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孟说舜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3 00:2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孔孟说舜
李鼎荣
九疑山舜帝陵是我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但舜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似乎还比较模糊。目前常见的说法有三种:一是抽象地讲舜是中华始祖,爱民化物,为万世表模,具体情况则语焉不详;二是引用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话: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三是民间传说,虽然内容丰富,表达了人们对舜帝的崇敬,但可信性差,有的甚至荒诞不经。这三种说法中的舜帝影响很大,但还不翔实,舜帝真实可感、鲜明丰满、具体生动的人格魅力人们知之不多。
孔子、孟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作为统治阶级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深远、深刻的影响,左右着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孔子、孟子“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对舜帝极其推崇(不知为什么,他们几乎没有提及炎帝、黄帝),《孟子》一书提及舜帝达五十处之多。孔子、孟子“信而好古”,治学严谨,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篇》),他们生活的时代比司马迁离舜帝时代更近。因此,孔孟对舜帝的看法与说法具有无与伦比的权威性。为推进舜文化建设,发展我市旅游业,现择其要端译评如下。
一、大知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第六章)孔子说:“舜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啊!舜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平常人浅近的话语。他隐讳别人的坏处,表扬别人的好处,抓住大家议论中的两个极端,折中决策,施行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吧!
舜帝善于集思广益,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然后慎重决策,推行实施,真可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舜帝之“大知”来源于群众,舜帝决策之“大知”仍是现代领导科学之要旨。
关于“隐恶扬善”,可以参考美国汽车大王艾科卡的一句名言“表扬可以形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不难看出,舜帝很善于做群众工作,懂得批评的“度”,善于用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
二、大孝大德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中庸》第十七章)孔子说:“舜是一位大孝子吧!论品德,可说是圣人,论尊贵,做到了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死后还建有宗庙祭祀他,子子孙孙都继续不断地保持他的旧业,所以有最高道德的人,一定得到最高的地位,一定得到丰富的俸禄,一定得到最美好的名誉,一定得到最长的寿命。因此,上天对万物一定依照他的本质而加以厚重,可以栽培的加以培植,倾危的就推倒。《诗经·大雅·假乐》上说:‘善良而可爱的君子,具有光明磊落的美德,能够安抚百姓,能够任用贤臣,接受上天的福禄,上天保佑他,多多赐以恩泽。’所以有最高道德的人,一定受命于上天而为天子。”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孟子·告子章句下》)孔子说:“舜是最孝顺的人啊,五十岁还依恋父母。”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孟子·离娄章句上》)孟子说:“天下的人都很悦服,而且将归附自己,但把这一切看成草芥一般的,只有舜是这样。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不可以做人;不能顺从父母的旨意,不可以做儿子。舜竭尽一切心力来侍奉父母,终于使他父亲瞽瞍变得高兴;瞽瞍高兴了,天下的风俗因此转化;瞽瞍高兴了,天下的父子伦常也由此确定了。这便叫做大孝。”
作为中华先祖,舜帝十分讲究孝道,是尊老爱老的模范,这对后世以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尊崇以德服人。大德之舜,受命于天,身居帝位,是当之无愧的。
三、重视人才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篇》)舜有五位贤良之臣,天下太平。周武王说:“我有十位治理国家之臣。”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么?唐尧、虞舜时代,人才最盛。”当尧之时,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汇,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岳麓书院有一副著名对联:“唯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对联其实源出尧、舜时代人才辈出的盛况。重视人才,才会有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可见舜把人才看得多么重要。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实则是人才的竞争;科教兴国战略实则是人才兴国战略。我们要效法舜帝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伟大风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大量培养造就新的人才,广泛吸引外来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四、重视民主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篇》)樊迟问怎样才聪明。孔子说:“善于识别人。”樊迟很不理解。孔子说:“提拔正直的人,官位在不正派的人之上,便能使不正派的人也正直。”樊迟退了回来,看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怎样才聪明,他老人家说:‘提拔正直的人,官位在于不正派的人之上,能使不正派的也正直。’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的意思多么丰富呀!舜得天下,通过众人选举,提拔了皋陶,坏人就难以存在了。”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他对舜的赞誉基本上也能代表孔子的观点。说不定他的话正是在课堂上从孔子那里学来的。
