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05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青璞讲鲁庄——经久流传的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1 01:1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义宽 于 2013-12-11 02:23 编辑
. ?* @) u- o' {% h+ N( a6 _! D+ L; g8 S. a6 }- Z2 `
( ~. R7 w  h2 |! O9 j2 [3 H
写在前面
      鲁庄面对太室少室,背屏邙岭洛水,东揽九山,西携缑岭,钟山川之灵秀,沐日月之精华。自古至今,人才辈出,古迹繁多,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巩义市西南部。
    鲁庄村虽不大,但历史悠久。四千多年前,帝尧命后羿射豨于桑林(今鲁庄)。商朝汤王祷雨于桑林。晋时有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学家嵇含生于亳丘(今鲁庄)。明朝末年有抗匪保家的姚涵、姚若石忠义入志。清朝有一生研究程朱理学入志的姚尔申。民国时期因荒年,水灾,出粟赈济而受中央政府褒奖的姚锡麟。现代侨居马来西亚,因推广马华文学而获国际文学奖的姚天平。又有因工作成绩突出,两次受到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姚德茂。还有孝义入志者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前进。然而,还有些不在史志而受人称赞的轶事,也是俯拾皆是。至今还为老人们津津乐道,但年轻人知道的不多。
    鲁庄既有久远的历史,必有很多轶事。因它不在史志,流传下来的不多。自明以后,特别是清末到现在,还可以听到老人叙说一些。再过若干年,恐怕这些轶事也会随着岁月的消失而湮没。故我想把这些轶事写出来,让后人学学那些刻苦学习、辛勤工作,为村人办好事助人为乐的精神。对荒诞不经的事,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使精神轻松轻松,也不失为一桩快事。
    见别人写小事故,诱发于我,故而效颦,辙复成此。噫!自惭弄斧,必见笑于班门。而窃喜抛砖,或不虚乎引玉?管中窥豹,难述完整。水平所限,错误难免。望识者教正。
    姚青璞  于一九八五年

! T8 a( u4 N' K2 X6 Y$ u, `1 f, z9 C: e
目  录
写在前面/颂鲁庄/鲁庄的描述/汤王庙/胤宿殿/桑林祷雨/邓伯道与鲁义姑/玩狮子/大鼓社/高跷/旱船/剧团/固事社/雅音/火烧秦桧/黄河灯阵/东大寨之战/姚锡麟的善举/百蟹图/鬼砌坡/诛杀张华南/施舍一双鞋/拳师/光棍打鲁庄/一枪惊跑俩贼/赶脚遇族亲/怀庆府观灯/姚四庚/张狗勤之武功/鲁庄唱戏/鲁庄戏压群芳/玩的离谱儿/大碑楼儿
) }/ r! D) L4 @) @9 `' o2 o

2 r; i  f6 C+ B! E4 d, U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01:2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义宽 于 2013-12-11 02:15 编辑
& `+ w* r& z3 P0 W- H
. e, k5 T4 z% E2 k
颂鲁庄
    鲁庄风光最怡情,形似五龙朝丹凤。商朝成汤来祷雨,村名桑林是古称。鲁义姑贤留移处,鲁义姑庄得其名。汤王圆丘祭天处,鲁庄又把亳丘称。嵇含号曰亳丘子,植物专家史有名。生物防治超欧美,千余年前我先行。古代建有汤王庙,构造特异鲁班工。明朝筑有望家楼,巍峨耸立在村中。五腿供桌青石做,胤宿殿前回音声。凤头顶上凤鸣寺,观星台上站奎星。丈二高的小狮子,月牙池边绣鞋灯。火烧秦桧跪岳飞,正月十五观河灯。古代名人亳丘子,现代姚拓中外颂。世界文坛曾得奖,也为我国增光荣。德茂两次见主席,又和少奇合过影。风景人物数不尽,祝愿后者立新功。
鲁庄的描述
    商初建都西亳(今偃师市槐庙附近),鲁庄属商都郊区,又是丘岭地区,桑林茂密。商汤王到此圆丘祭天,故鲁庄那时称亳丘。后因邓伯道“桑林寄子”,鲁义姑救子,鲁庄又名鲁义姑庄。另据《鲁庄镇创建白衣大士碑记》所载:“巩邑古东周郡,星应柳野,地建楚分,当广武、苏秦之冲,据虎牢山川之险,图书联璧,奎文萃于元宋。物华天宝,嘉林尽乎东南,越关而西有古衙焉,厥名义姑迹,号桑林,相传商先王六事之祷,盖肇于此。”因此,鲁庄叫桑林镇,或称古桑林(以前鲁庄南寨门上写古桑林三字)。又因商汤祷雨于此,并以六事自责,鲁庄一名又有“六庄”之说。
    纵观鲁庄地形,恰似一凤,南北展翅,脖颈东伸(东门外一土岭,接寨东伸,延至河边而止,上盖一庙,当做凤冠)。从村东到村南,有五个岭头朝向鲁庄,美其名曰“五龙朝凤”。鲁庄地处南北要道,往昔,货运马帮铃铛之声不绝。今日,汽车喇叭声声贯耳。忆村内名胜古迹颇有情趣,如月牙池、绣鞋灯、一步桥、听钟声、五条腿供桌、丈二高小狮子、千年古槐、东大寨、汤王庙、胤宿殿、望乡楼、鬼砌坡、二楼三阁四舞台、五堂六池十庙堂。这些景说起来真是百听不厌。群众的娱乐名目繁多。社团杂耍各有千秋。特别是正月十九,诸社团化妆演出,以呈技艺之精,而获得大家的好评。紧张的一天过去之后,饭场上,闲谈中,各述己见,评论每个社团的优缺点。这些评论对社团都是个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我村的社团除两路仙狮外,还有大鼓、旱船、高跷、老司官、骑毛驴等社伙,玩的水平很高,常被外村、外县请去助兴。我村也成立过几次剧团,非职业性的,群众称之为凉伍、海闹。若与职业剧团相比并不逊色。有几个出名的演员妇孺皆知。如姚涛、兰狗、姚云森、姚本庆、姚延龙、李天运等。元霄节除几架灯山外,还有火烧秦桧、黄河社摆的黄河灯(占地二亩)。进入灯阵,顺路走可以从出门走出来,若乱走,会拌断线、拽倒灯,洒一身油(那时用棉油点灯)。文的社团是雅音、丝竹管弦,伴之小锣、钗鼓,演奏起来抑扬顿挫,悠扬动听,另有一种乐趣。还有油蜡社,在鬼节十月初一的夜晚,敲锣打鼓放路灯。是把炒熟的棉籽碾碎,用纸包成杏核大的圆球,上面留个尖,点燃后放在大街小巷中粪堆上、石条上,也到各庙内放灯。边走边放,过去后满街星星点点,煞是好看。这一夜却忙坏了小孩子。等大人过去后,他们把路灯吹灭,拾起来,边走边拾,拾的多了,装进衣袋内,第二天一看,衣服上油渍不少,免不了要受到大人的责备。鲁庄何时兴起放路灯,有何意义,没听说过。有这种活动是真。
    练武成名的,有轻功、硬功。绘画成名的,清代有、近代也有。从政的明代有知县、教谕,清朝有研究实践程朱理学、崇祀乡贤、载入府志县志的姚尔申。民国时期,我村几千口人,上大学的只一二人而已,真是凤毛翷角了。解放后,上大学的、从政、从医、从军的,绘画的以及搞科研当专家和侨居海外并获国际文学奖的,还有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并与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合影的,等等,可谓人才济济了。
今日的鲁庄,在党的领导下,昂首挺胸,顺着奔向小康的大道,大踏步的前进。不久的将来,将是另一番景象。
注:二楼――大碑楼(清翰林院编修赵东阶写)、望家楼(明朝建筑)
    三阁――祖师阁、鲁义姑阁、文昌阁
    四舞台――四个舞台
    五堂儿――五个奶奶堂儿
    六池――六个大水池
    十庙堂――有十座庙:西庙、东嘴奶奶庙、五道庙、羊仙庙、佛爷洞、牛王庙、南洞(内有火神、灵官)、西街奶奶庙(内有三个奶奶、十帝闰君、十八罗汉)、南庙(包括汤王庙、灵帝庙、玉皇庙、胤宿殿)
+ b* @, H: I; ~  ^+ n7 f
汤王庙
    商朝汤王执政期间,天下大旱。商汤祷雨于桑林(今鲁庄),以六事自责,天大雨,其德泽及民。后人思念汤王之德,又因本村是汤王祷雨之地,故修建汤王庙以祀之。
    汤王庙基座高二尺多,青石条沿边,上盖汤王庙,形状是歇山抹角,五脊六兽,砖木结构。四角挑檐,有四个走脊人,代表韩信、罗成等人。脊上有脊鱼海马,正脊高约三尺余,中间有一图腾,两端有二个大稳(兽),瓦是黄绿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
    庙内无梁,是用斗拱支撑而起。正顶上有一脊檩,墙房交接处有横木撑架一周。汤王面南背北而坐,身后有一泥屏,比像高,泥屏上塑有祥云和九条龙,这叫“九龙朝圣”。每条龙身上都有一木棍通在泥屏后面。若攀上横木到泥屏后面,拨动木棍,龙会活动。进门处的上方,塑有二龙戏珠。
    汤王高坐中央,面色金黄发光,衣服皱纹明显自然,线条流畅。汤王前面左右各站一人,手执笏板,须眉皆白,面目慈祥,略带微笑,据说是伊尹。这是辅佐汤王的有才德的人。其形象逼真,使人感到匠工手艺之高。墙壁上是姚成肃画的墨画。其笔法多是写意画,只有少数篇幅是工笔画。

