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舜妃的传说 王德英整理 神话传说中的湘江女神——湘妃、湘夫人,本来是古帝王唐尧的爱女娥皇、女英二姊妹。帝尧命妻虞舜后,夫妻情爱甚笃。虞舜晚年,南巡三苗,崩于苍梧。噩耗传至京都蒲阪,娥皇、女英二妃急命辇仪起驾南进,以求守夫之灵,尽妇之道。二妃的节义行为,载入史册,流传于民间,演绎出许多神话、传说…… 一、千里殉夫 娥皇、女英二妃赶至苍梧,见舜帝遗容,昏倒灵前,待侍者唤醒,已是午夜。二妃盘坐灵前嚎啕不止。忽听天空鼓乐声喧,又见二黄衣侍者近前稽首,口称娘娘,且说:“湘君宣娘娘见驾,面谕要事。”二妃惊疑不解,又不觉随二侍者趋出。只见面前黄盖下面端坐舜帝,两旁卫队森严,威仪一如生前。惊愕间,正要展拜,忽见舜帝降阶至前,手抚二妃慰言说:“爱妃莫要悲伤,吾世间功德业已圆满,今接玉帝圣旨,已就湘水神职,可葬我九嶷山下,以便厮守。”待要详问,景物全失,只有暗淡的灵灯照射下的舜帝灵柩。 第二天,娥皇、女英二妃传下懿旨:“遵先帝遗诏,定九嶷山为陵寝,着执事臣僚即刻赴湖南办皇陵事宜。灵驾不可久厝苍梧,亦当尽快起灵进发。” 广西苍梧离湖南九嶷山一千八百里,帝舜的灵驾起动后三天才上了正路,因为护灵队伍延续足有八百里。一路上,娥皇、女英二妃不乘车辇,紧扶灵柩左右,一步一哀嚎,两步一啕哭,直哭得臣僚泪迷双眼,侍从双足难举,江河发出悲涛,山川为之低头,百兽前来护灵,千鸟灵前开道。灵驾走了足足四十九天,方到九嶷山下。 停驾后,娥皇、女英二妃在执事臣僚的导引下,遍查灵寝的布局及细微构造,甚感满意,即发懿旨:“择吉举行舜帝就寝大奠。” 举行国奠之时,全体舜帝臣僚均见二妃守在灵柩之侧,并鱼贯扶柩致哀时均与二妃或交谈或致意,可是发引时却不见二妃踪影。问及下人,有的说:“似见二妃向灵寝走去。”有的说:“见二妃步入湘水……”总之娥皇、女英二妃不殒而失,遂有二妃成为湘妃、湘夫人的佳话。 二、斑竹传奇 娥皇、女英二妃扶舜灵柩向九嶷山进发的路上,侍者见二妃哀切又不肯上辇,就砍下两根竹杆交与二妃以为扶杖。二妃一手扶柩,一手拄杖,一步一嚎,两步一啕地向前行进。二妃啼血的眼泪滴在大地上,土地遂变殷红;滴在竹杖上,青青竹杖留下斑驳的血印。二妃哭夫的真情,使血红的泪水有了灵性。湖广的红土地肥美松软,由是“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从此始兴;青竹留下斑痕,又产生许多经世传闻…… 舜帝陵封口竣工后,执事臣僚将二妃所拄留有泪痕的竹杖插在陵旁,以示对二妃情笃的纪念。据传说,至今湖、广、冀、豫等地人死后孝子要拄哀杖,伏三时将其插在坟头上的习俗便是从此沿传下来的。 舜帝陵前的两根竹杖奇迹般地成活了,而且枝繁叶茂,那留有二妃泪痕的斑点在翠绿的竹竿上殷红闪光。后人称斑竹,因源于湘地又称湘竹。这斑竹神奇得很,有好事者,将其移于苍梧,遂为当地名产,移至舜都蒲阪及故里负夏,又为北方景观。 用斑竹篾编织的器皿,蚊蝇远避,蟑螂不近,加之斑驳美观,数千年来一直为远播南洋及欧亚的珍品。若盛食品就是三伏天不腐亦不馊,斑竹帘更著胜名。 相传,唐代瑕丘有一名叫巧姑的姑娘,心灵手巧,能用斑竹篾编织各种巧夺天工的器皿。所织竹帘更为神奇,因为她用竹上斑痕巧对娥皇、女英的倩影。