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4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弹一星”功臣姚桐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7 11:0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人文荟萃的无锡,古往今来,出了许多的学术泰斗,文化巨擘,科技精英。在近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很多无锡籍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物,他们用毕生精力,取得了赫赫成果和辉煌成就,为故乡无锡增光添彩。在我国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首次胜利登上太空之际,谨向大家介绍一位出生在无锡的“两弹一星”功臣姚桐斌。最近,一位俄罗斯专家格里戈亚夫说,在筹备这次载人航天飞行时,中国遵守了“所有技术设备必须由中国制造”的原则。完成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飞船轨道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飞船的升空,确是半个多世纪来,我国各个领域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来之不易的宝贵成果。其中,材料科学是一个前瞻性的领域。 ' h- e( m2 F8 J" t8 Q4 n
+ \# V+ D$ \+ x/ d5 x
  姚桐斌在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1957年,从欧洲应召回到了祖国,义无反顾地首先进入了这个领域。他于这一年底到国防部刚成立的第五研究院投入太空材料研究工作。此后十余年,他殚精竭虑,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重重难关,在研制火箭最需要的新材料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言传身教,呕心沥血,为我国航天领域培养了一大批航天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 + [; o' N7 K# j9 f
/ T' B' e' {- v" P: D( z0 ^
  他不愧为我国航天材料工艺技术领域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F. q! H% f4 S- x1 H) I- z7 y- U0 m; s# r# Q0 d( C8 d5 ^2 v/ `, o
  姚桐斌于1922年9月6日出生于无锡东湖塘镇,在读书时由于家境贫寒特别刻苦,小学毕业后进入无锡中学就读,成了该校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1937年抗战爆发,他与一批有志青年一起流亡到江西,1939年冬考入国立十三中学,高中毕业会考时,以全江西省第一的成绩进入了南迁贵州的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
' N, ]! f! ^# g, R* }* e! U
' Q9 i4 o  H. z  当时他的理想是“开发中国的资源,以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理想”。他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愤攻读,1945年以全班总评第一的成绩获学士学位,并被分配至重庆北碚由经济部办的矿冶研究所工作。1946年在抗战胜利后第一次公费留学考试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伯明翰大学。他研究的课题是金属凝固。他用两年的留学生活费完成了四年的任务,于1951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次年,他在伦敦帝国科技学院获得实习员的工作岗位并继续深造,在铝硅金属合金热裂课题的研究中获得成果,受到专家称赞,于1953年获得该院的D·I·C学位。 2 t0 J$ p! B2 ~" r( h/ F& a* m

! \& C, w6 o& H; Q, I' P  姚桐斌在研究科学的同时,一直心系祖国,在新中国成立时和一些海外学者共同向祖国发送贺电,并不断收到祖国的报章杂志、影视资料等。他们的爱国行动,受到敌视新中国势力的注视,后被伦敦警察厅宣布限期离境。此后,姚桐斌应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依·皮沃斯基(E·PIVOWERSKI)之邀,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的研究所工作,并在慕尼黑大学进修了德语。在德工作的四年中,他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外,还潜心研究金属液体理论并取得突破性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在此期间,他还积极从事社会工作,并在思想上有了一个飞跃。 - `; z9 }4 G+ c* k! N5 A9 u