% c. Z1 W$ W3 \, E0 N- i, O: c
胤宿殿的回声
    胤宿殿在汤王庙西边,坐西向东,南北长三间,从外表上看与一般的民间瓦房无异。但是,它有个特点是:因它紧靠寨墙,站在寨墙上面对该殿一拍手,立即就“呜”的一声给你个回声。奇怪的是,只有在南边拍手有回音,换一个地方就没有回音了。这也是鲁庄一景吧。
   附:汤王庙、胤宿殿在一九五三年建校时被拆除。
    诗曰:汤王庙里赞鲁班,玉皇大殿铁钟悬。汉代关羽武圣人,胤宿殿旁回音传。南庙不大历史久,不拆定能成景点。
桑林祷雨
    鲁庄古称亳丘,又叫桑林。史书上涉及桑林的事有两件,其一,《淮南子》上说:“尧使羿擒封豨于桑林”。其二,成汤祷雨于桑林。
    成汤灭了夏,始都亳。一连七年大旱,禾苗焦枯,洛水断流。汤王非常着急,便派人持鼎祝于山川,亲自向上苍检讨了六件事,说:“天不下雨是因为我的政事不好吗?老百姓有疾苦吗?贪污行贿之风盛行吗?大修宫殿劳民伤财了吗?小人横行,我听信了谗言了吗?我听信后宫后妃们的话多了吗?”祈祷之后,还是赤日当空,毫无下雨的迹象。他又叫占卜。占卜后说:“太史杀人祭天方可下雨。”汤王说:“我祈雨是为了百姓,如果要用人祷,我自己就牺牲(祭品)吧。”于是汤王就沐浴、斋戒、剪发、断爪,身披白茅,到桑林祷雨。他坐于桑柴堆上,祷告上苍说:“若我一人有罪,不要连累百姓,假若百姓得罪了您,罪在我一人。”说毕,让人点燃柴堆自焚。上天受了感动,即刻下大雨,方圆数千里都得到了润泽。
    老百姓为了感谢汤王,便在汤王祈雨处(今鲁庄)建造了汤王庙。关于汤王祷雨的传说,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T; }+ D3 Q! q3 E* A7 u) K
邓伯道与鲁义姑
――桑林寄子
    邓伯道弃子留侄,是西晋时期发生在巩县境内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历史上广为传颂。
    邓伯道名邓修,字伯道。晋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曾任河东太守,官至尚书右仆射。晋永嘉五年(公元三一一年)石勒作乱,破洛阳,大肆烧杀抢掠,中原士大夫大批南迁。当时任河东太守的邓伯道,带着妻子,用担子挑着儿子和侄子(其弟早亡,留下一子由伯道抚养),仓惶逃命。行至巩县桑林镇(今鲁庄)时,追兵渐近。要是再这样挑着子侄与妻同行,势必全家遭难。为了引开追兵,邓伯道忍痛将正在啼哭的亲生儿子绑在树上,背起侄子和妻子一起向另一方向逃去。走出数里不见追兵,他才驻足眺望舍子之处,无限思念。战乱平息后,邓伯道出任尚书右仆射,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时人哀道:“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然而,邓伯道的独生儿子并未死于占乱,而是被当地一位姓鲁的姑娘发现后带回抚养。后来得知是邓伯道之子时,她便慷慨送还,不取分文报酬。人们感激好的义举,尊她为“鲁义姑”。她死后,村里人为她建了鲁义姑祠,并把她所住的村庄改名为“鲁义姑庄”,即现在的鲁庄村。当年的邓伯道停步思子之处,被改名为“念子庄”,即现在的鲁庄镇念子庄村。
    附注:鲁义姑的事在鲁庄流传至今。给建的不是祠,而是阁。其阁在鲁庄南太平街的西端。阁正面向东,西面上面有“鲁义姑留移处”六个大字,传说是王铎所写。该阁在一九五三年建学校时被拆除。

/ s* ]' Z* X9 L7 o; _
玩狮子
    我村何时学会玩狮子,走访了十几位老人,都说不清楚。玩狮子是由两人扮演,头顶狮皮,一个耍头,一个耍尾。狮头由纸壳做成,狮皮用厚布做成,外缀长毛,颜色有红、黑、灰各色,红狮皮较多。尾巴用长毛做成。玩狮人身穿套裤,外边也缀长毛。扮演引头狮子的人叫“回回”,是武士打扮。耍地摊,回回耍枪、大刀、双刀、单刀、大镰、哨子棍、三股叉、九节鞭、双拐等兵器,与狮子格斗时,套路各不相同。那闪转腾挪之舞姿、动作之敏捷,加上狮子的配合,确也壮观。另有呐喊声、鞭炮声、大鼓声,真是声势夺人、催人振奋。
    另外,有些青年的单独表演,如窜铡刀、窜席筒、窜条桌、踩软索(钢丝绳)等惊险动作,真是惊心动魄。
    狮子上高台儿,是个难度较大的动作。如:耍板凳架,有四五米高,当狮子尾的这个人由这一端跳起,绕过另一端仍落原处,这一圈的跳跃,若没有当狮头的人巧妙配合,那是玩不成的。上高台儿,分板凳架、椅子帽、双梯(两个梯子相对)、仙人掌(两个梯子夹一个梯子)、狮子揭板凳、狮子踩软索、狮子上老竿(竖一根独竿,上面绑有板凳架,四面用双绳拉住,狮子顺绳上),还有狮子上桌子(两张八仙桌子,桌面相对,狮子在桌子腿上做各种动作),还有狮子吃四盘吐四盘等。
    注:这项活动如今还有,但不够精彩。
5 @# K* }/ Z3 d; H4 ]/ \* r) Q
大鼓社
    我村原有两个大鼓社,解放后由村政府统一领导,有大鼓二十面。如今增加到四十面。大镲八副,小镲十六副,大锣十面,三眼铳十根,小地雷炮四个。枪、刀、大连、三股叉、单刀、哨子棍这些武器,不如以前多了。玩狮子一开始,鞭炮、地雷、统齐鸣,哨烟迷漫,火药味扑鼻,鼓声震天,钗声悦耳,大锣咣咣,鼓声咚呼,真是声震中天,使人振奋。
高跷
    鲁庄的高跷不知始于何时,不过丰方圆几十里是很有名气的。
    跷腿有一米半高,脚蹬踏板,膝盖以下绑在跷腿上。高跷队由几十个人组成。如有演员、乐队、杂役等。演员扮演丑角,小姐、少妇、老旦、书生、官长、老生等等。总之,生、旦净、丑,角色齐全。排演的节目,该谁唱,谁上场。鲁庄的高跷不是瞎蹦乱跳,而是以唱为主。尤其排演的《李豁子离婚》《卖瓦盆》等戏,到出社时更为引人注目。早年的演员有姚涛、兰同太等很有名。解放前后,兰天宽的丑角演的更为出色。如卖瓦盆这出戏,演到动武时,从腰里掏出真手枪,向天上打了一松子。这种真武器、假动作,真叫人拍手叫绝。尤其演李豁子,他的滑稽动作常常引逗的人们捧腹大笑。鲁庄的高跷,常被外村、外县请去助兴。在偃师县杨村玩社,有个人看李豁子这出戏,整整跟了一天,他也不去看别的社。到天黑,他说:“我跟着看了一天,李豁子也没离了婚。”当然,这出戏很长,在行社时,都是玩上半个钟头就换地方的。一换地方,又是从头唱,不是接着往下唱的,所以,李豁子就很难“离婚”了。
7 w& K) j0 B6 Z& G( T; i* c- m
旱船
   旱船是用竹竿做成船的模样,船身上面用四根竹竿当柱子,扎成一个凉篷,呈亭子形状,四角挑檐,下顶上再装饰各种花样。亭的正前方,用棉花做成一个小孩,戴上红兜肚,有鼻有眼,挺逗人喜欢。船身用布围起来。坐船的是一少妇或少女(解放前是男的扮演)。另一人扮成一打渔老翁,手执浆板,作划船动作(也有女的撑船)。坐船人、撑船人巧妙配合,作出前进、转弯、船歪了、搁浅了、快的、慢的等动作。特别是惊险的动作挎船,真是扣人心弦。挎船,是撑船人从船侧跃起,搬住坐船人的脖子,身子悬空,坐船人一手握船竿,一手拦撑船人的腰,作快速旋转。另有鞭炮齐鸣,锣鼓急点伴奏,气氛紧张而欢快,达到了高潮。
    我村的旱船不是转转晃晃而完事,却是排练有《打渔杀家》《藏舟》等剧目。不但撑的姿势好,惊险动作多,而且唱腔也好。唱文戏时,渔翁边摇浆边唱戏。船则轻轻摇晃,显得悠然自在,宛如闲庭信步。给人以非常轻松的感受,真是心情舒畅。若唱武戏,船随撑船人快速旋转,宛如驶进惊涛骇浪之中,忽上忽下,忽前忽后,船歪了,搁浅了,以此动作配合戏文,惊心动魄。这一段结束了,观众也松下劲来,长出一口气,好像他也遇险似的。扮演渔翁的姚本庆,姿态优美,声音宏亮,吐字清晰,使人听而不厌,换来了阵阵掌声与喝彩声。
    民国初年,我村的张西有,小伙长得漂亮、干净,扮演少女坐旱船。某年正月,旱船社被请到桑家沟玩社。他岳母看了说,谁家的闺女坐船,人长的真好看。别人接过话头说:“谁?是您女婿。”他岳母又仔细一看,笑了。又一次到营防口行社。鲁庄旱船也被邀请。玩到傍晚,群众不让走,要求再玩一场,晚上住营防口。夜里几个人和张西有去看戏。正看时,有一老翁到张西有面前看了看,点了一下头走了。一会儿,老翁掂了两封糕点,到张西有面前,强行塞到西有怀内,笑着点头哈腰而去。一下把张西有弄愣了。等反映过来时,老翁已去远了,众人大笑。为什么呢?天晓得。
    我村的旱船和狮子、高跷一样,在四邻八乡、滩、坡地区是很有名气的。正月 间常被外村、外县邀请。兰同泰、姚毛、张西有、姚本庆的名字也随之传扬开来。
    俱往矣,今后能否再有这样高的水平,只有试目以待了。

