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1897|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道信:从姚虞陈胡田等舜裔十姓起源点评世舜裔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5 11:36: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9-25 15:12 编辑
* {: ^7 S' r2 A& X) D1 M
9 n2 A+ j+ X, V0 p# [+ e" P8 ^转帖者按:
0 B8 N, t( c# F, q( f        2014年9月22日,萍乡姚道信冲进在九嶷舜帝陵举行的22届世舜会会场,散发发言单《不够发言资格的一次公开发言》(附《舜裔十姓的起源》);爬上主席台,抢过话筒,质疑世舜联;指责陈姓家族22届世界舜裔大会变相为陈氏家族家庭会议,并用相机拍下了这一历史瞬间,成为的历史见证(张英玉语)。" B' s( H3 L/ I) e: W* A
        姚道信的发言单及其附《舜裔十姓的起源》有几个用处或好处。为了不让此文湮没在帖海里,特转发此文和改变标题。
! e& S  _+ Y8 r4 `0 p8 A! m: n# m4 K  ?
% A$ A2 d! ~) H+ W
                               从姚虞陈胡田等舜裔十姓起源点评世舜裔会' ^; A4 x& k. e) j; O; u
                                              (原题目:不够发言资格的一次公开发言& v) C5 `/ ?8 j4 G. F; \
                                        萍乡姚道信
# [8 \2 `0 B% E, b# [! D1 q. k4 c2 ?0 ~. T9 `* O1 s- w

6 f& `5 C/ a% S: {各位宗亲:      今曰有幸在此和众多舜裔宗亲聚首,真乃三生有幸。自2005年以来,舜帝陵我来过多次。去年11月份,我也随同3000多位自家姚姓宗亲,来拜祭过舜帝陵;我们姚姓来舜帝陵立了牌匾,2501人留名刻了碑;都向舜帝牌位下跪瞌头了。这应是我们姚家人多年的夙愿,也是终生难忘并引以为开怀大喜的大事。
% A9 }$ X  c, [  |* P8 W6 Z' ?      早就听说过今年九月份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将在舜帝陵举行大典,但想到自己已是界届于70和80之中线的老朽了,所以确定不来湊这个热闹。但近日一些宗亲又都煽动劝我来参加这一千载难逢的盛会;七天前改了主意,还是来经历一下。匆促中上网查阅了一下,才知世界舜裔姓宗亲联谊会前身为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1982年8月间,由香港至孝笃亲公所发起,1986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七)为舜帝诞生4377周年纪念日,在台湾举行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成立大会。从筹备至今己逾30年了。
$ z0 N) A1 e1 }4 D      今年9月19日至22日在宁远县九嶷山隆重举行的是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22届国际大会。我是初次参加这样大型的国际大会,恕我年老却又无知,想向各位宗亲请教:陈、胡、袁、姚、虞、田、王、孙、陆、车等舜裔十姓,宗亲是如何排序的?如按人囗多少,则王姓比陈姓更多,怎么王姓却排序在倒数第四?若按姓氏起源的历史,姚丶虞要比陈胡早一千三百多年,怎么还排序在陈丶胡之后?所以希望主席副主席们慎重考虑一下,免得被外姓人笑话,说我们都是舜裔子孙却不知谁先谁后?或哪姓人多哪姓人少?
0 N% @( e7 o3 M# X, T: U# C      为此,匆忙中查阅了一下舜裔十姓的起源先后,复印于后,供宗人和主席副主席们参考。我一个老朽,又是学工出身,所知历史知识浅薄,尤其对各姓氏了解更是浮浅,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恭请指正和批评。只是不被外姓人笑话才好。3 ~2 b' N3 e( c  |4 N4 w
      另外,顺便提一下: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人大代表,希望我们舜裔也能参照一下国家人大的的制度。区区十姓,总也得考虑毎姓都有发言的位置和资格吧?垂朽老头说的话,可能跟不上潮流和吋代。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敬希谅解和宽容。% e/ u/ I/ l$ M6 p
                                                      姚姓75岁休闲老头  姚道信  肺腑之言
" a! v9 |- ]6 g& ]% w. p                                                      2014年9月19 日 ( j- I' Z6 s3 }4 ~1 U: U4 O+ ~; V2 Y! g
# _  b" f* N5 G
附  舜裔十姓的起源(见2#)
# e# D5 Y1 M3 n5 A
! V( C! E- ^; F. e. E
5 r$ U7 l) v' I) |; |

  \' {$ H" p/ J6 Y  ~, g2 M
(1)
9 n. e* J4 b9 i% {' l, G2 e6 v7 S1 H8 m" \( K

, G/ b0 S% S0 @. f& M- z2 j9 U" \9 z9 i6 _8 Z. Q

+ B9 E# F, D' H3 q
1 r0 Q: ]" f0 ?4 o: L" v$ R! T% g+ s' E9 s9 V+ ~
: N1 J" e" _% q( B+ _/ T0 g; q& y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1:3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9-25 15:36 编辑
: Y" t# C) @8 T# ^7 W% G$ v
" L- y" a( _- I9 d$ W附  舜裔十姓的起源
/ U9 [: m. F3 c, }9 V/ u& @
+ n, T- a( v6 |" a. e4 p
                          舜裔十姓的起源
& t1 ~7 Z# q; i, [. g' A! o

