险动作,真是惊心动魄。 狮子上高台儿,是个难度较大的动作。如:耍板凳架,有四五米高,当狮子尾的这个人由这一端跳起,绕过另一端仍落原处,这一圈的跳跃,若没有当狮头的人巧妙配合,那是玩不成的。上高台儿,分板凳架、椅子帽、双梯(两个梯子相对)、仙人掌(两个梯子夹一个梯子)、狮子揭板凳、狮子踩软索、狮子上老竿(竖一根独竿,上面绑有板凳架,四面用双绳拉住,狮子顺绳上),还有狮子上桌子(两张八仙桌子,桌面相对,狮子在桌子腿上做各种动作),还有狮子吃四盘吐四盘等。 注:这项活动如今还有,但不够精彩。 5 @# K* }/ Z3 d; H4 ]/ \* r) Q
大鼓社 我村原有两个大鼓社,解放后由村政府统一领导,有大鼓二十面。如今增加到四十面。大镲八副,小镲十六副,大锣十面,三眼铳十根,小地雷炮四个。枪、刀、大连、三股叉、单刀、哨子棍这些武器,不如以前多了。玩狮子一开始,鞭炮、地雷、统齐鸣,哨烟迷漫,火药味扑鼻,鼓声震天,钗声悦耳,大锣咣咣,鼓声咚呼,真是声震中天,使人振奋。 高跷 鲁庄的高跷不知始于何时,不过丰方圆几十里是很有名气的。 跷腿有一米半高,脚蹬踏板,膝盖以下绑在跷腿上。高跷队由几十个人组成。如有演员、乐队、杂役等。演员扮演丑角,小姐、少妇、老旦、书生、官长、老生等等。总之,生、旦净、丑,角色齐全。排演的节目,该谁唱,谁上场。鲁庄的高跷不是瞎蹦乱跳,而是以唱为主。尤其排演的《李豁子离婚》《卖瓦盆》等戏,到出社时更为引人注目。早年的演员有姚涛、兰同太等很有名。解放前后,兰天宽的丑角演的更为出色。如卖瓦盆这出戏,演到动武时,从腰里掏出真手枪,向天上打了一松子。这种真武器、假动作,真叫人拍手叫绝。尤其演李豁子,他的滑稽动作常常引逗的人们捧腹大笑。鲁庄的高跷,常被外村、外县请去助兴。在偃师县杨村玩社,有个人看李豁子这出戏,整整跟了一天,他也不去看别的社。到天黑,他说:“我跟着看了一天,李豁子也没离了婚。”当然,这出戏很长,在行社时,都是玩上半个钟头就换地方的。一换地方,又是从头唱,不是接着往下唱的,所以,李豁子就很难“离婚”了。 7 w& K) j0 B6 Z& G( T; i* c- m
旱船 旱船是用竹竿做成船的模样,船身上面用四根竹竿当柱子,扎成一个凉篷,呈亭子形状,四角挑檐,下顶上再装饰各种花样。亭的正前方,用棉花做成一个小孩,戴上红兜肚,有鼻有眼,挺逗人喜欢。船身用布围起来。坐船的是一少妇或少女(解放前是男的扮演)。另一人扮成一打渔老翁,手执浆板,作划船动作(也有女的撑船)。坐船人、撑船人巧妙配合,作出前进、转弯、船歪了、搁浅了、快的、慢的等动作。特别是惊险的动作挎船,真是扣人心弦。挎船,是撑船人从船侧跃起,搬住坐船人的脖子,身子悬空,坐船人一手握船竿,一手拦撑船人的腰,作快速旋转。另有鞭炮齐鸣,锣鼓急点伴奏,气氛紧张而欢快,达到了高潮。 我村的旱船不是转转晃晃而完事,却是排练有《打渔杀家》《藏舟》等剧目。不但撑的姿势好,惊险动作多,而且唱腔也好。唱文戏时,渔翁边摇浆边唱戏。船则轻轻摇晃,显得悠然自在,宛如闲庭信步。给人以非常轻松的感受,真是心情舒畅。若唱武戏,船随撑船人快速旋转,宛如驶进惊涛骇浪之中,忽上忽下,忽前忽后,船歪了,搁浅了,以此动作配合戏文,惊心动魄。这一段结束了,观众也松下劲来,长出一口气,好像他也遇险似的。扮演渔翁的姚本庆,姿态优美,声音宏亮,吐字清晰,使人听而不厌,换来了阵阵掌声与喝彩声。 民国初年,我村的张西有,小伙长得漂亮、干净,扮演少女坐旱船。某年正月,旱船社被请到桑家沟玩社。他岳母看了说,谁家的闺女坐船,人长的真好看。别人接过话头说:“谁?是您女婿。”他岳母又仔细一看,笑了。又一次到营防口行社。鲁庄旱船也被邀请。玩到傍晚,群众不让走,要求再玩一场,晚上住营防口。夜里几个人和张西有去看戏。正看时,有一老翁到张西有面前看了看,点了一下头走了。一会儿,老翁掂了两封糕点,到张西有面前,强行塞到西有怀内,笑着点头哈腰而去。一下把张西有弄愣了。等反映过来时,老翁已去远了,众人大笑。为什么呢?天晓得。 我村的旱船和狮子、高跷一样,在四邻八乡、滩、坡地区是很有名气的。正月 间常被外村、外县邀请。兰同泰、姚毛、张西有、姚本庆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开来。 俱往矣,今后能否再有这样高的水平,只有试目以待了。