  W  O: Z3 J, r' n
剧团
    鲁庄供过两次戏班。除本村有重大事情或节日回来演戏外,一般都在外地演出。戏班成立于何时,惜无详细记载,大约是在清末和民国初年。正是因为有这个基础,本村会唱的人也就不少了。
    自戏班散了以后,本村爱唱的在家闲时聚在一起唱唱,时间长了,就由单唱到排戏,进而组织剧团。这种剧团不是职业性的,群众称之为“海闹”。我村戏史也是时断时续,直到“文革”时,才彻底垮台。以前的名演员已失传。然清末民初的名演员姚涛(全名姚振涛)参加了正式剧团,他的演出颇受群众欢迎。有的群众为了看他的演出,不惜走几十里,连台看他的演出。姚涛的戏为什么会受人欢迎呢?因为他的做工好。在演《侯七推磨》一场戏中,有一个声面是妇女赤脚走路。那时妇女缠小脚,走起路来扭扭摆摆。他为了学妇女走路,在家中趁他媳妇做饭时,强行把她的鞋脱下,她媳妇向他要鞋,就赤脚撵他。他仔细观看了他媳妇赤脚走路的动作,笑着把鞋还给了她。等他到台上演这动作时,博得了阵阵掌声与喝采声。这就是演员应该体验生活的道理吧。
    鲁庄剧团在演唱、拉、打方面已闻名遐迩。姚云森、姚本庆的拿手好戏《马武杀王腾》,职业剧团对他的演出也倍加赞赏。有一职业剧团的演员来鲁庄参加演出,他扮演马武。演毕,请云森提意见。云森说,演的不错。只是你杀王腾时,少一个“望门”。你想,马武再厉害,杀人时,能不看看前后左右有没有人吗?该演员连连称是。又如姚云森、姚延龙的《搓柱》、姚本庆的《盗宗卷》、姚金水的《收卢俊义》、姚正卿的《闹徐州》、兰狗的《蜜蜂计》、晋金芳的丑角,还有杨火炎、姚瑞杰、姚滴拉、李天运等,无论是唱腔或做派,都是一流水平。
    一九五六年,鲁庄剧团应邀到孝义镇参加物交会演出。第二天下午演《收卢俊义》,姚金水扮卢俊义,其架势、唱腔酷似职业剧团上的名演员小陈儿。恰巧三门峡职业剧团一位演员和义沟人回家路过台下,看见金水演的卢俊义,大吃一惊。啊!小陈儿怎么在这儿唱呢?一问别人,始知为鲁庄的业余剧团。唱腔、戏工吸引住了他,一直看到天黑。等戏结束,金水进场时,一步迈错了。这位演员唉了一声说:海闹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真不容易呀。
    杨林拉二胡,技艺特别高。当戏唱到最紧张的时候,他故意把弦弄断一根。台下观众登时注目于他。心里说,戏唱到热闹处,弦断了,看你咋停下来接弦,等着看他笑话。若停下来接弦、定音,或换二胡,那就砸锅了。谁知杨林没接弦,也没换二胡,像没出什么事儿一样,用一根弦继续演奏,宛如两根弦正常,音调或高或低、或粗或细、或激昂或婉约,完全满足伴奏要求。台下观众感叹他的琴艺高超,掌声雷动,并大呼“这是给拉胡琴的人拍的”。
    鲁庄剧团演出的水平何以如此之高呢?因为他们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学习别人的长处。例如,不会唱《闹徐州》这出戏。碰巧,一剧团在回郭镇演出,从戏报上看到夜里演《闹徐州》。以姚瑞杰为首的几个人约定去学戏。下午天不作美,下了大雨,步行十六华里(那时没有公共汽车)是不容易的。但是天雨路滑,并没有阻止住他们。走在路上,几个人分了角色,谁演哪一角,专听哪一角色的戏文。买票入场后,坐在一块,既看动作又记戏词。戏结束后,天已放晴,明月当空。在回家的路上,都在谈论着自己的戏词。姚瑞杰一言不发,及至村边,瑞杰开口了,说:“妥啦,每个人的戏词,我包本啦,明天抄下来。就这样,白拾了一场戏。
    剧团受邀到县、市演出是常事,到兄弟村演出助兴,那就更多了。
( A; K) |' @7 w% m! {, K# }
固事社
    此社是玩老司官的,颇受人欢迎。组成人员,一般有执“肃静回避”牌子的四人,仪仗队十几个人,敲锣鼓的三五人,执水火棍的衙役少则四人,多则六人或八人。这几个衙役排在老司官前面,身强力壮,乱劲大。扮演老苍头一人,头戴白毡帽,白胡子,穿衙役服,手掂铜锣,走在本社前面。另外用一根长竿绑在横竿上,成十字形,长竿一头绑上大圈椅子,“县官”坐在上面,另一头两人手按长竿,使县官忽上忽下。另备轿子一乘,县官坐。县官后面是官太太,倒骑黄牛。点了一脸麻子,脑后梳了一个大橛子,耳朵上挂两大红炮当耳坠。官太太也可再增加一二个。丫环一二人。再后面几个人抬一大匾,书“明镜高悬”。起社前还有三件事,张贴告示、探马游街、地保传谕。告示文如下:
特授固事县正堂加一百五十级、纪录三千次司空,为肃清地方事照得
择△月△日恭送
△△归△,现值金鼓齐鸣,声遏云霄,旌旗横飘,影蔽日月,看客满街,观者如堵,诚恐鸡则乱飞,蹬落檐边之瓦,犬则乱咬,牵破行人之衣,所以照肃静也。为此,谕示令邑绅民人等知悉,鸡藏金笼,犬系铁绳,犯此二禁,立即笞以三尺。遵此二条,赏以六成。言出法随,决不宽恕。各以凛尊无违。
        特此
△△年△月△日
        右仰周知
告示                          实贴△△△村
    在起社前,探马人穿武士衣帽,插雉鸡翎,手执马鞭,骑马穿街,先跑上一圈。探马过后,一人扮地保(地方负责人),扛一木锨,上贴告示,串主要街道,边走边敲锣。锣声一停,高喊:“过大人啦。要鸡上笼,狗上绳。谁家孩子哭了,撂到井里。”有人说:“您的孩子哭啦。”回答:“俺的孩子哭了,买个烧饼哄哄。”众皆大笑。
    等到老司官社来时,老司官在竿头上坐着,一上一下,逗得人们发笑。但是,平时谁若与扮老司官的人好骂着玩,或者是本村的女婿,或老司官岳父村的人,那就要赶快离开。若躲避不及,被“县太爷”看见,立即派如狼似虎的衙役抓来,跪在面前,说他犯了冲撞“县太爷”的大罪,先打四十大板,再罚款。在大正月谁愿碰上这倒霉的事。明智者,早已躲开。
    大约在一九六几年,马屯村一人名叫王篮儿的,他是马屯姚姓的女婿,在鲁庄习包子。老司官社到这里时,派人抓他。王篮一看不好,起身就往马屯跑。他的同伙不明就里,也跟着跑。本来一跑就算了,谁知这俩“衙役”死心眼,穷追不舍,直撵到红眼沟旁(约有五华里)抓住了王篮,带回交差。王篮的同伙一看没抓自己,一屁股坐在地上,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说:“没我的事儿,我干嘛要跑呢。真是倒霉,倒霉!”叫苦不迭。

- e: f  J+ t3 A: f3 A2 X7 d
雅音社
    雅音社是排在其他社火的后面。雅音社的组成人员不少。乐器有唢呐、笙、笛、箫,以及锣、镲、鼓、小镗锣等,有时有胡琴。演奏起来笙吹细打,乐声悠扬,悦耳动听。和那轰天动地、声震中天的狮子舞相比,就显得优雅得多了。真是另有一番韵味,给人一种清新安逸的感觉,那才叫心旷神怡、飘飘欲仙了。
   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有姚泰来、姚俭、韩登科等。

/ e% M5 K: d) b; ?# j+ ^! P
米烧秦桧
    不知何时,鲁庄用生铁铸成秦桧、王氏夫妇二人的跪像,高有一米半,中间是空的,脊背上面有个一尺左右的口。到元霄节时,将秦桧夫妇像运到大街上,填一肚子煤,生着火。传说,谁哪里疼,可拿个馍在他(她)的身上同一个部位烤,烤好吃掉,就不疼了。但是,我没见谁烤过,这纯是无稽之谈。不过,群众恨这个奸佞倒是真的。使我想起了岳王墓上的一幅对联:青山有幸藏忠骨,黑铁无辜铸佞臣。噫,人民是痛恨那些民族败类的。