# B3 @, ]/ X5 S5 ?
) Y7 T& o  z' S! r8 W3 _7 q( q" T
! y* @" @1 Z$ D" J9 c5 [0 n6 [
       每个人尚在母体腹中时就确定了姓什么,因为姓是血统的标志,这个姓是走遍天下都能增添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俗话说"只有千百年的本家,没有千百年的亲戚"  同住一村一镇,虽不同炊灶,只要同姓即亲如一家;在异地他乡遇上同姓之人,也是一句"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口锅里吃饭的",就是他乡遇故知形同兄弟了。

& ?+ g' U. b( m6 V5 g      姓诞生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姓氏如姬、姒、姚、妫、姜等,都带有女字偏旁,即可看出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有了姓以后,就有了"同姓不婚"的最简易的避免近亲繁殖的优生原则。可以说姓的起源,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姓,是某一特定人群共有的专一性标志,是血统的标志;这一特定的人群有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根"。2 C  f* L5 F# ]3 |/ S* ?
      我们姚姓的祖先是谁?"根"在哪儿?下靣我想就"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的十个姓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2 q, k* d8 e9 y( h- \& |7 Q  u& W, g/ J
  o/ o' [# t- X
姚姓2 R% \6 p+ R9 T% B
      要探询姚姓的根源,在下列古藉中都有记载。

: A3 q8 n5 G" X4 w      唐朝元和年间林宝所撰《元和姓纂》是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书中说:虞舜生于姚墟,子孙以姚为姓。; ^( m1 \7 N8 s  h: D( [, C7 {
    《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第一篇,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zhuān xū,专须)、帝喾(kù,酷)、尧、舜——的事迹。- s  P- Z- @+ d9 N- w. R
    《通志  氏族略》也都有记载。《通志》为通史性的志书,共200卷。其中第一略《氏族略》为考辨、论述姓氏的专著,共收录姓氏2255个。      上述古藉中都肯定舜为姚姓始祖,是无疑义的。舜是上古时期的人,因此姚姓是最古老的姓氏。舜的出生地在姚墟,也是历代学者史家一致认同的。因此,姚墟就是我们姚姓的"根"之所在地。
4 M7 ^4 z; }7 w* m& F5 u      舜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是我国道德文化的始祖。舜帝以德化人,以德感人,以诚待人的精神,四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华民族所敬仰和尊崇,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舜的美好传说。毛主席诗词中也有"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亦即意味着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表率。舜裔的迁移流转在舜在世的时侯即已开始。舜的晚年即在湖南永州度过。舜帝后裔分散遍布中华大地。由于氏族的迁徙以及历史前进的诸多原因,衍生出了很多姓氏,有的是由于封侯封王或封地;也有因逃避战祸、躲避仇敌免遭株连;也有的因为居住地同姓人口不多,为免受欺负而依傍人口多的姓氏等多种原因而改易姓氏。
5 Q! l9 y# e$ f) K2 @; h
      现在汉族姓氏有近一万二千个,究其根源很多都与最古老的姓氏有着血缘关系。舜帝子孙经历夏商至周,支庶繁衍,己形成许多支族。(南宋)罗泌撰《路史》,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路史  后记十一》载:"舜庶子七人皆厘降于齐人。圭,胡,负,遂,庐,蒲,卫,甄,饶,潘,傅,邹,息,何,有,毋,辕,馀姚,上虞,濮阳,息虞,巴陵,衡山,长沙,皆其裔也"  这不仅展示了舜裔分迁的地理分布状况,也展现了早期由舜裔衍生出了许多分支的姓氏。1996年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字以上的姓共2313个。
9 U' K% [( `3 Z9 Y     舜是我们姚姓的始祖,是姚姓的根。舜出生于姚墟,舜帝名叫姚重华。我们姚姓是最早最直接的嫡传舜裔子孙,姚姓可称为始祖姓。这也是值得我们姚家人骄傲和自豪的。
! U" r, c+ w$ |% A- m; G     随着年代的久远,历史的变迁,一些多源的姓氏已很难说清来源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像姚姓这样的始祖姓巳成了很多姓氏的姓源。据湖南永州舜帝陵壁刻所载,除上面所述外,姚姓还衍生了下列诸多姓氏:0 |" r3 c1 {3 x, ]! q
            卢负,司徒,戏,舀,潘,濮阳,直,咸,遂,观," L4 }5 W) Q, |  `) X4 B
            厘子,铫,颧,邹,少西,子仲,子宋,招,来,车赐,
" s" ~3 A) b) ?! L/ L( N# y            孙,威,尝,庆,宗,原,偃师,恩,斗门,颛孙, ?7 o3 w1 {# {* s3 I1 b
            孔,仪,盎,子石,子舆,子献,子穆.,子芝,子占,子沮,+ H6 f6 w( ^  _7 m( m
           子鞅,子枋,子禽,廪印,仇子,五王,於陵(见附图)。
2 ^" L* ~/ \, U+ w. \# k附图中红色字的十个姓即是参加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中的十个姓:- b/ z. f" |# n$ e1 [: Z
           陈丶胡丶袁丶姚、虞、田、王、孙、陆、车。
; w3 r6 D% b; x, {: [3 y9 m
2 k) O# {  R6 K1 I. {
, }4 w1 x: C" i3 l+ i; O(2)