W O: Z3 J, r' n剧团 鲁庄供过两次戏班。除本村有重大事情或节日回来演戏外,一般都在外地演出。戏班成立于何时,惜无详细记载,大约是在清末和民国初年。正是因为有这个基础,本村会唱的人也就不少了。 自戏班散了以后,本村爱唱的在家闲时聚在一起唱唱,时间长了,就由单唱到排戏,进而组织剧团。这种剧团不是职业性的,群众称之为“海闹”。我村戏史也是时断时续,直到“文革”时,才彻底垮台。以前的名演员已失传。然清末民初的名演员姚涛(全名姚振涛)参加了正式剧团,他的演出颇受群众欢迎。有的群众为了看他的演出,不惜走几十里,连台看他的演出。姚涛的戏为什么会受人欢迎呢?因为他的做工好。在演《侯七推磨》一场戏中,有一个声面是妇女赤脚走路。那时妇女缠小脚,走起路来扭扭摆摆。他为了学妇女走路,在家中趁他媳妇做饭时,强行把她的鞋脱下,她媳妇向他要鞋,就赤脚撵他。他仔细观看了他媳妇赤脚走路的动作,笑着把鞋还给了她。等他到台上演这动作时,博得了阵阵掌声与喝采声。这就是演员应该体验生活的道理吧。 鲁庄剧团在演唱、拉、打方面已闻名遐迩。姚云森、姚本庆的拿手好戏《马武杀王腾》,职业剧团对他的演出也倍加赞赏。有一职业剧团的演员来鲁庄参加演出,他扮演马武。演毕,请云森提意见。云森说,演的不错。只是你杀王腾时,少一个“望门”。你想,马武再厉害,杀人时,能不看看前后左右有没有人吗?该演员连连称是。又如姚云森、姚延龙的《搓柱》、姚本庆的《盗宗卷》、姚金水的《收卢俊义》、姚正卿的《闹徐州》、兰狗的《蜜蜂计》、晋金芳的丑角,还有杨火炎、姚瑞杰、姚滴拉、李天运等,无论是唱腔或做派,都是一流水平。 一九五六年,鲁庄剧团应邀到孝义镇参加物交会演出。第二天下午演《收卢俊义》,姚金水扮卢俊义,其架势、唱腔酷似职业剧团上的名演员小陈儿。恰巧三门峡职业剧团一位演员和义沟人回家路过台下,看见金水演的卢俊义,大吃一惊。啊!小陈儿怎么在这儿唱呢?一问别人,始知为鲁庄的业余剧团。唱腔、戏工吸引住了他,一直看到天黑。等戏结束,金水进场时,一步迈错了。这位演员唉了一声说:海闹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真不容易呀。 杨林拉二胡,技艺特别高。当戏唱到最紧张的时候,他故意把弦弄断一根。台下观众登时注目于他。心里说,戏唱到热闹处,弦断了,看你咋停下来接弦,等着看他笑话。若停下来接弦、定音,或换二胡,那就砸锅了。谁知杨林没接弦,也没换二胡,像没出什么事儿一样,用一根弦继续演奏,宛如两根弦正常,音调或高或低、或粗或细、或激昂或婉约,完全满足伴奏要求。台下观众感叹他的琴艺高超,掌声雷动,并大呼“这是给拉胡琴的人拍的”。 鲁庄剧团演出的水平何以如此之高呢?因为他们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的长处。例如,不会唱《闹徐州》这出戏。碰巧,一剧团在回郭镇演出,从戏报上看到夜里演《闹徐州》。以姚瑞杰为首的几个人约定去学戏。下午天不作美,下了大雨,步行十六华里(那时没有公共汽车)是不容易的。但是天雨路滑,并没有阻止住他们。走在路上,几个人分了角色,谁演哪一角,专听哪一角色的戏文。买票入场后,坐在一块,既看动作又记戏词。戏结束后,天已放晴,明月当空。在回家的路上,都在谈论着自己的戏词。姚瑞杰一言不发,及至村边,瑞杰开口了,说:“妥啦,每个人的戏词,我包本啦,明天抄下来。就这样,白拾了一场戏。 剧团受邀到县、市演出是常事,到兄弟村演出助兴,那就更多了。 ( A; K) |' @7 w% m! {, K# }