% j6 u" W" f7 i2 |+ h( m( X! a) f
黄河阵灯
    我村放黄河阵灯,是在正月十四至十六日。
    黄河阵灯又叫黄河九曲灯、九曲黄河灯、九曲黄河灯阵、转九曲等。举办九曲黄河灯时,地址选在西庙门前两亩见方的平坦场地上。按五到八尺等距离划出纵横各十九、共三百六十一个白点,然后在白点上竖起高五六尺的灯竿。灯竿用竹竿做成,顶上做成田瓜形的灯笼,外面糊纸,上面留口,里面放灯盏。共三百六十一盏。各灯竿之间用秫秸或绳子相连,拦成大致相等的九个回环,形成纵横交错而又互相连通的迂回九宫方阵。整个灯阵坐北朝南,南边敞开两个口供出入。
    九曲回环的灯阵把两亩见方的场地,延伸为三四里长的九个区。使人们沿灯阵路线循序前进,既便于观赏,又起到约束人们不致乱走的作用。清代诗人还用“铁树银花外,灯宵乐事多;隔篱一人笑,九曲转黄河”的诗句,描绘了当时举办黄河九曲灯的生动形象。黄河九曲灯作为一种积淀了我国古文化的民俗活动,仍有它旺盛的生命力。
灯阵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01:3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义宽 于 2013-12-11 01:56 编辑
$ a1 A* s) w1 A) e" w0 y
9 j$ H5 ?" w6 u% r( N9 W% k0 S
东大寨之战
    明代,东大寨是上下河十八寨中最大的一个,各寨上都有人居住。该寨在鲁庄村东,站在瓦窑坡高处相望,犹如一只巨蝎,头南尾北而伏,四壁陡立,不易攀登,故又名蝎子寨。
    在那武器落后的年代,若遇荒乱之年,寨上居民据寨自守,可谓固若金汤。小蟊贼是不敢侵犯的。明末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我族姚涵乃该寨之主,为防患于未然,就加固寨垒,修补沟壑,夯打寨土,修补四周,挑选青壮年进行攻防训练,运滚木雷石至寨垛上,组织人员轮流守寨,以策安全。这时,同村人姚若时,武举出身,在安徽凤阳居通判职,恰好丁忧在家,乃联合寨主姚涵,共同守寨。
    当时登封少室山土寇李际遇聚众起事,四出抢粮,打家劫舍。巩、偃、登三县之大村多遭抢掠蹂躏。
    明朝时代我村东河(紧靠村边)乃是南北交通大道。东大寨正好是南北大道边上的一个重镇。李寇北上抢粮,此乃必经之路。李贼对此寨早有抢掠之心,但寨上防守严密,一时不敢下手。崇祯十三年(公元一六四○年),李寇羽翼逐渐丰满,遂于当年五月率众前来攻打东大寨;重围三重,喊声震天;大小数十战,贼众伤亡颇重。东大寨仍然未动分毫。村中有一个败类密告贼首说:“此寨名蝎子寨。蝎子在夏天正是兴旺之时。地名、时令对彼有利,对你不利。冬天是蝎子蛰伏期,那时打,对你有利。再打,应先打尾巴。”李贼遂撤众回巢。到了腊月,李贼倾巢而出,复来攻打东大寨。他们将土炮架于东岭之上,鸟瞰寨内,炮轰寨尾;贼众则攀崖仰攻。如此激战四十余日,东大寨外援不至,储粮将尽,但族人仍浴血坚守。最后贼众攻破寨门,姚若时横刀挡住寨门,此时贼不能入,内不能出。若时连剁数贼,刀口残缺,连连大呼:“快递刀来!快递刀来!”此时战斗已进入白热化,只顾厮杀,无人递刀,若时随被贼众杀害。东大寨虽破,战斗并没有完全停止。姚麟征同寨主姚涵率众人转入巷战,与贼众搏斗到底。据巩县志所载,东大寨姚族三千余人,除仅存二十余人外,全数殉难。当时有从容就义者、死节者、仆死主节者、自缢者、自刎者,无不慷慨就义。鲁庄数百年故老相传,东大寨之难,妇女小孩多投井全节,井几乎填满,恐后跳者不死,上面人用巨木力捣,继续投井。东大寨陷失后,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淙淙,可以说是姚氏家族迁巩后最大的一次灾难。沿鲁庄南北大道的十八个村寨,除蔺寨外,无一幸免。
    壮哉!为了保卫家乡而献身的列祖列宗们!伟哉!在战斗中死节的列妣先贤们!义哉!为主死节的义仆家人!惜哉!本想来此寨求安全而丧身的外村无辜者!我在此衷心的致以诚挚的哀悼。
东大寨又名蝎子寨,大难后无人居住,久之遂变为耕田,现在仍约略可见其建寨规模。如今的东大寨已被巩义市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附注:今思之,东大寨之战死难者绝非只是姚姓一族。如小相一姚姓妇女带家谱来东大寨避难,结果人亡谱失。我姚是一大姓,姚若时是一个武举,是战斗中的人物,又因他有官职,故县志记载较详。寨主姚涵事前组织人力加固寨墙,训练守寨方法,囤积粮食,为守寨打下基础,其功不小。因无功名,记载较少。关于东大寨之难,无详实记载,只是代代相传,我小时候听家父述说过,故录于此,以待考证。
/ ^. O2 R) ?; y  _" x( k+ M
姚锡麟的善举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秋,河南普降大雨,黄河、洛河泛滥,山洪暴发,河洛滩一片汪洋,十八苏村(即李邵、刘村等地)水深六米多。一连数日洪水不退。村中未能逃出的农民,分别躲在树叉上、房顶上、草垛上,饥寒交迫,处境异常困难。鲁庄姚锡麟和家人商量,一致同意献出小麦数千斤,由周围几个村的饭馆义务蒸成馒头,并发动本村青年组成挑队,把食物担到回郭镇,再雇船把蒸馍送到灾民手里,每人两个。有的灾民拿到蒸馍后,眼含热泪说:“这俩蒸馍可救了俺家老人和小孩的命呀!”有一位老人说:“雪里送炭饥送食,扶危救死好遗风。”
    洪水过后,苏村群众联名向当时的县政府写请愿书,要求给姚锡麟记功。后逐级上报到北京。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当时的民国政府派人送来一块白缎子软匾,上写“任恤可风”四个大字,落款“大总统黎元洪题褒”,并按有丹红方印,最后是“中华民国八年立”。姚锡麟将这块软匾复制成木匾,悬挂家中,教育后代。该匾现陈列于巩义市民俗文化村。

( @; Q7 ~' b4 V9 a
百蟹图
    清末,我村有姚成肃,善画,写意、工笔俱佳。画墨画者多,时亦着淡彩。与名家比,不逊色。一日,友张狗勤邀赴河北大名府游,约定少带银两,够去路资可也。回时,路费自筹,各亮本领,不许借。成肃应诺。
    游毕待归,身无分文,欠店银十数两,店主催账。成肃曰:“勿急,我能画,卖画付账。请研墨。”店主研成墨,问:“够否?”肃曰:“再研。”研墨墨一茶缸。肃曰“可矣。”命店主取絮棉,展纸于地。成肃用絮棉蘸墨,一一掷纸上。墨尽,纸上现出疏密不等之百余墨团。店主瞠目,不知所措。复见成肃拾去棉团,用笔勾划。笔停,疏密之蟹厮打、爬行、侧、正、仰、伏,状态各异,栩栩如生。店主喜。成肃题诗、用印,付店主曰:“去售。”问:“几何?”答:“够店银可矣,勿多要价。”数日无人问津。一日,一骑马人过,见画停马。问价后愿购,但求见画师一面。店主引归。寒喧毕,求再画几幅。弗应。骑马人颇憾之,只得一幅“百蟹图”而归。
    二人有约,各筹路资。狗勤若偷,毫不费力。然此举不义。卖艺,则费时日,亦弗之。在街上游,传闻城外打擂。心喜,赴擂场。告示云:打败擂主,可得银若干。勤观擂主,比己高,体胖腰粗,一运气,身起疙瘩。知其为硬功。周身可练到,惟眼、百会穴、肛门练不到,击其一,可制服擂主。意决,即报名、挂号。旋即跃上擂台,身捷似燕,轻如棉花,毫无声息。上去后,蹲下抽烟,若无事状。擂主见人上台,抱拳,互道姓名,始比武。擂主运气,疙瘩隆起,挥拳击狗勤。勤施展轻功,左躲右闪。三五招过后,狗勤跃起五尺余,单掌劈下,直击百会。擂主猝不及防,轰然倒下,不省人事。狗勤伸手掂银,道声:“承让,承让。”跃下擂台,扬长去。
    归店结账,二人同归。

. z( a% @- f7 i3 K7 }( t9 W
鬼砌坡
    鲁庄村大街东头地势低,砌有石坡,长六十余米。其石大的有几百斤,甚至近千斤,小的也有二百斤左右。正因为石头大,人们认为人力弄不动,才引来了个荒诞的故事。修坡时间已忘,事却辈辈传了下来。
    很早以前,村中有一法师,叫沈河。会掐诀念咒,请鬼神。请神次数多了,他的夫人也知道了请神的咒语。一夜,法师外出,夫人在家百般无聊,猛然想起请神来开心。她想:我既然会咒语,趁家无人,何不试试?于是洗手焚香,端坐椅上,掐诀念咒。果然,狂风大作。风过后,鬼神立了一院子,丑的、俊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形态各异,大声问:“有何差遣?”可怜夫人毫无准备,顿时慌乱,手足无措,无言以对。鬼神大怒,顺手打了夫人几个耳光,闹得不可开交。正在喧闹,法师从外回来,见此情形,明白了一切。立即掐诀,命令鬼神到东河运石头,砌东路坡,天明完成,否则斩之。果然如期完成任务。法师遣散众鬼神,才算平息了这场鬼闹风波。原来,夫人只会请的方法,不会送的方法,才吃了亏。