- s( o$ v9 v1 \" K, x8 l3 X% y& A

. L1 x% X1 k: r: Z& ]/ e3 Q7 w! n+ H, Y  g: L: ^5 N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9-25 11:41# y( s# t) `( [; a( E: s
据永州舜帝陵的记载,舜裔分支的许多姓氏中,姓氏单源的就可肯定都是真正舜裔子孙,姓氏多源的就只是其中的 ...
0 K% H4 F$ ~( P9 K0 n  H; D6 @
孙姓* B& I* P+ J" A/ |2 w7 S' ]6 K) k9 Z3 B1 E" J
孙姓最早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初期卫武公之子惠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卫武公姬和(公元前812年~前758年)有子惠孙,惠孙之子名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姬耳之子名乙,字武仲,依据周制,诸侯国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孙子称公孙,玄孙(公孙之子)不能称公孙,应以其祖父的字为氏,武仲即以父惠孙的字为姓,就是孙氏。姬姓孙氏同样也是黄帝后裔:黄帝→玄嚣→蛟极→帝喾→后稷(周始祖)→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姬昌→卫康叔→康伯→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武公和→公子惠孙→耳→乙(始姓孙) 。这一支孙姓巳有2700年以上的历史了,
% Q) T  j: C' b0 P- A# [孙姓也有源于姚姓和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景公赐将军田书姓孙,齐景公(公元前547~前490年)时,田完五世孙田桓子即齐大夫田无宇之子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古城在今山东省广饶县,并赐姓孙氏。由此看来,舜裔的这支妫姓孙氏也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孙姓还有下列各源流:
$ l3 d' N4 |" E: M1.)源于芈姓,出自春秋初期楚国楚庄王的令尹孙叔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初期,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孙叔敖居于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部),这支芈姓孙氏也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使成为这支孙氏的始祖。3 B$ C( D2 c5 @
2.)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纣王(前1105年―前1046年)叔父比干,属于以避乱改姓为氏。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姓,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称王孙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孙氏、王氏,世代相传至今。这一支孙姓有3100年以上的历史了
$ m5 v; ^# C6 c, q( m0 D3.)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俞河因功而被赐姓孙,因称孙河。孙河家族兴旺,是为南方孙氏的一大支派。  S; \4 S* @9 i2 t+ J; |
& q$ ~1 |0 l! a4.)源于变姓,出自春秋战国荀子后裔在西汉为避汉宣帝名讳改为孙氏,到汉朝时,因汉皇室成员刘询当了皇帝,即汉宣帝,为了要避“询”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由是荀姓也成为汉朝“孙”姓支脉的一个源头。; z* M/ v! j9 g, j7 I
0 y8 w1 X2 [% U$ F5.)山东《郓城县志》据李集乡军李村《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原姓轩辕氏,先祖轩辕斌,明初在朝为官,奉命往梁山平乱,便落籍郓城。后因奸臣陷害,为避灭门之祸,遂将轩辕氏改为孙、轩、李三姓,隐居四方。史籍《明史》记载,明朝中叶的士人孙一元,字太初,原是安化王宗族,应姓朱,因为安化王犯法被诛,作为其宗族怕受株连,所以变姓名而避难人太白山中隐居,又号太白山人。孙氏在明朝又有不少新的支派加人。4 l0 }. c* K7 g: i7 ]# h, l( L& r  d( s% Z" Z4 C+ j. P
6.)源于冒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据《汉书》载,夏侯婴之后也有一支改姓孙。夏侯婴(公元前?~前172年),沛县人,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随从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书中说:“初婴为滕令奉车,故号滕公。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
* ^* c5 e2 P) v6 G0 p7.)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古今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孙氏,其中有些孙氏是汉族融入者,有些是各族中自行改姓者。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多数被同化成汉族孙氏。唐朝安禄山的部将孙孝哲,官至大将军,安禄山僭位后拜殿中少监,就是契丹族人。元代曾任大都督的塔海,其后世子孙改姓孙,定居于山西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盂县秀水镇东白水村。明朝初年,朱元璋禁止臣民使用胡姓,胡姓多为复姓,象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的复姓也在被禁之例,这类含“孙”字的复姓不得不省字而改孙氏。这些家族于是成为孙氏族的又一庞大来源。除以上带孙的复姓改为孙氏外,另外还有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诸姓氏,在明朝初期省文改姓的过程中,亦大都改为单字“孙”姓。清朝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氏。满族建立清朝之后,把八旗统治制度推行天下,在原来的八旗中,有部分汉人沦为满人奴隶,后多与满族融合。如《清朝通志》卷八《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孙氏,孙天保,镶黄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抚顺地方,任护军参领。又台尼堪姓:孙氏,猷;尚,正黄旗人,世居盖州地方,国初来归,其:孙梦柯,任三等侍卫。清朝,满族仿汉姓已成普遍现象,孙佳氏取其首音,选“孙”作为姓。 0 ^  J, F, W- W! \: A* U/ O: E( q2 b
另有鲁布哩氏改姓孙氏,在今朝鲜族人的一百多个姓氏中有孙氏。在景颇族的二十六个大姓中,格亮姓起源最早,是景颇族的祖先,其他各姓都是由她繁衍而出的,格亮姓汉化为孙氏。另有木如氏、堵引氏等小姓的汉姓也都改为为孙氏。明清时云南临安府方容甸长官司副长官孙氏,是傣族人。另外,佤族中的木依库氏音译为孙氏。苗族、阿昌族、哈尼族中都有孙氏。# S7 {0 E/ B! n8 m6 `( C8 G% q( m4 B
8.)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阿昌族、哈尼族、土家族、黎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孙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孙氏,世代相传至今。
: n% I+ g+ \+ V9 E9.)源于姬姓,出自明朝时期名士朱一元,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3 @$ w3 ^1 Y! o1 G! J% N陆姓:
5 P+ K3 k. i* `7 V9 w+ s  S! }
; u  g, p- Q: `( @陆氏属于姚姓和妫姓。 战国时期田完裔孙齐宣王(公元前319-301年)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陆乡即陆终的故地,(今山东平原县境内)因以得姓。陸姓应该是公元前310年之后才有舜裔的陸姓,因此陆姓的主要来源为,姚姓妫氏->妫姓陈氏->陈姓田氏->田姓陆氏。5 K0 y/ I8 e: [& f$ g
另外,陆氏还有两支次要来源。
' y: Z% U4 ^2 }' `6 z, p% S  E2 B' w1. 相传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因为在陆乡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陆为姓,称陆氏。
