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邑舜迹地名漫考(节选)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1 00:2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安邑舜迹地名漫考(节选)
王雪樵
安邑之说
安邑缘何称“安邑”?清季邑人郭带淮《禹都安邑考》说:“邑以安名,志安君也。”接着又问:“谁邑之?禹邑之也。禹为谁邑之?为安舜而邑之也。”那么,“禹何为而安乎舜?舜始封虞,暮思旧邑,禹乃营鸣条牧宫以安之”。联系古史所说“尧舜禹三代递相禅让,夏受命于有虞”和《竹书纪年》关于“()四十九年居于鸣条”的记载,可知禹为安置舜晚年生活而营造鸣条牧宫不误。邑以“安”名,志“安舜”也,“逮舜禅禹,禹即建都于此”。这就是“安邑”地名的由来,或许亦即史籍所说“舜都安邑”“安邑为舜旧都”的真实涵义。
余林村之说
舜陵之北有余林村。《运城县地名录》称:“该村位于舜帝陵以北三公里处。舜帝号虞,因与虞陵为邻,后演变为余林。”按,此说颇有道理,“德不孤,必有邻”,与虞帝为邻亦是吉兆,以“虞邻”为村名亦可体现圣人教化作用。然而从“余林”与舜帝陵庙紧相毗邻,而古之舜陵面积颇大来看,“余林”亦可释为“虞林”之别写。盖古圣人之陵称作“林”,如曲阜“三孔”之一的“孔林”,实即“孔陵”;洛阳之“关林”亦为“关陵”之又称。故“余林村”或者原本即是“虞林村”,是将陵、庙、林作为一体观的。此可聊备一说。
太方村之说
“太方村”。《安邑县志》称:“太方,古名虞城。”如前引述,《竹书纪年》“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舜帝碑文》:“舜暮年思居旧邑,禹乃营鸣条牧宫以安之。”《伊训》亦曰:“造攻自牧宫。”故笔者以为,此“虞城”很可能即是虞舜晚年所居“鸣条牧宫”所在地。又,太方村南有“扬余村”。《运城县地名录》称:“据传说该村原名东药工、西药工,后人叫洋宇。因此名叫之不顺,故改名扬余。”今案,此村既近古虞城,则“洋宇”、“扬余”当系“扬虞”之讹,其命名取弘扬虞舜精神之义,与陈胜国号“张楚”、金将娄室所屯称“张金”取义略同。且该村原有“药工”之名,“药”当系“扬”字河东方音俗读直写,“工”当系“宫”之伪写;“药工”即“扬()宫”,且分为东西两“宫”,更可坐实“太方”为“古虞城”,即虞舜之“鸣条牧宫”不误。
冯村之说
鸣条岗腹地有一大镇曰“冯村”。村以何而名?《运城市志》谓该村“为夏商时代的古老村落”。此说法虽不够明晰,但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即表明它是由上古三代历史衍化而来的一个地名。循此思路探求,再将该村名放在鸣条岗上舜迹林立的大背景下观照,笔者认为,“冯村”很可能是“诸冯村”之省称。《孟子·离娄》曰:“舜生于诸冯。”“诸冯”何在?学界看法见仁见智。有认为在今山西永济(蒲坂),那里有“姚墟”;有认为在今山西垣曲,那里有“诸冯山”;有认为在今山东定陶、诸城一带,而“诸城”即“诸冯城”之省称,县内除有“历山”外,尚有“冯村”“冯山”等地名,皆由“诸冯”之名简化而来。以此比照,可知这里的“冯村”当是“诸冯村”之省称不误,亦为传说中舜的又一出生地,与史籍载舜“居于鸣条”“卒于鸣条”“葬于鸣条”适成系列。
孙余村之说
鸣条岗之北有一孙余村。关于此村名来历,《运城县地名录》称:“因古时该村多数人家为孙、余两姓,故名。”此说不妥。“孙”,当地人读作“薰”,与“循”字同音。故“孙余”者,“循虞”也,当舜迹有关,犹上述“扬虞”之比。那么,谁来“循虞,”又何以要“循虞”呢?联系鸣条岗上夏朝末年发生过的一场著名战争来看,这里应是传说中夏桀的盟帮昆吾部落所在地。鸣条属安邑,安邑曾为夏桀之都,《史记·夏本纪》:“商汤升自陑,克昆吾,战于鸣条,夏师败绩。”《诗·商颂》:“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帝王世纪》:“汤伐桀,战昆吾亭。”那么,“昆吾亭”在何处呢?《帝王世纪》曰:“安邑县西有鸣条岗,昆吾亭。”《安邑县志》古迹记“昆吾亭”条曰:“昆吾盖事桀之臣,旧《志》未注明此亭所在地。但安邑里甲有昆吾前、昆吾后之名,则是相传已久。”窃以为此“昆吾亭”即今之“循虞村”。一则与古籍、方志所载方位略同,二则其名寓义“服化新政,改恶向善”与历史史实相吻合。盖昆吾为夏代一部落,以助桀拒汤而为汤师所灭。据《尚书·序》:汤师翻越陑山即中条山,先克昆吾,而后灭夏师。可知昆吾距鸣条不远。后人以舜陵葬于鸣条,故命其遗址名为“循虞”,谓冀其循贤而向善,勿再助桀而为虐。
运城之说
运城之城始筑于元末,本名“圣惠新城”,俗称“凤凰城”。运城何以称作“凤凰城”?盖因城形为五门,南一似凤喙,北二似凤爪,东西各一似双翅,总体似凤凰凌空欲飞。运城何以要筑作凤凰城,而不像临汾城作卧牛形,平遥城作龟形?除了地势地形使然外,其文化背景不能不说与虞舜有关。众所周知,上古三代十分重视礼乐教化作用,其中虞舜制作的“韶乐”,孔子曾称赞它“尽善矣,又尽美矣”。《尚书·皋陶谟》则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意思是说,韶乐九段吹奏时,凤凰也飞来朝贺,翩翩起舞。故尔后世将“有凤来仪”作为舜迹之代称,许多地方都以凤凰命名。另外据《韩非子》载,“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后世相传舜歌《南风》地址即在盐湖边上。唐代始建的“宝应灵庆公祠”(池神庙)中即建有“歌薰楼”,确指此地为虞舜弹琴处。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当建筑“圣惠新城”时,人们便刻意将城筑作凤凰凌空欲飞之形,以应和“有凤来仪”之舜典。同时也将城南池北的卧云岗命名为“凤凰原,”将池南中条山峪称为“凤凰谷”。而舜陵所在的鸣条岗一段也称作“凤仪岗”。另外,由于《南风》歌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人由此生发开来,解释“解州”之名取义于“解民之愠”,“阜巷”之名取义于“阜民之财”。
(《虞舜文化考论》,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

& [( G& g$ {. w6 S: i" b
! F! D" i* }# D1 u: Z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8 04: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