) @$ W. z  Q4 }
诛杀张华南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局不稳。乡村土寇趁机横行,打家劫票,民不聊生。巩县乾沟寨有一匪首,叫张华南,与刘燕同伙,也干着这些勾当。他们和鲁庄的一些人有交往。据老人讲,张、刘不断来鲁庄,有时也住上几天。后来,巩偃二县对张、刘缉拿甚紧。张于穷途末路之时,复来鲁庄以图躲避。
    风主风语传说,偃师县侦知张华南在鲁庄,将要来鲁庄抓人。村人姚庚午、姚诗成等人商议:留张,落个义气名,但祸及鲁庄。除张,落个不义名,却可保鲁庄。孰重?孰轻?权衡利弊,决定除之。商定杀张办法,分头行事。
高文章、李发祥、李金鉴等迎张到东沟一窑内吸鸦片。趁抽吸之际,一人突然从背后将张双臂抱住。另一人用带铁尖的手杖,刺向张的腹部。张死,割其头。夜,张的同伙邵延春来找张。诱至村内,亦杀之。
第二天,姚庚午、姚诗成二人带着两颗人头,往偃师送。行至西岭上,发现缑氏、府店区上的兵,由孙玉琴带领,向东进发。两人估计是偃师派兵来鲁庄扫底抓人的。村中人尚不知道,没有准备。来兵如果搜村,不免是一场洗劫。两人一商量,得回去报信、布置防备。由诗成一人去送人头,庚午拍马抄近道奔回,立即召集人布置。
鲁庄多是丁字路口,每个路口放大炮一门,红纸封口,火门上洒火药。没火药洒煤面也行,来人不会到炮身前去看真假。每尊炮有二人掌管,腰系宽带,地上放一箱火药,一人手执点燃的双批火香,宛若战前之态,其势吓人。像刘遂旺、姚克诚这样的大汉,让他们当炮手,站正街路口,故意让来人看。派青壮年手执长矛、步枪,上寨巡逻。四道寨门落锁,严阵以待,如临大敌。
    布置完,兵已至。寨上人传话,南门接见。庚午和村长出面迎接。开南门,走大街,有意让来兵观看阵势。村长将孙玉琴等头头让进聚兴店,庚午将来兵带至西庙,使其兵不见帅,帅不见兵,首尾两端。庚午将来兵安顿好,也来到聚兴店。寒喧后,问明来意。告知张华南已被诛,人头已送往偃师。孙玉琴见鲁庄有备,且人头送走,无机可乘,无口可借,搜村抓张的打算已成泡影,只好起身告辞,出西门走了。鲁庄免去了一场洗劫。
在应对搜村的方案中,姚庚午、姚诗成设有计谋。假若来兵强行搜村,就一定要让他们赔偿。事先安排,挑好衣服包上几包袱,绸缎被子捆几双。拿上这些去上告,说他们不是缉拿匪首,而是来鲁庄抢劫发财的。有物为证,这是从他们手中夺回来的。
    那时有个顺口溜:“鲁庄街赛北京,姚妮是个小朝廷,四王千岁姚四庚。”姚诗成乳名妮,其人有胆有识,计谋过人,善辩,无理也要强占三分。他曾告掉温县长,将县长气死。姚庚午乳名四庚,为人豪爽,侠肝义胆,遇事敢闯敢顶。二人是一对好搭档。
1 p! D# ?- _, w! o: f1 B; c
施舍一双鞋
    一双新的布鞋能值几何?但由于施舍过一双鞋,受施人竟然回报了一个戏班。
    大约在清末,鲁庄培养了一个戏班,当时叫做“小窝班戏”。请来教师,招收十几岁或大一点的儿童学戏。教师要求很严,动辄打骂。如练后空翻,孩子翻不好,教师则用鞭打。村中几个有身份的老人去看练戏,见此情形,颇有不忍,劝教师少打。教师说:“不行,不打不成材。”一老人说:“你能翻吗?”教师知其问意,便说:“能!我翻给你看。”随手拿来两块砖,放好后,立砖上,连翻十几个斤斗。每次翻过来,脚都落在砖上,没有一次掉砖或蹬错脚。老人们看了,连声赞叹:“真有功夫。咱不要管了,让他教吧。”
    经过一段时间,戏排成了,小孩的艺业大进,武功也相当的漂亮。先在本村试演,成功后开始向外演出。戏越唱越好,名声大振。只在本村大会期、节日、正月,戏班必须回来助兴,平时一直在外演出。后来,戏演到洛阳一带,离家远了,戏班被人霸占,遮堂(即底幕)被换。原来遮堂上写的是“巩县鲁庄剧团”,已改成他们的名字了。本村二月上坟唱戏,戏却叫不回来,村人着急。大家商议,让四庚去。因他在西乡人熟,朋友多。本人有胆识,也能说。
四庚单独前往了。到唱戏地点一看,遮堂名字果然换了,戏的确是鲁庄的全班人马。直接上戏台找掌班的?不知他变心没有,又恐起反作用。回来吧?又不甘心。他蹲在看戏人的后面,边吸烟,边思索,思绪万千,苦无良策。
    “是姚先生吗?你怎么到这来了?”四庚抬头一看,不认识这个打招呼的人。正在发楞,来人又说:“真是贵人多忘事。没吃饭吧?走,先去吃点东西,边吃边说吧。”二人走入水煎包子棚。来人说:“前年我从你门前过,因鞋坏了,向你讨鞋,你送我一双新步鞋,还记得吗?”四庚恍然大悟,一拍脑门说:“你看我这记性,太差了。一双鞋能值几何,我早忘了。你这一提起,我才想起来啦。”又客套了几句,来人追问四庚来意。四庚一一告知,说:“我正苦无办法,却遇到你,替我想想办法。”来人接过话头说:“好办,好办。戏今天正是第三天,夜戏唱完,叫戏跟你走!”四庚颇感惊讶。这人究竟是干什么的?有何神通,敢说此大话?没等四庚还过神不,来人起身说:“你在这里等我,我去去就来,千万别走。”说罢竟去。
    四庚此时心情实难形容。此人是干什么的,来去匆匆,是混饭的?不像。别有企图?看不出来。叫人疑惑不解,捉摸不透。思索中,见有要饭的来了。这在旧社会是屡见不鲜的事,毫不奇怪,四庚也没在意。一会儿,又见来了几个。断断续续,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来到戏台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越来越多,要饭的,背挎篓的,打骨板的,叫街的,男的女的,有几十号人云集台下。四庚疑心大起,这种现象已超出常规,看来要发生什么事了。正在猜疑之际,去人返回,笑着对四庚说:“姚先生,劳你久等了。今晚的事大概没问题吧?人够用吗?”真是丈二金钢摸不着头脑。四庚问:“什么人?”来人指着那些“叫花子”说:“是他们!”没等四庚说话,旋即又说:“不瞒你说,这些人听我的,刚才我离去,就是去找他们的,让他们来帮帮忙。”四庚连连道谢,但内心仍在想,你唱的是哪出戏?来人继续说:“姚先生,夜戏唱完,咱就上台抓戏,好吗?”四庚这时才弄清他的意图。只好随他安排,依靠这些力量了。
    夜戏接近尾声时,这些乞丐向台子围来。戏一结束,乞丐立即包围戏台。四庚同来人走上戏台,对台下人说:“戏是鲁庄的,今晚就得走!”又对戏班班主说:“收拾东西。”没等说完,乞丐就集满台子,你拿刀枪,我拿妆奁,他拿戏装,几个人架一个演员。刹那间,演员俱被“掳”去了。就这样,戏班被抓回来了。

0 L: Q7 V: `! d# M! c
拳 师
    姚拳师,鲁庄人,出身富家。院落宽敞,前有临街,后有上房,中间有过庭。然拳师不善经营,家道渐趋衰落。他在年轻时学了一身功夫,拳法精通,在本地无出其右者。为人和善,有武德,人皆敬之。
他一生收徒不多,仅三二人而已。收徒也是选有德的人,品质差的不收。徒弟们应坚守信条:不以武力欺人,不以武力欺男霸女,不以武力偷盗。其徒亦都是善良之人。尽管如此,拳师也坚守着封建教条:留一手绝技以防身。在旧社会,凡有手艺的人大都信守这一陈规陋俗,怕徒弟超过自己。
    拳师已过古稀,染上烟瘾,家境更加贫困。其徒姚某,怜师年迈,生活困苦,想周恤一下,也想学最后一招——黑虎偷心拳。托人捎言与师:给师傅一布袋麦(约150斤),让他传授最后一招。人将其意告诉拳师。拳师沉默片刻,说:“其人品行端正,我这么大年纪了,他也不会欺我。就这样吧,麦给不给都行,他什么时候有空,就来吧。”
几天后的夜里,姚某把麦送给老师。拳师过足了烟瘾,在中房屋拉开架势,对姚某说:“来吧,你尽力打我,我破你的招数。你要留心看好。”二人便打在一起。动作迅猛,闪、转、腾、挪,步步紧逼,越打越快。到最后一招前,拳师说:“小心!”徒弟应了一声“啊”。只见拳师转身似走,姚某向前进步。这时拳师猛一转身,一拳当胸打来。徒弟躲闪不及,一下被打出去两丈多远,撞在墙上。拳师问:“学会没有?”姚某说:“没有。”拳师说:“再来一遍,从头开始。”二人复又打在一起。到最后拳师又说“看好”,如前一样,一拳当胸打来,把姚某打出去一丈多远。拳师说:“你已经会了,何必诳我?”徒弟跪下说:“谢谢老师教诲!我怕记不住,才让老师再教一遍。”拳师听罢,哈哈大笑。搀起了徒弟,对他说:“今后,你就是一代宗师了!”
1 J. X; O/ I, V
光棍打鲁庄
    记一次明火执仗,打家劫舍对鲁庄的公开抢劫。
    事情发生在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后五月二十八日。
    在登封县颖阳车窑村,有一部分啸聚山林的土匪,盘踞在槐州寨,想来鲁庄抢劫发横财。(解放后,我村有人在车窑教书。时间长了,当地老年人知道老师是鲁庄人,就谈起当年打鲁庄的事。老人说,当年光棍打鲁庄,就是这里人干的。)
    匪首叫崔金华,煽动大家说,到山北发财去。鲁庄村不大,不要怕。他们已酝酿多日了。终于在后五月二十八日下午起身,天黑赶到口孜村用晚饭。饭后继续北上,到鲁庄还不到半夜。匪首从乱葬坟爬上寨墙一看,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边,村子太大了。匪徒已经心怯。但事已至此,只好硬着头皮干。从南寨墙下来,打开寨门,匪徒蜂拥而入,直扑姚天元的家。当时姚天元种地八百余亩,是个大户,这是匪徒捕获的主要目标。目的是绑票弄钱。土匪进村后打了几枪。匪首大叫说:“老爷崔金华,带人一千八,盒子(枪)四十五(支),快枪二百八(支)……”村中人乱了套,在月牙边上乘凉的人,四下乱跑。匪徒行至炮楼口,姚松来在门口睡,听见有响动,一折身,还没看清,被匪徒一枪击毙。再往北就是姚天元的家。因门已关上,内边还有穿条(一根碗口粗的横木,横拦大门),相当牢固。土匪弄来圆木,数人抬着撞门。家中人从后门下东沟跑了。门被撞开,土匪拥入,没抓到人,就翻箱倒柜,大套抢劫。又放火烧了临街大屋。对门,是天元自办的私塾(后改为镇中心小学),上学的也多为富家子弟。这也是土匪捕捉的目标。土匪在撞大门时,师生早已翻墙逃跑了,也有人趴在房后坡。及至匪徒闯入,已是人去楼空,没有抓到人。南街姚云俊家的大屋这时已被点着,大火熊熊,财物被抢。
    土匪把帘子卷成卷儿,洒上油,燃着做火把,照得满街通明。行至正街向东拐,撞开姚锡麟家的大门。其子天禄在房上要向土匪开枪,被隔壁姚桂馥制止。把土匪打死在家,会遭报复,故没开枪。马屯一部分人也趁火打劫,混水摸鱼。他们把贯医生的药铺门打开,放火烧了药库。街上匪徒大喊大叫,正在得意之时,忽听“叭”的响了一枪,一匪徒被打伤。匪徒大叫:“林子发了,快跑!”
    鲁庄有一人叫姚宗堂,在四座庙局上当兵。这天下午回来,土匪的折腾惊动了他。他趴在路口房上,正照大街。他向匪徒打了一枪。打第二枪时,枪栓拉不开了。匪徒仓惶逃窜,也带走了不少的人。若不是宗堂这一枪,还不知鲁庄会损失多少财物呢。
    匪徒走的路线是从赵城、参驾店、鸡毛窑、杨树庙,到列姜沟进山,最后到巢穴槐州寨。
原来,他们来抢鲁庄的事,已被发觉。偃师府店、夏后寺局上的兵,联合少林寺僧兵,在黄花寨山上控制制高点,设下埋伏,等待着大鱼入网。
    列姜沟群众事先接到告知说:“匪人回来一定在这里吃饭。你们给他烙油馍,多下盐,最好用豆面。”果然匪徒们在这里吃饭。群众依计照办。匪徒们吃了咸烙馍,加上天热,行至黄花寨时,已喝得不得了。见到小河就各自去喝水,根本想不到会有人在此收拾他们。
    匪徒们一进入伏击圈,顿时四面开火。匪徒猝不及防,只顾逃命,毫无还击之力。在很短时间内,匪徒被全歼,无一漏网。被绑票的人趁机逃回。匪徒们不少人腿上套着银项圈,包袱内银子不少,衣服、被面都有。这些战利品当然归僧兵和区上的兵支配了。匪徒们遭到了应有的下场。
    贼无底线,寸步难行。这次光棍打鲁庄,是姚某某作底线。此事过后,他不敢在本村居住,迁往苏家庄,后迁回郭镇,今已绝后。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贯满盈,当有报应。此何报之速也。人当深思。
注:林子发了,指村里人起来反抗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01:42:34 | 只看该作者
一枪惊跑俩贼
    旧社会不少人家都有枪。一般的都是土造,非工厂制造,好枪不多。即使有几根工厂造的枪,也大都是半旧的。平常的富户若弄根名牌枪,玩不了多长时间,会被那些土匪弄走。不给他们,就会有生命危险。有一次姚遂章和兰灿去洛阳附近买一枝步枪。他们竟然在大白天公开背着枪回来。走到偃师夹河一带,发现有两个人跟在身后,走了很远的路,也不离去。遂章是明眼人,已猜到二人相随的目的是伺机夺枪。
    又走了一段路,天已晌午,走到一路边饭店。遂章和兰灿坐下休息,想吃点饭,也想观察一下跟随者的情况。相随者也在旁边的桌前坐下。遂章刚报了饭,这时有一只斑鸠飞来,落在饭店对面房脊上。遂章灵机一动,对饭店掌柜说:“我把它打下来,加个小菜好吗?”掌柜似乎已其意,笑着说:“好哇,开枪吧。”遂章举枪略一描,“叭”的一声,斑鸠顺房坡滚了下来。遂章骂了声“不知死活的东西”(这是双关语,明指斑鸠,暗指相随者)。掌柜赞扬道:“好枪法!”尾随的两个人立即便悄然离去。
掌柜见二人走远,便问遂章:“客人贵姓,哪里人?”遂章一一作答。掌柜又说:“这一枪打的好哇,打跑了好多的麻烦呢。”遂章说:“起初我不在意,见他们跟我时间长了,我就有了戒心。正好斑鸠飞来,我趁机露一手给他看看。真要动手,他俩谁也别想活着回去。”饭毕而别,安全返回。