0 M3 A' ], v* p) a0 p; t2. 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是由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伊川(今属河南境)得名。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最早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的若水流域。公元前638年,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被晋国所灭。亡国后的陆浑之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姓,称陆氏。
王姓:
! N' O1 J& X+ o5 q" D王(Wáng)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 Y- q2 w$ [. t- C! x7 t' V" ]4 I$ }8 o! g1 q: O/ w
起源主要有五:
7 A. J6 X3 ?  k( x" B2 }1、舜帝的后裔中也有以王为姓的,出自妫姓,齐王田和后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齐王建为秦王所灭后不久就是秦末各地农民起义,田齐贵族八的也趁机裂地为王,其中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项羽失败后济北王也为刘邦所灭,子孙即以济北王家之后称王氏,所以舜裔中的王姓就是王姓的众多族源之一;所以舜裔中的王姓应该是至少有2200年的历史了,
/ C/ L7 u; I+ J, \$ z5 b- q2、出自姬姓,分为三支。其一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便以王作为自己姓氏。其二源于太子晋。据《新唐书
# y7 K/ s) P/ s/ i8 D9 i〃宰相世系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9 `5 ?& [: b9 J9 [8 F0 c1 J7 Z5 z
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其三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周平王在位五十多年,去逝后由太孙赤继承王位,但不久便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晋国。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o% p3 G% f9 w3 r- I& E8 L3 }( G4 r5 Y2 r0 ~) k6 b1 r- z
3、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殷商王子(纣王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 N' a9 m2 J- x- g) q- |
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卫辉北)附近,子孙世代为他守陵,有的改为王氏以纪念。
- q1 w# _* G5 q" ]- U4 \4、他族改姓或赐姓。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10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刘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罢,赐姓曰 王。”五代时,幽州人刘去非追随刘守奇在后梁政权中任河阳行军司马,李存勖攻破后梁河洛地区,刘去非投奔后梁荆南兵马留后高季兴,后唐建立,高季兴表示归顺,刘去非因曾与李存勖作对,为保护自己改姓王,名保义。北朝时,西域胡人支颓褥迁居到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支收又嫁给北周王粲,支收改姓王,儿子即隋朝末年一度称帝的王世充。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长汀)经历王得仁,其家本姓谢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明朝都御史王一鹗本姓杨,大理评事王大崇本姓孙,都改姓王。5 Z6 o5 u7 D6 j7 m- {+ H
5、少数民族改姓王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下令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把籍贯改为河南洛阳,姓氏改为汉姓,可频氏改为王氏。隋唐之际羌族钳耳宗、钳耳干兄弟,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营州地区高句丽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屡见不鲜。如《周书》卷二十《王盟传》记载:“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旧唐书》卷一百一十《王思礼传》记载:“王思礼,营州城傍高句丽人也”。同书2 p- B9 J8 i9 g0 ?2 E7 D- N% U+ n/ z5 @
卷一百六《王毛仲传》载,霍国公王毛仲“本高句丽人也”。唐高宗总章元年(668)设立安东都护府,所辖回纥人中有姓阿布思的,是回纥大姓之一,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安东都护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个叫五哥之的人投到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帐下,被裨将王武俊收为养子,从此改姓王氏。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在与汉族交往中也有不少把姓氏改成王姓。契丹人建立辽国,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另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汉人接触过程中也有许多改姓王氏。& U6 Y  @$ k4 y
王姓从史传上可知,中华王姓大多是“王者之后”,即为帝王的后代。东周时期,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庶人,由贵族的忠心为国,而造贬为平民百姓,一口冤恨之气在胸,不久即郁郁而终。其子宗敬一家便以“王“为氏了。到了秦汉时期,太子晋的后裔在社会进展的新形式下形成姓与氏合一的文化背景,由“王”氏转化为“王”姓。除太原王姓之外,周文王、周考王的后裔,在改朝换代后或出逃流亡,或夺爵失国,为了让后世子孙牢记他们的高贵的出身,于是也以王为姓。此外,帝王赐姓,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王姓,也是王姓由来的途径。在山东的十几支王姓中,有几支是在元朝由蒙古人改姓王而流传至今。: A# [* Z/ Y: e# I* K! Z
7 Z6 X/ w8 Q, s6 |0 w- {  i+ V
车姓:5 t, m: C. D) T" v: c
& |; r0 H6 Z4 c/ x) |% i车姓来源有八:1、出自妫姓。据《元和姓纂》、《汉书》所载,舜后田氏之裔,汉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车出入省中,时人谓之车丞相,子孙因氏。这一支是舜裔田氏后裔,田千秋任承相是公元前90年之后的事,因此这一支舜裔田氏巳有2100年历史了.2、出自嬴姓。据《路史》所载,春秋时秦国子车氏之后有车姓。3、据《世本》所载,相传黄帝之臣车区占星气,据传乃车姓之始。4、赐姓而来。据《圣君初政纪》所载,明时邳州指挥使车言,本姓信,洪武中有军功,赐姓车。5、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河南车姓,源自鲜卑人,北魏时改车 氏、车非氏为车姓;据《魏书》所载,西域车氏,本车师国胡人,以国为氏;鄂伦春族特禾格氏汉姓为车;清时高丽人姓,世居平阳(今山西临汾);今朝鲜、满、蒙古、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6、车师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名“姑师”,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中。姑师人在战国时期就进入了阶级社会,其活动遍布新疆东部地区。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汉武帝派赵破奴将军和中郎将王恢率兵击破姑师,改其国名为车师,分为车师前后王国及山北六国。车师是匈奴进入西域的门户,又地处由玉门关沿丝路中段北道进入西域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车师国消亡,国民以国为姓,即车姓/ I" |3 O' y7 r" p0 y- x# e; A" T2 T' I1 i- k
7,是远古黄帝时,有个为黄帝看星象的大臣名叫车区,是个受人尊重的巫卜,有很高的地位。他的子孙便以祖先名字为姓,世代相传姓车。 8是来源复姓子车。春秋时,秦穆公有个出名的大夫叫子车奄息。在孔子编著的《诗经》中就有“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的诗句。此后,子车这个复姓的后代,有的就改成车字单姓了。
7 R1 n3 x) H* {: }8 |6 s各位宗亲.     同姓也好,不同姓也好,我们都是舜裔子孙,看了上述"舜裔十姓起源"之后,大家都有个印象了吧.为此,请大家议一议,舜裔十姓:陈丶胡丶袁丶姚丶虞丶田丶王丶孙丶车,这样排序对不对?究竟应该哪姓排第一?哪姓排第二?希望排序合情合理,尽量做到不要被外姓人看了闹笑话才好.
* l+ z3 ?! l; c3 r( j9 M: R7 D; p