远看二妃飘然欲下,近视则端庄秀丽,堪称绝代。有曹州太守姚某差人以千金全收巧姑竹帘,挂在后衙各室门上,以为装点。入夜,姚太守朦胧中被二公差带至一金碧辉煌的大殿。姚太守不知是阳间还是阴曹,因此跪在那里,不敢抬头,不敢展目,听候发落。从殿上走来一位女官手点姚太守额颊数说:“小小州官,敢让皇后、娘娘与你伺门守户,该当腰……”斩字尚未出口,就听殿后传来“莫伤吾孙”的声音。女官急退,稽首听命。玉佩叮咚声中,由八位彩女导引出两位贵夫人。二夫人殿上落座,即命给姚太守松绑,并令看座于殿上。众侍卫及宫娥正在惊愕迷惑中,只听上首夫人说:“汝等不知,此(指姚太守)乃我八十一代嫡孙。”又指向姚太守正言说:“汝为一州父母,本该励精图治,造福于民,岂能侈逸?想你源祖舜帝年二十以孝闻于诸侯,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贩顿丘无业不精,住负夏又三年成都,以故方践天子位。汝不读圣贤书乎?今姑且不念不敬之罪,望儿好自为之。”姚太守正要谢罪认宗,景物全无,醒来尚觉梦境在目…… 三、湘妃省亲 相传虞舜死后被玉帝封为湘水之神,称湘君,娥皇称湘妃,女英称湘夫人。湘君在位,亲政躬职,从不稍怠,加之有湘妃、湘夫人辅佐,把江南水乡治理得风调雨顺,物阜禾丰。一日湘君与二妃在龙宫闲话,谈及黄河水患,不觉泪下。二妃忙问:“何故悲伤?”湘君说:“昔践天子位后,曾命弟象守负夏并嘱赡养父母,代尽孝道。怎耐象忤逆,早离父母之邦。近闻水患,怕是坟茔难存啦!”说罢涕流满面。二妃闻言亦生哀情。为宽君心,齐说:“君主且放心事职,臣妾可代为省亲,以尽孝道。”湘君虽觉宽慰,但直摇头,且说:“慎终追远,祭灵守墓乃人子之道,岂能让爱妃代之?”二妃笑说:“侍孝翁姑为妇人四德之一,今妾去,既代君行孝又全妇道,岂不两全?”湘君顿首应允,遂备辇仪。 东汉初肇,仲春一日瑕丘清虚观道长李常清正与瑕丘令钟离意品茗对弈。忽听笙乐齐鸣,二人慌起,齐说:“皇后、娘娘驾到。”伺童茫然,不解仙家之语,二人足未出屋,銮驾已至山门。道长、州令跪迎,延入清虚观正厅。湘妃、湘夫人落座便说:“今方来,只代君省亲扫墓,顺看故土黎民,尚烦州令及道长张罗。”钟离意忙跪奏说:“太上皇与太上皇后之墓冢原本完好,昔于元光时河决瓠子没于黄患,今陵寝处仅存两株巨柳可证。”湘夫人说:“算来,河患尚有两千年延期,插柳留址之法当教黎民效仿,以使子孙报本展祭。”黄河流域坟头植柳的习俗沿袭至今。 故老相传,大祭这天,瑕丘西北热闹非凡。但黎民仅闻其声,远见一片红光,却无缘近睹实况。先是,唱道声、起辇声、马蹄声……声传四野,继是鼓乐声、鞭炮声、司仪呼喊声……声震耳鼓。黎民闻声相望,只见瑕丘西北,神光四射,整个瑕丘一派光明。午时一过,顿见祥云突起,向南方缓缓移动。众见云端上华盖紧罩,辇车缓行,宫娥护辇,侍卫前导、后卫。似见湘妃、湘夫人揭凤帘向万民致意……转瞬,大地恢复正常。后来,乡人于瑕丘清虚观后建二妃祠,塑湘妃(娥皇)、湘夫人(女英)金身于正厅,以志其事,再表虔敬之心。 (《舜帝传说》,香港天马出版社,2006年)
! m+ u8 e$ T# f7 k( {6 m
( t0 R/ a. Q. u, _- P1 T" \$ n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