固事社 此社是玩老司官的,颇受人欢迎。组成人员,一般有执“肃静回避”牌子的四人,仪仗队十几个人,敲锣鼓的三五人,执水火棍的衙役少则四人,多则六人或八人。这几个衙役排在老司官前面,身强力壮,乱劲大。扮演老苍头一人,头戴白毡帽,白胡子,穿衙役服,手掂铜锣,走在本社前面。另外用一根长竿绑在横竿上,成十字形,长竿一头绑上大圈椅子,“县官”坐在上面,另一头两人手按长竿,使县官忽上忽下。另备轿子一乘,县官坐。县官后面是官太太,倒骑黄牛。点了一脸麻子,脑后梳了一个大橛子,耳朵上挂两大红炮当耳坠。官太太也可再增加一二个。丫环一二人。再后面几个人抬一大匾,书“明镜高悬”。起社前还有三件事,张贴告示、探马游街、地保传谕。告示文如下: 特授固事县正堂加一百五十级、纪录三千次司空,为肃清地方事照得 择△月△日恭送 △△归△,现值金鼓齐鸣,声遏云霄,旌旗横飘,影蔽日月,看客满街,观者如堵,诚恐鸡则乱飞,蹬落檐边之瓦,犬则乱咬,牵破行人之衣,所以照肃静也。为此,谕示令邑绅民人等知悉,鸡藏金笼,犬系铁绳,犯此二禁,立即笞以三尺。遵此二条,赏以六成。言出法随,决不宽恕。各以凛尊无违。 特此 △△年△月△日 右仰周知 告示 实贴△△△村 在起社前,探马人穿武士衣帽,插雉鸡翎,手执马鞭,骑马穿街,先跑上一圈。探马过后,一人扮地保(地方负责人),扛一木锨,上贴告示,串主要街道,边走边敲锣。锣声一停,高喊:“过大人啦。要鸡上笼,狗上绳。谁家孩子哭了,撂到井里。”有人说:“您的孩子哭啦。”回答:“俺的孩子哭了,买个烧饼哄哄。”众皆大笑。 等到老司官社来时,老司官在竿头上坐着,一上一下,逗得人们发笑。但是,平时谁若与扮老司官的人好骂着玩,或者是本村的女婿,或老司官岳父村的人,那就要赶快离开。若躲避不及,被“县太爷”看见,立即派如狼似虎的衙役抓来,跪在面前,说他犯了冲撞“县太爷”的大罪,先打四十大板,再罚款。在大正月谁愿碰上这倒霉的事。明智者,早已躲开。 大约在一九六几年,马屯村一人名叫王篮儿的,他是马屯姚姓的女婿,在鲁庄习包子。老司官社到这里时,派人抓他。王篮一看不好,起身就往马屯跑。他的同伙不明就里,也跟着跑。本来一跑就算了,谁知这俩“衙役”死心眼,穷追不舍,直撵到红眼沟旁(约有五华里)抓住了王篮,带回交差。王篮的同伙一看没抓自己,一屁股坐在地上,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说:“没我的事儿,我干嘛要跑呢。真是倒霉,倒霉!”叫苦不迭。
- e: f J+ t3 A: f3 A2 X7 d雅音社 雅音社是排在其他社火的后面。雅音社的组成人员不少。乐器有唢呐、笙、笛、箫,以及锣、镲、鼓、小镗锣等,有时有胡琴。演奏起来笙吹细打,乐声悠扬,悦耳动听。和那轰天动地、声震中天的狮子舞相比,就显得优雅得多了。真是另有一番韵味,给人一种清新安逸的感觉,那才叫心旷神怡、飘飘欲仙了。 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有姚泰来、姚俭、韩登科等。
/ e% M5 K: d) b; ?# j+ ^! P米烧秦桧 不知何时,鲁庄用生铁铸成秦桧、王氏夫妇二人的跪像,高有一米半,中间是空的,脊背上面有个一尺左右的口。到元霄节时,将秦桧夫妇像运到大街上,填一肚子煤,生着火。传说,谁哪里疼,可拿个馍在他(她)的身上同一个部位烤,烤好吃掉,就不疼了。但是,我没见谁烤过,这纯是无稽之谈。不过,群众恨这个奸佞倒是真的。使我想起了岳王墓上的一幅对联:青山有幸藏忠骨,黑铁无辜铸佞臣。噫,人民是痛恨那些民族败类的。
% j6 u" W" f7 i2 |+ h( m( X! a) f黄河阵灯 我村放黄河阵灯,是在正月十四至十六日。 黄河阵灯又叫黄河九曲灯、九曲黄河灯、九曲黄河灯阵、转九曲等。举办九曲黄河灯时,地址选在西庙门前两亩见方的平坦场地上。按五到八尺等距离划出纵横各十九、共三百六十一个白点,然后在白点上竖起高五六尺的灯竿。灯竿用竹竿做成,顶上做成田瓜形的灯笼,外面糊纸,上面留口,里面放灯盏。共三百六十一盏。各灯竿之间用秫秸或绳子相连,拦成大致相等的九个回环,形成纵横交错而又互相连通的迂回九宫方阵。整个灯阵坐北朝南,南边敞开两个口供出入。 九曲回环的灯阵把两亩见方的场地,延伸为三四里长的九个区。使人们沿灯阵路线循序前进,既便于观赏,又起到约束人们不致乱走的作用。清代诗人还用“铁树银花外,灯宵乐事多;隔篱一人笑,九曲转黄河”的诗句,描绘了当时举办黄河九曲灯的生动形象。黄河九曲灯作为一种积淀了我国古文化的民俗活动,仍有它旺盛的生命力。 灯阵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