( J" V  t* n+ i# J; l# t

$ L4 U* W! q4 O# n  R" w(4,待编辑)+ U) h3 w7 |6 f  O%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1:45:22 | 只看该作者

姚孝中转帖说“陈”姓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9-25 16:31 编辑
5 T, T4 q. S# a" q( A
                                                     姚孝中转帖说“陈”姓

* G* i3 S5 r+ u  ?- R; }) [+ D" [- B
一、陈姓渊源
1、陈姓最早出自姚姓妫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 据《通志 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今河南省淮阳县),称为胡公,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妫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受姓始祖是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陈改成了田,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p3 {$ o6 C$ o$ k& ~     2、出自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陈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二是陈闵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三是陈闵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 X/ Q" q5 j. ?6 Z     3、刘氏改姓陈,《通志 氏族略》记载:广陵陈氏,实为刘氏.陈矫,东汉广陵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名臣,本姓刘氏,因过继与外祖父家为嗣而改姓陈.
3 F. z/ J; x& t' m7 W     4
、隋朝时文帝杨坚有一心腹大臣陈茂,本是河东猗姓人,冒姓陈氏;; f: ?  B! D9 B
     5.
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
$ Z8 e! z; N5 [: [2 X9 i2 u+ v( D# `     6.
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陈氏之家,改为陈姓;4 L& p; O- ]$ x% H- B
     7
、西晋末年陈元达,原姓高,占因卜者说他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 d+ z$ v7 k& A2 z
     8、明初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
) K& v4 C# w; x* i     8.隋将领陈永贵,原是陇右地区胡人,龟兹王帛氏之后,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姓氏;/ b$ v4 {) O: G+ J4 F: w1 o# b
     9
、元末明初,陈友谅与朱元璋逐鹿天下;陈友谅祖上原本姓谢,因赘于陈家,改姓陈。% }! x3 i) `8 a
     10、陈姓疍民与堕民。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
! H' D. d/ I/ U$ F8 S     11、侯莫陈氏改姓,据《魏书 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孝文汉化改革,易胡姓为汉姓,于496年把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m! R0 `+ j6 [2 n  s+ ~4 H0 U
     12、女真族陈氏,据陈述《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 a! N2 X& m: k! M; `6 S" l; E7 [
8 }1 X9 k9 ?' O  O     13、明成祖时,出兵越南,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
$ m* a0 K! B8 Q3 F: W# {     14.瑶族陈氏,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有李、陈、邓三姓;麻雷洞瑶民有雷、蓝、陈三姓:圳源洞瑶民有杨、陈、蓝、匡四姓:汝城县瑶民有陈、李、张三姓。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中有陈、李。《过山榜》九姓中也有陈、李。( `% }, Z) k& N# I" z: |
     15、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6 @" d* U) i0 T* u% t8 i. M& y7 {     16
、哈尼、侗、土家、布依、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畲、高山等民族均有陈姓。3 M" v2 c& o  j, _- f
     17、满族陈氏,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八》满洲旗分内高丽姓载:“陈氏,世居平壤地方,巴颜镶蓝旗包衣人。天聪时来归,其曾孙二达色任护军。其后多由高丽人(其祖上多为汉人)融入满族。刘庆华《满族姓氏录》载,世居东北张当地方的陈佳氏,后改为陈氏。其实陈佳氏因明代居于辽东,后为金国努尔哈赤所统治。被逼改为双宇,满族姓陈佳,即陈家的同音宇。
1 G0 X" J. E" ?
二、陈氏迁徙史
+ X( c% D& }+ `4 o3 \. V     1
先秦至晋代迁徙
     陈国灭亡后,陈闵公的长子剑,为避亡国之祸,改名为衍,称陈衍,逃到阳武户牖(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娶谈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叫陈琏,次子叫陈鸡,都在齐国做官,其后裔有西汉名相陈平;陈闵公的二儿子全温,避祸逃到晋国(在今山西境),其后裔陈孟琏,任固始(今属河南)侯相,因之移家于固始,其六世孙陈引奇为信都别驾,有德政,无子,于是以东汉时颍川陈宴为嗣,陈宴裔孙陈老皋遂遣其第五子陈达信于南朝宋时迁往寿州固始县,以继承固始陈氏基业。8 B" K# M4 ]8 T9 _