/ v% h5 p+ h. ~
赶脚遇族亲
    鲁庄东街姚某,农余时赶牲口到南方买粮,拉回来到回郭镇卖,借以赚钱贴补生活。
    有一年赶牲口到襄县买粮,半路上停车解手期间,牲口吃了人家的麦苗。当地人见了不愿意,牵走牲口,并将姚某揪到一院内,准备绑到树上,再行处罚。姚某这时才看到,这院子是“姚氏神祠堂”,上面还有牌位。姚某挣开众人,立即俯身磕头。众人惊问为何。答曰:“到俺家啦,见了先人岂有不拜之理?”又问:“哪里人?姓啥?祖先是谁?”姚某一一回答。众人大喜曰:“原来是四门人,敏祖裔孙到了,真对不起。我们是五门人,惠爷后。我们是一家人。”说完立即准备饭菜,又把牲口牵到槽上喂养。临走时,还要送盘缠路费,姚某坚辞不受。众人帮他买了粮食,送至村外。
    姚某若对族史不了解,不知其祖,这一次定要吃大亏,还不知要罚多少钱呢。

  P1 |, V1 M+ X- i% O
怀庆府观灯
    某年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热闹非凡。提灯的,看灯的,男女老幼,街上熙熙攘攘,一派欢乐景象。
    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正谈论间,一人说这些灯没有看头,到外地大地方看看才美哩。一人接过话头说:“到河北怀庆府去看。”“现在去行吗?” “谁说不行?真想去吗?有谁去?” 接话的是恰好路过这里的沈河神先生,会神仙法术,人称沈先儿。有几个人都说愿往。沈先儿说:“愿去,得听我的。”大家说“行”。沈先儿说:“去借一条板凳来。”果然有人去借了一条木匠用的大板凳,有五六尺长。把板凳搬到僻静的后场,大家骑坐在板凳上,沈先儿坐在最前面,要求后面的人拽住前面人的衣服,闭上眼,不许睁眼,叫睁眼时才可睁眼。大家应允。只听沈先儿口中念念有词,说声“起”,“忽”的一声,众人起在空中,耳旁风声呼呼,快似流星。众人也不敢睁眼。一会儿,众人下降。落地后,沈先生说:“睁开眼吧!到了。”众人睁眼一看,果然到了怀庆府,高兴得不得了。沈先儿让大家尽情游玩,约了时间在原地集合。
    看完灯,大家都回到原地集合,却不见了沈先儿。埋怨也没用,只好找店住下。因没带钱,回来没路费。只好央求店家,把衣服当了,凑够路费,几个人徒步回来。回到家大家憋了一肚子火,去找沈先儿,说:“你可怪好,撇下我们,你一人回来。”沈先儿说:“去时你们听我的话不睁眼,回来时肯定有人不听话会睁眼看。一睁眼掉下来,摔死人咋办?我担不起这个责任。”众人无言以对。又说:“你们当的衣服是多少钱?在哪个店里?把钱给我,今晚我去赎回来。”众人凑齐了钱,当晚沈先生到怀庆府赎回了当去的衣服。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有不少老人传这个故事。我虽然写了这个故事,但我也有点不大相信。鬼神、邪术之事,渺茫的很。不过,作个笑料,开开心也好。
% x* j6 t- }! D
姚四庚
    姚四庚也是一般农民,日子并不富有,也没有想去闯荡江湖。但在那军阀混战、世局动荡的岁月,剪径(截路)、起肉票(劫富人子弟作人质,勒索财物)的事时有发生。先棍打鲁庄时,四庚也被掳去。这样的时局,影响着一些胆大的青壮年走上邪道。我村的李保太、李意儿等人,虽不是什么乱世枭雄,在当地却也是无人敢惹。像这种一个猫俩低脑的人,外村也大有人在。这些,都在影响着四庚。
    一天,四庚在锄地,四下无人,他想试一下截路的味道。果然,倒霉的来了。四庚趴在坟头上,等来人走近,大喊一声:“站住,把东西放下!”来人不敢看他,放下包袱,扭头就跑。等人走后,四庚打开包袱一看,内有白花花的纹银数十两,高兴极了。心想,这真比种地强。从此,走上了蹚一蹚的道路。由小到大,数年之后,居然也成了有名气的“人物”。随着岁月的增长,事件的积累,他得了个“四王千岁”的绰号。名声一大,在县府也被列入了搜捕名单。县府来抓过几次,他都逃掉了。有时是村人报信或掩护。他都是在百里之外作案,从不在本地作案。
    晚年,他曾对人说:“那些年谁敢在家睡觉,一晚上就换几个地方。指缝间夹一寸长的火香,睡时点着,香燃到手指时被烧醒,就换地方睡。”四道寨门的横木上,他都睡过,看守寨门的人都不曾发觉。
    有一年,抓捕他的风声较紧,他就到偃师高龙一带某村暂避。四庚与该村A君有交情,住在A君姘妇家内(只有姘妇一人)。一日,A君对四庚说:“庚哥,有点事,我要出去一天,夜里才能回来。”说罢离去。白天无话。晚饭后,A君尚未回来,四庚躺在床上吸鸦片烟。该妇拿一个针线筐儿,坐在庚身边做活儿。时间不长,有人敲门。该妇起身前去开门,一看却是B君。B君乃是该妇以前的情人,后来和A君姘居,舍弃了B君。B君知A君不在家,想来幽会,以续旧好。妇说:“A君快回来了,你走吧。若让A撞上,会出事的。”B君死缠活缠不想走。这时四庚已听知就里,掂着手炮走出来。把该妇往旁边一拉,抬手一炮,将B击毙。妇人吓呆了。四庚说:“没事,有我哩。”将B君拉到门外,闩上门,返至屋内又吸起烟来,若无其事。
    一会儿,A君叫门,回家后听说了此事,也觉害怕。对四庚说:“庚哥,B君靠的是南门一个举人,手下人不少,若寻上门来,事不好办。”四庚说:“走,见举人去。”A尚犹豫。庚说:“不要怕,先去见举人。你领我去。”二人徒手前往。叫开举人家大门,举人出来。四庚抢步上前,抱拳一揖,自报姓名,并说B君是我打死的,与A君无关。愿打官司,可送我上县。举人上下打量四庚好半天,说:“听说过姚四庚。好,有胆,算条汉子。请,回家再说。”几个人一同进了举人家。四庚又给举人行了礼,坐下后又客套几句,话转入正题。四庚向举人说明了事情经过,最后复又声明一人承担,打官司的话可将他一人送县。举人一再夸奖四庚有种,是个好汉。又说:“B死,我没啥说,就怕一帮兄弟不愿意。”此时窗外有响动。举人问:“谁?”外面人说:“叫姚四庚出来。”举人说:“都进来吧。”霎时进来不少人,手持长枪短炮,围着四庚,吹须瞪眼,剑拔驽张,大有一拼之势。四庚不慌不忙,起身,行了一个转圈揖,自报姓名,并说愿打官司。众人说:“不打官司,到村外一决雌雄。”举人问四庚咋办。四庚说:“我奉陪。”叫A回家取来长短炮和火药葫芦。
    四庚拜别举人往村外走,对众人说:“我走前面,你们在后,不许打黑枪。”众人说:“哪能算英雄?!放心吧。”走至村外见一坟丘,四庚猛一窜,跃至坟前爬下,大声说:“就在这儿。”霎时双方开火,打了起来。一个人说:“小心点,他的枪很准。”小小的坟丘会有多大,转一圈,四庚却打出去了七炮。他打炮的速度真是快到了极点。战至天快亮时,突然有一人“哎哟”了一声。原来是被四庚打伤了。另一人说:“交待你小心点,你还不小心。”举人这时开了腔:“还不回去,能这样对待朋友吗?”众人离去。
举人请四庚到家,想叫四庚住下来玩几天。四庚说:“蒙老先生抬爱,庚不会忘记。眼下还有事,我回去几天,再来时一定到府上拜见。”举人送至门外,再三叮咛,如来时一定来家坐坐。庚辞别举人,又到A君家。饭毕,说要回家。A君不放心,要送送。四庚说不怕。辞别A君就回来了。
当夜寨门落锁后,四庚才回到鲁庄,喊开寨门。看守寨门的人一见是四庚,吓得楞住了。半天才说:“老天爷,你咋回来了?县上的兵住在聚兴店,等着抓你哩。”四庚伸手从兜里掏出一把钱,递给看寨门的,说不要上锁,我到村内转转就走。四庚到西门奶奶庙处,喊姚九开门(姚九在这庙内做小生意),掏出一把钱,叫姚九去买了几个肉合,二人边吃边说。吃完后,四庚顺手拿了一把火香,撅断后点燃,在大街的每个粪堆上插上火香,满街星星点点。插毕,手持火炮,到聚兴店门口,大声喊道:“你们听着,姚四庚回来啦!”说毕,向店门打了一炮,又顺北门走了。县上的兵听见炮响,立即上房。看见满街星星点点的火光,以为是四庚带的帮手,吓得不敢下房。等到天亮,却不见人,兵知道上当,追悔莫及。四庚已逃,只好返回县城。
那时候黑道上打死人以后,被害者家人、同伙、亲朋等人会组织报复,往往会把打人者全家灭门,甚至还会把他的亲戚、朋友也打死。如果不灭门,不杀其有能耐的亲朋,他们同样会复仇,返回来灭门。这种为报复而相互残杀的现象,俗称打孽。四庚在西乡打死B君,没人追究,是因为对方怕报复。
4 g- g0 u# ?' J) b3 k( m/ w
张狗勤之武功
    在清末,我村习武的人不少。其中以张狗勤武功最为著名。狗勤自幼随姐姐练武,其姐业师是谁,无传说,只知其武功颇高,善使一双铁筷子。教弟习武,高来高去,身法敏捷,软硬功夫皆臻成熟。然其姐对他仍不放心。为试狗勤功夫深浅,一日趁其午睡在窗外喊了声:“狗勤,看枪。”话音刚落,枪穿窗而进。狗勤迅即躲开。她一枪刺空,才松了一口气,对弟弟武功和机警劲儿放心了。
    七月初十是我村的一个古会。张狗勤从牲口市上过,被骡子踢了一下。骡子的主人赶紧问狗勤踢伤了没有,很过意不去。狗勤一笑说:“没事,没事,先看看你的骡子吧。”骡子的主人回来一看,没有什么。后来再仔细一看,骡子的蹄腕肿了。
    张狗勤是本村李姓的女婿。李姓人和狗勤开玩笑是司空见惯的事,有时也会动手动脚。凭着狗勤的武功,吃亏的是谁就勿须说了。一次,狗勤担水时,一个曾在耍笑中吃过亏的人想趁机耍笑一下狗勤,认为他担着水无法还手。便从狗勤身后撵上去,将食指抠入狗勤屁股沟。狗勤若无其事,仍然担水前走。此人呲牙咧嘴,叫喊不停,弯腰相随,欲退不能,手缩不回来。走了一段路,狗勤说:“爬开吧。”此人才将手抽了出来。一看,食指红肿。众人哈哈大笑,戏曰:伸手抠肛门,夹住你没门。再想指头肿,还去抠肛门。此人面红耳赤,臊的不行。原来狗勤用了功夫,夹住他的指头,使他不得脱身。
    唱戏,要和戏班订合同。虽订了合同,势强的村霸住戏班不让走,也是常有的。这就得靠武力去抢戏,或者另找戏。我村请的戏班,水平都是比较高的。有一次,请的戏班被人霸住了,不能按期来。村里让狗勤去,准备武力抢戏。
    到了那里,见戏班正在戏楼上演戏。狗勤走上台子,手拍戏楼柱子说:“大家听着,这戏是鲁庄订下的,得往鲁庄去。”看起来,他没用劲儿拍打柱子,却把房上的瓦震得往下掉。这种敲山震虎的手法,真是吓住了台下的人。有人说:“不要拍了,戏去鲁庄唱就是了。”随即装车,把戏抢了回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01:51:46 | 只看该作者
鲁庄唱戏
    自我村成立戏班以后,我村就成了戏窝子,也出了个妇孺皆知的名演员姚涛。比姚涛晚一点的名演员有兰狗(唱蜜蜂计是他的拿手戏)兰同太、张西有等。后来有姚去森、姚本庆、姚正卿、姚金水、姚延龙、李天运、杨火炎,等等。还唱戏的人可以说是车载斗量。正是这个原因,职业剧团到我村唱戏,都是非常认真和卖力,恐怕出了差错而丢人。
    一次二月古会,我村去订戏。戏班一听说是来鲁庄唱戏,把戏价要的挺高,比别村高一倍。问其原因,他们说:“一是你们鲁庄戏难唱,因鲁庄人懂戏。二是我们戏唱的好,你们如果找出毛病,我们丢工舍价,白唱。”订戏人无奈只好高价定下来,回来便把戏班如何要高价的事在村中宣扬开来。众人很气愤,有人要从唱戏的“门沿过场”(指进门、抬脚、关门等动作)中挑毛病,办戏班丢人。
    戏来了。第一天唱罢,群众评议说戏唱的不错。第二天唱《闹徐州》,我村的“海闹”(村里业余剧团)也会唱这出戏。大家要从唱词上抠毛病,从动作上找缺点。戏唱到红头发老婆出来家锁门。本来锁门的手势是,中指在上,靠近食指,大拇指向上,向中间一压,就表示了锁门。谁知她却把三个指头捏在了一块儿。台下大呼:“停住,停住!”戏班负责人出来问:“戏主,怎么了?”台下人质问,“你用的是啥锁?就是纸锁,三个指头也不能捏在一块儿,应该有个缝呀。”戏班认错了。三天唱完,不给戏价。戏班负责人说了不少好话,赔了不是。戏价呢,当然没少分文。
    正月十九在东后场唱戏,一个戏迷来打炮——想参加唱一场。这场戏是“马武杀王腾”,戏迷扮演王腾。王腾是算卦先生。当马武见到王腾时,一拍王的肩膀,喊了声“先——生”。王腾是一介平民,见了山大王马武(此时尚未归顺刘秀),是非常害怕的。他的表演应该是:扭回头,见马武,装作害怕的表情,两手下垂,颤抖着唱:“爷爷,吓杀我。”可是,戏迷表演的是:转过身,见马武,两个食指在嘴上挽了一下胡须,说:“你是马武?”台下人大呼:“打回去!”结果又换了一个人扮王腾,才将戏唱下去。
    在鲁庄戏台下看戏,规矩是非常严格的。在祠堂看戏,拜台上是妇女的场所,拜台下是男人的场地。在其他台子上唱,也是男女有别,丝毫不许混坐。男场儿与女场儿之间,自觉地留有二尺宽的间隙,既便于行人,也是分界线。自家人看戏,也是男人送妇女进入女场儿后,男人进入男场儿看戏。真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即使是夫妇,也不能同坐一条凳子在女场儿看戏。违者,会遭到打罚。我村有个在外地干工作的人,思想较开放。他回村来,下着裤头,上穿背心,夫妻二人同坐一凳,在女场儿中看戏。不一会儿,有人来对他说,外边有人找你。他随来人出去。刚到外面,几个人不由分说揍了他一顿。打完,人散去。为什么被打?这人还一头雾水呢。他心中不愤儿,第二天去找他姐夫,诉说被打的事。他姐夫说:“白挨,谁叫你坐在女人窝里呢?这可不是城市。”这人哭笑不是,自认倒霉。