3 s& t1 r6 c7 J5 c  1956年他在瑞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应召回国服务。1958年1月,姚桐斌来到了第五研究院(七机部前身)工作。他的任务是负责筹建一个研究所。一开始成立的航天材料研究组,人员只有13人,办公地点是当年袁世凯练兵的营房。到1960年,研究组扩建成为航天材料研究所(即七三所),他被任命为所长。他们好比是航天研究的先头部队。
; k3 A+ _+ e7 d& E' O5 L9 w; C2 y& f6 c7 H
  空间技术的运载工具———火箭、人造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在飞离地面进入太空时要经受各种苛刻条件的考验。因此,离开了各种特殊性能的材料,航天器就无法制造和飞行。20世纪50年代,我国材料工业水平很低,连一些低合金钢都生产不出来。另外,1960年又面临中苏反目,赫鲁晓夫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想向苏联进口材料也不可能了。肩负创立祖国航天事业历史使命,已近不惑之年的姚桐斌坚信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他以超人的毅力,超凡的智慧,带领年轻人踏上了迎战重重关隘的征程,研制成了一批又一批火箭制造所必需的特殊材料。1960年,制造火箭需要高温钎焊材料。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姚桐斌带领全所同志与有关单位共同协作,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和现场试验,当年就确定了这种合金材料的成分和各组分的比例,然后在试验中不断比较,反复改进,很快研制出了高温钎焊合金。在研制过程中,他亲临第一线,严格把关,研究分析产品的质量,经过40多天攻关,终于制造出了质量稳定符合要求的产品。此项成果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重大成果发明奖。 8 R) D+ d* p% y2 e1 c: j
% n! a  {% X$ B' g  y# u
  六十年代,我国火箭制造面临着需要一批耐高温的特殊材料的难题。火箭发动机在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300000C以上的高温,燃烧室的压力高达200个大气压。如果没有耐高温和高压的材料,发动机的零部件会被烧坏,从而引发事故。研制这种特殊材料的任务又降临到了姚桐斌面前。他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一个解决此难题的科研课题。刚提出时就有人说这是一个“胡子课题”(意指到胡子白了也不会出成果)。姚桐斌坚信自己的方案,在他的支持下,几位工程师默默地进行了研究,又再次获得成功。他们研制的新材料和工艺用在新型火箭上,使发动机的温度大为降低,还由于比推力的增加,使火箭的射程也增加了。
  G  O, D( e" C! N* x0 L8 @! K& V. P: D% m
  六十年代,我国制造的火箭飞行高度和里程不断得到提高,这同材料研制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使我国的火箭飞得越高、越远,姚桐斌反复思考后又提出建议,充分利用我国稀有金属矿藏丰富的特点,立足本国资源,立项研制重量轻、强度高的钛合金气瓶,以取代当时使用的钢质气瓶。他的建议被采用了,并迅速组织科技队攻关,最后又获得了成功。这项成果使用后,火箭上每个气瓶的重量减少7公斤。据测算,火箭的最上一级每减轻一公斤,卫星的载荷可以增加一公斤。这项研究成果在经济上和科学上的效益是何等的可观! $ ^& B6 I) L' B% }& h& Q

( S8 v+ w# W, u4 \  据航天材料研究所后来的统计,由姚桐斌主持论证、立项的预先研究课题有数百项,其中80%已用于我国各种型号的导弹和火箭。从中可以看到他为祖国航天材料工艺技术领域所作的巨大贡献。 4 Q) z" C1 Y: A2 f
* q* f2 `) A' a4 q
  姚桐斌不仅具有巨大科学才能的头脑,还有着一颗对祖国、对人民无比忠诚的赤心。半个多世纪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我国火箭、空间技术研究的要求一直没有放松过。
3 U. ?, A# O* T: G) x2 Z4 j
) y! ]1 C2 Z! ?3 y' n  处在这一研究工作前沿阵地的姚桐斌,一直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即使是在“文革”动乱期间,他还是坚守在航天研究的阵地上。1968年6月6日,这位善良的忠心效力于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家,在发生武斗的恶劣环境下,仍然带领七三所的同事去空间研究院参加卫星防热方案的讨论会,并提出了卫星防热系统等的研制方案。6月8日中午,上班回家的姚桐斌却突然遭到暴徒的截击,因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医治无效而死亡。粉碎“四人帮”后,七机部为姚桐斌在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追悼会,两个凶犯得到了惩处,民政部为他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1992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怀念航天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姚桐斌》。1999年9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授予姚桐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C# ^8 O& R+ u5 T

, W5 W, j8 U3 r4 K7 j" ?+ D  时光已到了二十一世纪,今天,我国自己制造的载人飞船胜利进入太空,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到了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目睹酒泉发射场飞船升空的壮观景象,神州大地一片欢欣鼓舞,姚桐斌烈士一定也会含笑于九泉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11:13:08 | 只看该作者
本人的老家和姚桐斌老先生是一个地方,父亲辈是国字辈,我们这一代应该是明字辈,有朋友知道我们这一支的族谱的,方便的话望告之,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7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