$ p' E1 X6 ?, c- g6 ~0 M     在陈姓的早期迁徙中,还有一支是因避难而移居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到了秦朝末年, 出了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秦二世元年(209),陈胜作为屯长,奉命领着被征发的人去屯戍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路上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依照法律,失期者当斩首。陈胜和吴广被迫铤而走险,袭杀押送戍卒的校尉,率900名戍卒揭竿起义,天下群起响应,声势迅速壮大。进入陈县吟河南淮阳)时被部下推举为王,国号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他派兵四处攻城克池,占领了很多地方。后来秦军反扑,进逼张楚都城陈县,陈胜被迫率兵撤退,行至下 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时,被车夫庄贾杀死。他的骸骨葬于今河南省永城市北芒砀山西南麓。刘邦建立汉朝后,曾拨30户为陈胜守墓,每年祭祀。陈胜墓历经各代修葺,至今仍巍然屹立,周围松柏苍翠,墓前有郭沫若所题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的墓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5 j: l) X- r2 x; M; t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频仍,各界人士纷纷渡江南逃,移居江南各省,有一批人迁至今福建省,其中即有陈氏。陈氏与林、黄、郑、詹、丘、何、胡姓人是中原移民最早进入福建者,此即《闽书》中所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6 Q  |, l5 C* ]* s
     2
隋唐五代迁徙
     唐高宗总章二年 (669),闽南少数民族发生动乱,攻城克池,斩将搴旗,把地方政权冲得七零八落,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朝廷。高宗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兵3000多人前往讨伐,陈政招架不住,只得据城固守。高宗见不能取胜,加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固始58姓军校前去增援。不料陈敏、陈敷不适应瘴疠之乡的恶劣气候,先后染疾死去。一时军中无主,乱作一团,陈敏之母魏氏(据说是唐太宗宰相魏征之妹)适在军中,便挺身而出,统率军队,驻扎在福建云霄县。陈政于仪凤二年(677)死于军中, 由他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 T0 ]$ ^- B, W- w1 w& e1 J
     当时元光正是Z0岁的青年,他博览群书,通晓文韬武略,指挥军事,得心应手。经过9年苦战,终于平息战乱。为了开发闽南这片沃土,他奏请朝廷设立漳州郡,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元光不惮辛劳,亲自经营擘(b6)画,选贤任能,开垦荒田,招徕流亡,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设置学校,使南大地上无烽火干戈之扰,百姓安居乐业,被人称为乐土,陈元光后来就长眠在这里。他祖孙四代一直担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历时一个世纪之久,使这块荒凉偏僻之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陈元光的后裔也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当地的一支望族,分居在饶平、澄海等地,当地人称元光为北庙始祖,并尊称为开漳圣王,这个称呼是名副其实的。
     陈元光的子孙称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许多地方建有陈圣王庙,福建有一百多座,台湾有53座,南洋诸岛也有20多座。闽南的几座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其规模之大,香火之盛,不亚于内地一些大型的佛、道教寺观。
* S2 D. [& N; h; r& X0 k1 d     唐朝中期,颍川陈宴后裔陈忠之子陈邕,为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玄宗时率家由京兆万年 (今陕西长安)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的裔孙陈洪进,福建仙游人,在闽主王廷政手下任统军使,以才勇闻,屡立战功。延政死后,陈洪进降南唐,并把延政之子绍镃送去做见面礼。南唐后主李煜大为高兴,封陈洪进为泉南等州观察使。不久,南唐被北宋攻灭,陈洪进自知无力与宋朝抗衡,于是去朝见宋太宗,主动献出漳、泉二州,封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留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陈洪进的两个儿子文福、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和漳州刺史,子孙兴旺,后在闽南发展成为望族,以先祖陈邕官太子傅之故而称太傅派陈氏,并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 f* V- H. y) d/ M     公元313年,一个叫陈英的人来到莆田,此为陈姓入莆田的开始。隋朝大业二年(616),一个叫陈迈的人领兵镇守莆田,后来归唐,出任开莆县令,此为入莆田的第二个陈姓。陈迈任县令期间多有惠政,因爱这里林壑优美,致仕后便卜居于此。他逝世后当地百姓曾立庙祭祀。他的后裔号称十八陈,已成为莆田著姓。陈氏族人在今县政府东侧建有祠堂,命名为崇功祠,其主体建筑尚存,保留有明、清建筑风格。. w. w* d! J( p+ V% W
     五代时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王潮,在王绪部下为军正,随军至漳州,后任福建观察使等职,死后由其弟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跟随王氏弟兄入闽的有2了姓军校,第一便是陈姓。据刘球《陈公振行状》云:“陈之先,光州固始人,唐末之乱,有讳檄者,从王审知入闽。
2 d# i$ M5 a$ k, R
# |0 n0 C9 [, v1 ]) R% ?
2 S! H  c; w5 U4 J& Y- B

