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濮阳舜迹(节选) 胡立秀 2005年7月2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帝舜文化研讨论会”,使帝舜故里在濮阳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同。 1.帝舜出生地——姚墟 《风土记》:“舜,东夷之人,生姚丘。”《孝经·援神契》:“舜生于姚墟。”关于姚墟的记载,《括地志》云:“姚墟在今濮州南。”清光绪《濮州志》云:“姚墟在濮州东南。”《中国地名大词典》云:“在山东濮县南。”根据史书记载的地理位置均在今濮阳县徐镇一带。 2.帝舜躬耕地——历山 “耕历山”是指耕作在历山一带。“历山”究竟在何处?《清光绪·开州志·地理篇》云:“历山,按《史记》:春秋时为卫地。”《尚书大传》:帝舜贩于顿丘,就时于负夏。又按虞舜《思亲操》云:陟彼历山兮崔巍,河水洋洋兮清冷。今东郭里有虞帝庙,其地相传为古历山。东郭里即原帝丘城之东郭,今为胡状乡东郭集一带,史书记载古为洪洋山东麓余脉,称为历山。 3.帝舜迁居地——负夏(瑕丘) 《史记》“就时于负夏”,《左传》、《孟子》曰“迁于负夏”,《尚书大传》“就时于负夏”是史料记载最统一、最频繁、最值得考查说明的地方。是舜居住、活动时间最长、最根本的地方,因为在舜的一生中,从小外逃、三十岁被尧委以政事,六十一岁继尧为天子,八十三岁权交大禹,百岁时南巡三苗卒于苍梧,葬于九嶷山下。舜生长、居住、活动的中心地区是负夏,是舜帝当之无愧的故里。大量史料证明,今濮阳县城南18华里瑕丘即上古负夏。《史记》云:“负夏春秋时为卫地。”《中国地名大词典》、《河南大词典》、《古今地名大词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一致记载“负夏”即“瑕丘”,位于濮阳县城东南18华里处。《澶渊旧志》、明嘉靖《开州志》、清光绪《开州志》、清光绪《开州乡土志》也一致记载,瑕丘,即负夏,位于濮阳县城南18华里处,高五丈,纵横十五丈。《檀弓》载公叔文子与蘧伯玉曾一起登临瑕丘。此外,考古学家在负夏考察发现,有大量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足以佐证《史记》中所记载舜居住地“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繁华景象。 4.帝舜渔猎处——雷泽 《山海经》卷十三《海内东经》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淮南子·地形训》曰:“雷泽有神,龙身人首,故其腹而熙。”《山海经》所说的“吴西”应指古代昆吾国的西部,因“吾”“吴”古音均在鱼部疑组,故相通假。濮阳夏时为昆吾国,所以吴西所说的雷泽指古昆吾国,在今濮阳县境,不是应指春秋时的吴。因苏州古称吴,春秋时期吴国在这里建都,得“吴”较晚。而早于春秋而得名的,就是《山海经》的昆吾国。因此,雷泽在吴西,即今濮阳之帝丘西的繁渊,又叫澶渊,《山海经》里又称沈渊。宋开宝四年(971)黄河决口南去,彼此废为大陂,又名澶州陂。 5.帝舜制陶处——大河之滨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陶河滨。”《墨子·尚贤中》谓:“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尚贤下》又说:“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河滨也是虞舜渔牧之处。商代以前的黄河从濮阳境内穿过,自南而北,先流经濮阳县子岸乡故县村西,再流经濮阳市南郊戚城以西。直到春秋时期,戚城仍位于黄河下游东岸,谓之“河上邑”。传说中虞舜制陶、牧羊、渔猎的河滨,在濮阳境内的古黄河东岸。 (《龙乡帝都——濮阳》,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2006年)
" ~1 `3 W# o3 c8 n
( {+ `: r+ d: y% P7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