; _" S1 l  s( a+ ?$ N$ J/ X
鲁庄戏独压群芳
    一九五六年,孝义镇物交大会请了四五台戏前去助兴。我村剧团也被邀请,最初安排到镇中心剧院,后又换到镇南村边的戏台上演出。给人的感觉是,东家有些凭戏装取人,也不相信土里土气的农民业余剧团能唱出什么好戏。我们没吭声,认为只要戏演得好,在哪里唱都行。酒香不怕巷子深嘛。
    第一天上午,我们部分演员没到,司鼓人也没到。认为头天上午是“三出头”,只要赶上唱就行,晚开会儿戏,没有啥。先去的人已经把台面布置好了,人不到,是相当着急的。看戏的比我们更急。这时,从台下上来了一群人,催着说:“开戏吧,开戏吧。”我们解释说: “司鼓人和拉弦子的人都没到齐,稍等,就开戏。”他们说:“没关系,在孝义镇要三五个鼓板、拉弦子的人,有的是。化妆吧。”说话间,一个人坐在司鼓人的位子上,另几个拿锣、钹打了起来。这叫“打头动”,等于告诉人们要开演了。另几个人自己摘下胡琴,定了音,唧唧咕咕拉了起来。他们得意洋洋,傲气十足,并连催:“化妆,化妆!”剧团人员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伸头向南边路上望望,不见自己人来。无奈命人化妆,交待慢点化,拖延时间以等人来。迟到的人终于赶来了,大家催促说不要歇了,赶快打鼓。司鼓人杨得申替下孝义的人,挽袖扬锤,咚咚、嗒嗒,锣钹齐鸣,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忽响忽停,鼓点快,节奏齐,振奋人心。孝义的司鼓人点头称善,自愧不如,下台而去。几个拉胡琴的也自动放下胡琴,离开了。只有一个拉头把弦的人,不想松手。我村兰某走到他跟前说:“拿过来吧。”毫不客气地夺过胡琴,递给了杨林。
    上午的戏给人留下了好印象。下午开什么戏呢?大家商讨后决定唱“盗宗卷”。这出戏的主演是姚本庆。他嗓子亮,吐字清,架势好。下午,轮到本庆出场的时候,他在后台先喊了一声,这是出场前先唱一声。台下立刻爆发出一阵掌声。下午戏演的好,晚上观众大增,比下午的观众多的多。
    起初,孝义人真有点儿瞧不起鲁庄剧团。茶水供不上,要领席也难。给了几领席,也是少边没沿儿的破席。夜戏唱罢,孝义镇的村干部来到鲁庄剧团,说群众反映演的好,并检讨照顾不周,请求原谅。后来提出,村民们希望把后两天的戏单排出来。剧团答应了。第二天,孝义村派专人来督促生活服务。剧团的饭,安排由多家村民负责供应。到吃饭的时候,有专人在门口检查饭菜质量。饭好,掂进去。饭不好,掂回去重新做。有一位老太太来送饭,把门人掀开馍篮一看,是玉米面饼子。当即发了火:“送这饭对不起人。戏唱得多好!吃这饭顶不下来。再换。”老太太解释说:“给我说的晚了,家中没面。中午送好的。”把门人说:“不行。肉包棚下有包子,不会去买?”老太太只好照办。
    第二天、第三天看戏的人是与日俱增,场子几乎容不下了。若不把台子换到这空旷的野地里,仍在剧院里,还真挤不下呢。
    注:本文根据兰灿的述说而整理。
: v! @  N* s2 h* r
玩儿的离谱儿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人们的玩耍也有着巨大变化。上两代人,那时没有电影、电视,更谈不到电子戏。但是,他们也想尽办法去寻找乐趣。今天听起来真有点吓人。
摸东西。年轻人在晚饭后聚在一起想点子玩,把一个人的眼蒙上,让他摸本村某人家的大门,或指定的街衕里的一棵树。当然是越偏僻越好。有一次,指定让姚某去摸的是野地里的一棵树,西门外的这块地有九十亩大,中间有棵柿树。姚某还真的摸到了。
转寨墙。一年冬天,刚下罢雪,晚上几个年轻人在南寨门内看守寨门的窑内闲谈,炉火熊熊,暖气烘人。兴头正高时,姚甲突然说:“谁敢赤肚子在寨墙上跑一圈,我买二斤肉请客。”“天哪!跑一圈,最少也有五华里。够呛。”“冻不死,也冻半死!”大家都不吭声了,没人敢应。沉默了片刻,姚乙开腔了:“你说的算不算数?若算数,我跑。”甲说:“当然算数。”几个人鼓动乙说:“跑,挣他二斤肉。”有人说:“我担保,他不买,我买。”不知是骑虎难下,还是真有把握,姚乙果真脱光衣服,只穿一双鞋,上南寨墙,开始向东跑去。几个人尾随,一则作证,二则保护乙。东寨门低,跑到这里要下坡。乙怕跌倒,坐在雪上滑了下来。经过东门、北门、西门,一直跑到南寨门,顺坡下来。此时乙冻得嘴唇发青,浑身发抖,一下子摔倒在窑门前。几个人赶快把他抬到床上,发现屁股沟内的雪还没融化,替他抠了出来,盖上被子,有人给他揉搓。甲输了,只好买来二斤大肉、粉条及佐料。直到大肉顿粉条做成后,乙才慢慢恢复过来。众人赶快给乙盛了一碗,让他暖身子。
装死人。蒋冯之战后,南庙的胤宿殿内,一口棺材内有死尸尚未埋葬。一天晚饭后,几个年轻人在南饭铺内闲谈。东拉西扯,天南地北,从古到今,鬼怪神异,想到什么说什么,反正不报税。忽然一人对姚二旺说:“都知道你胆子大,你敢把饭抹在胤罕殿死尸嘴上吗?若敢去,真是胆大。不敢去,就不要说你胆大了。”二旺说:“敢。”“好,弄点饭,你去抹。你回来后,我们几个人再去验证。”二旺果然弄了点饭,掂上灯笼出去了。二旺嘴上说不怕,走进胤宿殿,心里总觉有点发毛。他掀开棺盖,抠了点饭,抹在死尸嘴上。死人竟张嘴吃了。二旺一惊, “娘啊”大叫一声,摔了饭碗拔腿就跑。死尸岂能再活?那是一个叫大丙的人,趁二旺弄饭之际,溜进殿内,躺在死尸上面。二旺把饭抹到了他的嘴上,他张嘴吃了。二旺前面跑,大丙在后面喊:“二旺,是我,不要跑。”二旺拼命跑到饭铺时,脸色吓得蜡黄蜡黄,嘴里不停地说:“吓死我了,吓死我了。”大丙随之也赶到饭铺。众人问明原委,皆捧腹大笑。
注:二旺、大丙都是化名