/ V% L* I: ]% O. z5 s(5)& r2 f3 J7 V  H# }8 F/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1:41:36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9-25 11:39
8 |- Y6 N7 s- c) \- S附:舜裔十姓的起源:  {6 P, e3 X( N( O2 {: d1 C- h
       每个人尚在母体腹中时就确定了姓什么,因为姓是血统的标志,这个姓是走遍天下都 ...
7 a7 m2 O" L7 E9 ^% C0 _2 Z
据永州舜帝陵的记载,舜裔分支的许多姓氏中,姓氏单源的就可肯定都是真正舜裔子孙,姓氏多源的就只是其中的部分是舜裔子孙,其来源不是舜裔但事实上巳混杂其中莫辨真伪,在"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大前提下也只能将就着全都认可其是舜裔吧,况且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些姓氏巳很难确切考定了,姓氏多源的某姓氏中只要其主流或有一支是舜裔的,其余就全部认作舜裔也未嘗不可,总之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舜裔各姓的人口加起来已超过了二点六亿人,可见舜裔是个庞大的家族,舜裔子孙按人口多少论,姚姓现有人口的数目虽然不是名列前茅,而姚姓之后衍生出来的一些姓氏远远超越了姚姓的人口总数,姚姓姓源单一和古老,并且又衍生了这么多姓氏,是我们姚姓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3 e' F3 N! Y! E7 S( Q8 R
下靣就将"世界舜裔联谊会"所列的其他九个姓简单介绍如后:
7 o+ |7 n0 Q2 t1 B: O7 i4 r" ^2 U* r. \/ q
& n$ ?* ]* L( ?( C" Q2 o# c
妫姓:( o/ M- S' R3 b# M9 w
2 h; ~/ J1 v/ P9 E# ^0 P9 D.妫姓来源于上古时期,是上古的八大姓(姬、姜、妫、姒、嬴、姞、妘、姚)之一。始祖是舜。当舜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部落首领尧欣赏他的才干,于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居住于妫水之边。妫水在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南部。舜的后代便以他们祖先居住的地方的名称作为他们的姓氏,这就是妫姓。妫姓己有4300多年历史了.
0 P# s* u9 `. t
虞姓:
8 B& m3 a3 o1 {5 b, P源于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上古三皇五帝最后一位禅让制帝皇舜帝姚重华有虞氏后代的封地,以国名为氏。 舜帝有号称有虞氏,故舜帝又称虞舜,是虞姓人的始祖。舜帝在年老时将帝位禅让大禹,大禹又将把舜帝的儿子封在虞,并且建立虞国。虞国君主的后裔子孙,多以国名“虞”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虞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舜裔的虞姓已有近4300年历史;但虞姓的来源还有几个分支:% m4 P! [  I4 w4 G  T8 s) j
: N1 {& Q7 D4 h5 X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仲雍庶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8 s8 O, Y1 f5 J: x" G* _) x* z. y# M
源流三:源于子姓,出自商、周时期古矢国,属于以居地或国名为氏。矢国,是商王朝时期即已经建立的古老诸侯国,矢国被灭亡后,国君王族后裔子孙及国人中多有以故国居地为姓氏者,称虞氏,$ C) I  c" k! z% D6 `/ O4 @1 S5 h1 ^
源流四: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父季历之兄泰伯所建虞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k4 s( |3 _# e! v  Z8 D" M! M. X* d; g) a! s/ V# g
源流五: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虞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虞衡,亦称虞官,”在虞衡、虞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虞衡氏、虞官氏,后简化单姓虞氏。2 K. E, F- k9 _& d
6 K# ^% Z, R& m$ K% T) o源流六: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中有记载:
9 h$ j1 D! K6 S, _  C& E源流七: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氏。今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虞氏,世代相传至今。+ s) c, b" h- y) g6 |% w* S
