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述编 陵庙祭颂 舜帝与舜陵(节选) 罗文华 九疑山 ,又名苍梧山 ,因有九峰耸立,使人疑惑难辨,故名。九峰中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古楼、朱明、箫韶八峰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又如千帆竞发朝舜源峰奔腾而来,真可谓“万里江山朝九疑”。舜源峰南五里处,有一座耸立在盆地上的石山溶洞,相传汉代学士在此得十二支玉琯,故得名玉琯岩。九疑山的最高峰是三分石(又名三峰石),在宁远县城百里处,三石并立,峰势险峻,高耸云天。舜就安息在这万山丛中。具体地址,历史上有几种说法:有的说在女英峰,有的说在三分石,有的说在玉琯岩或舜源峰。明洪武初年在舜源峰下修建舜庙,庙的后楹立有“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 自古以来,历代都对舜陵按时节岁令,遣官致祭。史书记载,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在视察南方时遥祭九疑。明清时期规定每年春、秋二仲月上甲日,县令具牲帛诣庙致祭,遇到改元或国家其他大庆典,皆派遣翰林等官员特祭。乾隆二年规定祭礼银一百五十两,其旧额银四年裁给陵户工食(看守舜陵门子工食银一两);后来门役因缺少钱粮散去,就改置膳田,附于太平乡册尾,杂徭俱免,改用僧人守陵。民国时期曾以退役士兵唐某担任守陵工作。 祭陵时,上供的祭品近三十种,除用整头的牛、羊、猪作牺牲,收拾干净、囫囵陈献外,还有用牛、猪、鹿、兔肉和鱼、玉米、小米、大米、枣、栗、菱、榛、麦、笋、青菜、韭菜等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祭典中还伴有歌舞,一般由附近乡村的瑶族少女来担任。张修府《陪祀舜陵纪略》说,光绪元年,遣官荆州副都统穆克得布致祭,告诉舜帝,今天下已改年号光绪,新天子登极了。该都统由宁远县城往舜源峰,途经太平铺,受到南路瑶邓、盘两姓瑶总率领韭菜、母江、小江、湾江四源瑶族男女的欢迎。致祭结束后,官员们退憩朝房,由南路瑶的瑶总率领四源的三十二名瑶族歌女入场,这些十四五至十七八岁的未婚妙龄歌女,锦帕盖头,彩衣绣裳,佩戴着自制的银耳铛、银衣扣,光艳照人。本来按“舞羽格苗”之意,这些歌女们是在致祭时陈列阶下,这次却用来承应长官。先由两名瑶族儿童用手击打着长约三尺的细腰鼓跳跃向前,歌声应节而起,一些瑶女吹着笙笛伴和,柔音曼节,颇有风韵。唱完三阕,按例赏给银牌、银花钱、布匹等物品,歌女、瑶童们罗拜欢踊而去。据载,宋朝朱熹、明朝管大勋均著有祭祀乐曲。朱熹的《虞庙乐》是“皇朝为兮山之幽,翳长薄兮俯清流;渺冀州兮何有,眷兹土兮淹留;皇之仁兮如在,子我民兮不穷以爱;沛尊兮肥俎,九歌兮韶舞;嗟莫报兮皇之佑,皇欲下兮俨相手,烈风雷兮暮雨。”歌词渊雅,不知瑶女们歌唱的是这首歌词否? (《民族论坛》1998年第2期) " g; A) Q1 V1 z G6 C0 @4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