& Y, f$ u; n+ O& n( K  l$ \
大碑楼
    我家最初也是贫无立锥,穷困潦倒。到我曾祖父时,已成富户。特别是到我祖父辈时,我大爷精通农业,善于理财,是个治家能手,家中已拥有土地八百余亩,是个大富户了。可是家中几代都没有读书人,老人为之叹息。
    兴学育才乃我曾祖父之志。我大爷天元公承父志设置塾馆,延请老师,广收学生(大约有二三十人),不收学费。教师薪俸皆有我家供应。多少年后,村人感谢我家办学的好处,给我大爷树了一通路碑,碑高2.4米,宽0.94米,厚0.27米,碑帽高1.5米,碑座长1.2米,宽0.75米,厚0.4米。该碑树立在南寨门外,坐东面西,有碑楼护碑。碑楼高约10米,四角挑檐,挂小钟四个,顶上五脊六兽,脊鱼海马点缀脊上。碑楼正面呈拱券形,门下面有三根石栏,高1.5米,石栏杆有二十公分见方,左右二根上头各雕一个狮子头,中间一根上头雕甜瓜形。碑楼对文为:“学子莘莘蔚成仁里,吉人蔼蔼是谓德门”,横额为“兴学育才”,是清朝翰林院编修赵东阶写。碑正面:太学生姚含三先生懿行碑。碑后面两边为十二个立体图案,雕刻的是“大舜耕田”“羲之爱鹅”“渊明爱菊”等人物画。碑文为:
    太学生姚含三先生懿行碑
    姚含三先生兴学记
    姚君名天元,字含三,巩县鲁庄人。鲁庄,古桑林,商汤祷雨处也,土沃而习犷。君父庚亭公家贫力学。尝曰:“转移风俗,吾辈责也。”因课君力耕,设私塾于家,以教其乡人。君兄弟披星戴月,以治田亩,变瘠为腴,富甲于里。里中游惰子啧啧称颂,骎骎然尽趋于陇亩矣。君性倜傥,里之婚娶丧葬率假资于君。君未尝苛责子母。遇贤者敬之,遇懒督教之。又习堪舆、家言。岁时伏腊,金鼓镗鞳,倾都出游。君则携侪辈遍历阡陌,指可葬处以安故人。曰:“吾终岁劳苦,今抽一日暇为诸公了此事,不胜于观优耶。”君父殁,君延师开塾,积之十经不懈。会国家功令,凡捐设学堂者,例得请奖。里人欲以君事上闻。君愀然曰:“此先父志也,敢掠君之美以为己功乎?”君之里人醵资泐石,不远百里请余为文,以纪其实。余既嘉君之善承先志,不忍重违君里人之请。是为记。
    □□士  成皋  赵国光敬撰
    翰林院编修  成皋  赵东阶敬书
    陕西延川县知事  刘济南篆额
    中华民国八年岁在己未嘉平月上浣
望乡楼
    望乡楼,位于巩义市区西南30公里处的鲁庄镇鲁庄村南100米,南为嵩山余脉,东为曹河流域,西为桑沟河,周围是民居,面积55平米。创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望乡楼的准确名称,众说纷纭。多数人倾向于“望乡楼”。据传,夹沟村(另一说为小相村)一女出嫁到鲁庄村,久不见娘家人,甚念家乡,积思成怨。婆家知道后,即命匠工建此楼以供儿媳望乡宽怀,故名。另一说为望娘楼,故事情节大同小异。第三说为“望夹楼”,说儿媳娘家位于夹沟,故名之。最后一说为“望月楼”,因楼高耸接月而名之。
    望乡楼修建于一平台上,坐北朝南,石砌楼基,青砖白灰筑砌楼体,高18米,宽9.5米,进深5.75米,墙厚0.9米。蓝瓦硬山楼顶,砖仿木结构,方椽楼檐。其四层,可通过0.73米宽的特制木梯上下贯通。进入院中,沿三级石阶可进入楼内,底层为圆券楼门,素面无雕饰。二层面南一门,门旁各有一方窗。三层面南一弯形窗,东西山墙上各有一小圆窗,以便主人观瞻。中间窗稍大,上面砖雕“瞻日望云”四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02:41:25 | 只看该作者
姚青璞 1929年生于鲁庄镇。1949年任小学教师,1954年调入北侯中心校,1978年调入初中,历任小学校长、初中教导主任,中学一级教师职称。1985年、2010年两次组织续修族谱。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2-11 13:3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12-11 13:50 编辑
5 s' X7 ~; M1 y" {* }$ A7 B
姚义宽 发表于 2013-12-11 01:51, R/ m, j9 M6 T
鲁庄唱戏    自我村成立戏班以后,我村就成了戏窝子,也出了个妇孺皆知的名演员姚涛。比姚涛晚一点的名演 ...

+ ?/ x  @8 c% j9 }/ z0 k6 Z, h5 ]' N
2 `. h  l8 d0 K4 r. G9 ?. K9 F        乡土故事或掌故,写出来和发出来,很好。谢谢青璞和义宽宗亲。- U6 O8 i9 T7 m$ ^

/ o4 ~+ ^( X, E& n+ n
& l- H; E- P7 @                                                              施舍一双鞋- x' K  j: m' Y2 o
回来(去)吧?(,)(又)不甘心。0 t' n& b& i, b
你送我一双新步(布)鞋,还记得吗?
5 ~2 }! }& L  {! u, O3 J四庚一一告知(,说):“我正苦无办法,却遇到你,替我想想办法(吧)。”
; o/ X; z  I( C4 l# o+ u; H1 _没等四庚还(回)过神不(来),来人起身说:7 D" u  p5 p6 {9 f
”真是丈二金钢(刚)摸不着头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t. m# _& h" h! [' D9 i 夜戏接近尾声(时),这些乞丐向台子围来。. R4 ~* x. B- q2 i

; ], Z) e. Y) }! u6 q- i! _* @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3-12-11 13:33' [( H7 F* `% m& B. w7 V
乡土故事或掌故,写出来和发出来,很好。谢谢青璞和义宽宗亲。
, L" M" x/ f. J" S3 |
    呵呵,您指正的是!恐怕这样的毛病还多着呢。0 T8 J8 }5 s3 m- x* a1 I
    青璞宗亲是个有心人,很重视乡村文化资料收集。《巩义敏祖姚氏族谱》中收录的姚尔申诗文,就是他抄存下来的,原稿已经找不到了,也没有其他抄稿。看到他写的《鲁庄轶事》,我感到这些故事很有流传价值,是后代人了解先辈生活和思想的窗口,就想帮他电子化。他想找人帮助改改,我不善文,只能帮助录入,粗略地理一理,没有能力改更多。期望大家帮助改改。差不多时,再做成书,家人、村镇、地方文化机构都可以方便地保存。
' j; A# B' H' e* h#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2-15 11:10:13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各地多有义宽和青璞这样的有心人。
- v# H: T7 Q8 b5 N$ @) {5 G' v+ {     乡土资料和宗族文献很珍贵。已将此帖名记住,得找时间全读。像楼上的故事,不少是可入谱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18:12:07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乡土资料有入谱价值。《东大寨之战》、《大碑楼》、《邓伯道与鲁义姑》等已收入敏祖谱中,《姚四庚》、《百蟹图》等将收入钦祖谱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7 19: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