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接姑姑迎娘娘”传说圈内部写本选录 王 尧 一、 吴克勇《二姑姑庙揭秘》 (收入罗兴振主编《舜耕历山在洪洞》,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09年,第301页) 说起二姑姑庙,羊獬人上至皓首翁缺齿妪,下至稚子小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论老幼都能说出其座落、方位及其建筑规格,内外勾陈。若问其庙建造由来,不论老少,不是摇首不答,便是张口结舌。间或有强应者,也未必知其所以然,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相传二位姑姑嫁到历山后,每年三月三回娘家,沿途总是访贫问苦,察询丰欠。有一年,姊妹二人从历山下来,大姑姑坐于车上,二姑姑骑马提枪并车而行,艳春三月花香鸟语,麦苗返青绿柳吐翠。二人欣然,踏青而行,一路说说笑笑,毫不惬意,俗话说情悦路途短,意烦道儿长,天交申酉到了临汾屯里桥头,晚霞烧天,鸟鹊归巢。大姑姑摧车竟过,二姑姑始按辔缓行。行之间,忽见河谷凉风卷着土腥,扑面而来。俯视河水,腐草白沫,泥沙俱下,风浪激荡,隐隐上涨。她自思此际时令尚早,还不到汛期,河水缘何上涨,不是上游降雨,便是妖物作怪。倘若洪流暴至,两岸居民必然受害,而今过河即到娘家,可让姊姊去省视二老,我去上游察个究竟,想罢骑马追上姐姐,具道其意。娥皇闻言,从妆盒抽出一支信香递与女英说道:“贤妹欲去察究,姊姊赞同,但天色渐晚,恐有不便,且付汝信香一支,若无它故,不可焚烧,如遇麻烦,点燃信香,愚姊则来助你,切记、切记。”女英接香谢过姐姐,姊妹分手,各行其事。 不说娥皇回家省亲问安,当说女英提枪策马溯汾而上,直到赵城辖区东侧沟里、湾里、西侧安定地方,一桥飞架东西,桥头之上不知何物,只见其头不见其身,眼似金灯,闪闪发光,浪头弄潮,河水如截,随其平升。二姑开启天眼,仔细观瞧,见其物不走,其水不流,方知其乃水蛟。水中若出此物,必致水患。这种东西疑心最大,从不在桥下孔中潜行,而是聚水越桥从上而过。二姑姑观看明白,心中有数,下马扎枪,拴住马匹,抽剑在手,抛起一方手帕,化作一朵祥云,冉冉而上,待云与浪齐,身高蛟头,喝声:好孽畜,安敢如此。声落剑到,直望胫项砍来,老蛟见有人犯,张牙舞爪来搏,同时运用本等的伎俩,卷起浪头,向二姑姑盖来,二姑姑掐定避水决,风浪不能侵。人蛟会战,搅得波翻浪涌,老蛟齿爪并用,头尾缠绞,使出遍身解数,以图一逞。二姑姑腾叱挪移,气运丹田,剑走偏锋,智杀巧劈,老蛟猛扑,二姑姑滑翔,擦身之际,二姑姑伸手揭下老蛟项边一片红鳞,老蛟负痛,大叫一声,甩尾掀起巨浪,思欲乘机潜逃。二姑姑瞅准时机,挽了一朵剑花,向蛟腹部狠扎,老蛟腾避,肋中利刃,化阵烟云带伤逃遁,刹时风平浪静,泥沙渐沉,河石不滚。到燕家堡地方一石俱无,后人名其地石止。老蛟去远,二姑姑追之不及,按落云头,收了锦帕,乘马而归。此时天尚甫明,二姑姑在村外蒲草地上,将息假寝。 早说大姑姑与二姑姑分手后,刹时到家,尧王在朝未归,大姑姑拜见慈母,母女相见分外亲近,散宜氏见娥皇独到不见女英,询问原因。娥皇具道其详,其母方才放心。母女二人促膝谈心,一则有说不完的话,缕不清的情。二则女英未归,虽知其艺高心细,毕竟夜半更深,为母为姊,怎能不吊胆揪心。因此母女二人坐以待旦,天将拂晓,母女二人心焦意躁,再也坐不住了,于是起身后槽牵马,各执器械,直奔汾河滩,准备沿岸分头去上下游寻找,不想却惊动了村民,青壮男女也一起出动。及到汾河滩,熟睡的女英被噪踏之声惊醒。母女三人同诸多村民一道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二姑姑把战蛟驱魔息水患,身体困乏,野外休息之情讲了一番,散宜氏和大姑姑以二姑姑为民除害深感欣慰,众村民为免受灾害而感激涕零。 二姑姑到家,更衣用饭后,对其母散宜氏说道:“昨日与姊姊分手后,巡察河道观测水势,见两岸村民涉水渡河甚为不便,自思着能勘察地理位置筑坝架桥,秋夏以船渡人,既可方便民众,又能减少危险,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因此,稍事休息,便去办此事。”二姑姑说罢,未等其母表态,却得到大姑姑的首肯,同时提出姊妹二人同时出发,大姑姑下行,二姑姑上行,上至石止,下至泊庄,勘察定位,知会村民,乘时造桥,以利通行。 通过两位姑姑的实地考察,选定燕家堡(石止)、洪洞屯里、李家庄、洪段、公孙堡、西李村、临汾屯里(韩村)、西芦曲、马务、泊庄等十处桥位因地制宜,辟为渡口,这样既方便交通,又保证了安全,深受群众赞许,赢得人民的尊重。后人为感二姑姑降魔驱怪之恩,创意架桥益民之德,便在其当年歇息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小庙,人称“二姑姑庙”。从此以后每年二姑姑回娘家都要在此住上一宿以察民情。但因年深日久,鲜为传说,今人附会而产生多种说法,也不足为怪。但在汾河渡口上,不知源自何朝何代的古联:“远迎近送逍遥过,进退连还运道通。”横披“润泽滨汾”。却颇有深意,耐人寻味。
! U6 N$ S3 T* }6 n/ {1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