当今广泛使用的“选举”一词,大概源出于此。选举选举,先选后举。皋陶当时担任大法官,先由群众“选”,即民主测证,然后才“举”,即正式任命。舜帝尊重民意,具有原始的民主思想,实在难能可贵。这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不无启发。
五、无为而治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孔子说:“他自己不干什么而能使天下太平的,大概只有舜吧?他干了什么呢?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上罢了。”
我们今天讲转变政府职能,讲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远古舜帝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付诸实践了。他端坐朝廷,很少发号施令,国家却治理得很好。这是一种伟大的政治智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出多门,政令多出,绝对不是好事。舜帝的“无为而治”,对于指导我们今天政府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无裨益。
六、与人为善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错误,他便高兴。禹听到对自己有益的话,他就给人敬礼。伟大的舜更是了不起,他对于有益他人的事,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是,接受别人的是,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有益的事。从他种庄稼、做瓦器、做渔夫一直到做天子,没有一处优点不是从别人那里吸取来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有益的事,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做有益的事,所以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偕同别人一道做有益的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所长,补己所短。一心向善,与人为善。伟大的人格、伟大的襟怀造就伟大的舜帝。舜帝之人格、之襟怀,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资源。
七、取之有道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孟子·滕公章句下》)孟子弟子彭更问:“跟随您的车子有几十辆,跟从您的人有好几百,由这一国吃到那一国,您老先生这样做不也太过分了吗?”孟子回答说:“如果不合道义,就是一箪饭也不可以接受;如果合乎道义,舜接受了尧的天下,都不以为过分。你以为过分了吗?
孟老先生以舜帝的行为来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真是好大的口气。他没有正面讲舜“取之有道”,但实际上包含了这层意思。
一方面,市场经济,灯红酒绿,诱惑不少;另一方面,发展经济,思想要解放,胆子要更大,步子要加快。领导干部不是苦行僧,也有七情六欲。但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对诱惑,关键是要像舜帝那样信守一个“道”字。
八、忠诚敬主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也。”(《孟子·离娄章句上》)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的言行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这两种,只要都效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这位君主的不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显然,上下级关系也包含在这“总和”之中。
舜帝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为下级,他对尧尽职尽责,忠心耿耿。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下级关系当然要赋予新的内容,但下级服从上级,仍是我们重要的组织原则。如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目无上级,目无领导,我行我素,凡此种种,从近处说,有违组织纪律,从远处说,有违舜帝遗风。
九、婚姻自主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离娄章句上》)孟子说:“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件,其中以没有子孙后代为最重大。舜先不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是怕没有后代(因为先禀告,妻就会娶不成),因此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生产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孟子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感叹,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可非议。但他这一说,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其实,孟子只说“后”,而并没有说是“男后”还是“女后”,可见,在他看来,生男、生女都一样,白居易说得好:“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满月》)而后人中的绝大部分却把“后”狭义地理解为能传宗接代的男孩子。因此,世代相传,重男轻女。显然,我们误解了孟子的本义。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错误。
舜十分尊敬自己的父亲和弟弟。不知为什么,他的父亲瞽叟和弟弟象对舜很不好(见《孟子·万章章句上》),个中缘由史书上没有明载,这真是千古之迷,也许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吧。在这种情况下,舜没有征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自己做主,娶了老婆,因为告诉父母,老婆就娶不成了(在《孟子·万章章句下》中孟子说舜帝“告则不得娶”),反而增加父母的怨恨。舜为了跟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便“不告而娶”,选择了一条婚姻自主的道路。这对今天的未婚青年来说,无疑是一种鼓舞,而对某些地方还存在的包办婚姻来说,显然是一种鞭笞!
十、行仁义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章句下》)孟子说:“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只那么一点点,一般百姓丢弃它,君子保存它。舜明白尘世间的事理,了解人之常情,于是以仁义之道而行,不是把仁义作为工具、手段来使用的。”
“仁”、“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概念与范畴。“仁”主要指“仁爱”、“爱心”,“义”主要指“正义”、“公平”、“准则”。这些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来说,仍然是很重要的。舜之所以从“庶民”中脱颖而出,成为民众的领袖,成为“帝”,主要是发挥爱心,弘扬正义,其精神境界、人格气度高人一筹。
十一、用工作实绩证明自己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官,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孟子·万章章句上》)
万章问:“尧把天下授予舜,有这么回事吗?
孟子回答说:“不。天子不能把天下授予别人。”
万章又问:“那么舜得到天下,是谁授予的呢?
答道:“天授予的。”
又问道:“天授予的,是反复叮咛告诫他的吗?
答道:“不是。天不说话,人们用行动和工作来向它表示罢了。”
问道:“用行动和工作来表示,是怎样的呢?
答道:“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把天下授予别人;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子把大夫的职位授予别人;大夫能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强迫诸侯把有关职位授予别人。从前,尧将舜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又把舜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也接受了。所以说‘天不说话,人们要用行动和工作来向它表示罢了’。”
问道:“推荐给天,天接受了,公开介绍给百姓,百姓也接受了。这是怎样的呢?
答道:“叫他主持祭祀,所有神明都来享用,这便是天接受了。叫他主持工作,工作得很好,百姓很满意他,这便是百姓接受了。天授予他,百姓授予他,所以说‘天子不能够拿天下授予人’。舜帮助尧治理天下,一共二十八年,这不是某一人的意志所能做到的,而是天意。尧死了,三年之丧完毕,舜为着要使尧的儿子能够继承天下,自己便逃避到南河的南边去了。可是天下诸侯朝见天子,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打官司的,也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歌颂的人,也不歌颂尧的儿子,却歌颂舜。所以说:‘这是天意。’这样,舜才回到首都,坐了朝廷。如果自己住在尧的宫室,逼迫尧的儿子让位给自己,这是篡夺,而不是天授予人。”
古人认为,所谓“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他受命于天,必须出类拔萃。否则,就没有资格当天的儿子。
舜在尧的身边工作二十八个年头,出色地完成了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他用自己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尧的信任,赢得了天意,赢得了帝位——在孟子看来,所谓天意,不过就是老百姓的拥戴而已!人们惯常所说的尧把帝位禅让给舜,舜把帝位禅让禹,在孟子看来,禅让不是恩赐,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愿望!
舜帝鼓实劲、干实事、出实效的为人之道和工作作风,对炎黄子孙是一种永恒的激励与鞭策!
十二、苦心志劳筋骨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章句下》)孟子说:“舜从田野之中兴发起来……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在某人身上,一定先要困苦他的心意,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躯体,穷乏他的身家,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这样,便可激励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孟子针对舜帝等人有感而发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一段话,已成千古名言,广为传诵,为历代华夏儿女砥砺意志、坚韧不拔、战胜困难、担当重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业绩来自伟大的实践,来自艰苦的人生经历。舜帝出身田亩,然而,他既勤奋敬业,干好本职工作,又志存高远,胸怀远大理想,最终担当历史重任。舜帝这种既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埋头苦干而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实乃中华民族的光辉楷模。
十三、从善如流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章句上》)孟子说:“舜住在深山的时候,在家中只有跟树木和石头在一起,出外与鹿和猪同游,跟深山中粗野之人差不多。等到他听到一句好话,看到一桩好事,(便立刻推行)这种力量,好像江河决了口一样,浩浩荡荡地没有人能阻挡得住。”
先祖舜帝从善如流,这赋予中华民族优良的禀性:注重学习,善于学习,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勇于吸取别人先进的经验,不断自新,不断进步。古老的中华民族虽历经劫难,而今仍屹立于世界东方,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从善如流的禀性,归功于舜帝。舜帝对中华民族的丰功伟绩,如江河经地,如日月行天,永志人间。他理所当然地受到古往今来海内外华人的顶礼膜拜!
(选自《舜德千秋》,九嶷山舜文化研究会编,海南出版社,2001年)

2 d% K7 P, V" T* {9 j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7 22:4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