源流八:源于地名,出自上古地理方位虞渊,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虞渊,是古人最最崇敬的地方,专指正西方的某一点,也就是太阳落下地平线的那个地方,并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史籍《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日至于虞渊,是为高舂。捍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古人认为,太阳之落山,犹如生命之息灭,人逝有灵,因此,虞渊就是灵魂转生的神圣地方。转世再生,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因此,太阳落山的黄昏时节出生的孩子,就被视作某一灵魂转生者,被称作虞渊氏,其后代因以为姓氏,省称虞氏,......由上可见舜裔的虞姓虽已有近4300年历史,但虞姓也有夹杂有并非真正舜裔的成份
.0 I( ~, }0 C; u3 Q! _# N5 z
) k' {* F& d) Y  G. g6 Z- t
陈姓& u: i5 l" D/ z7 x. O" {1 x- W& B7 A6 Y' K
出自妫姓, 虞舜之后裔。是夏禹所封舜之子商均的三十二世孙,为周朝的陶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他为遏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即妫满)封于陈地,国号为陈,(故址在今河南东部山东北部一带),其子孙后代以国为姓就是陈姓,妫满被奉为陈姓始祖;陈姓起源巳有近三千年历史了,但陈姓是多源的,除了舜裔的陈姓之外,还有如下来源:。+ }( p0 s" V* C" y- P' I: w; q! u$ r7 b3 `; c: i5 ^
1.)少数民族陈姓。如北魏鲜卑族陈氏,乃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改;女真族陈氏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哈尼、侗、土家、布依、瑶、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高山、畲等民族均有改为陈姓的。6 W6 |+ T3 J4 V: W- q
# ^: {/ q% F7 ^5 t2.)他姓改姓冒姓:如曹氏改姓,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高氏改姓.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传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海宁县东里陈明谊家,改为陈姓;还有一支也是高姓改的:十六国时期,汉王刘聪的大臣中有个叫高之达的,原姓高,因占卜者说他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隋朝时杨坚有一心腹干事陈茂,本是河东猗姓人,冒姓陈氏;《河南官氏志》载:隋将领陈永贵,原是陇右地区胡人,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姓氏;此为万年(今陕西省)陈氏。明初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对降明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后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名陈澄;。还有刘氏改姓。《通志*氏族略》载: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东北)陈氏,实为刘氏,(春秋时)因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刘矫后裔有改陈姓的,史称广陵陈氏。 白氏改姓。白姓原为龟兹王帛氏,因入仕内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视,而改为陈氏,史称陈永贵;候莫陈氏改为陈姓;“这一支原为鲜卑人,据《唐相州刺史侯莫陈肃碑跋》说,北魏孝文帝时,赐姓为陈氏。因有皇帝亲赐侯莫陈肃为陈姓,于是皆效仿,也就有了“陈”这个单姓了。《侯莫陈涉墓志》说本姓刘氏,系出汉楚元王之后。据记载,刘交的后裔有逃入鲜卑族中的,久而与鲜卑族通婚,逐渐被鲜卑族同化,子孙繁衍,成为侯莫陈部落的成员,但他们仍不忘自己血缘的源头。 《庾子山集》卷十五有《侯莫陈道生墓志铭》称:“君讳道生,字某,朔州武川人也。本系阴山,出自国侯;降及于魏,在秦作刘。大统九年(西魏文帝年号,即公元543年),更姓侯莫陈氏。铭曰:身胄汉祚,门承魏绪。”根据墓志铭所述,陈道生本姓刘,于大统九年赐姓侯莫陈氏。到了宋代以后,中国的版图经汉族长达数百年的统治,侯莫陈氏便不再见于经传了,大概是已经全部改为陈姓了。 以上渊源,只是讲了个大略。虽他们都以“陈”字作姓的标志,但不是一个血统,应称为“同姓不同宗”。即上述几个出自不同源头支系的陈姓不是纯正的舜裔了.还有陈姓疍民与堕民。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由上可知,陈姓人口众多是与其陈姓的来源众多有关3 S: F4 P/ A: E, g" M" k2 y/ g1 Z7 O% [$ d; B

* n. o6 B) @: d& j9 P7 n胡姓:
" t$ k. ?" X3 a" L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妫满谥胡公,其子孙有以谥为姓就是胡姓.胡姓和陈姓都是同一个始祖即妫满陈胡公,所以舜裔胡姓和陈姓一样也有3100多年历史7 j7 |! o8 M" ?4 _
9 \: p  ?, C* F胡氏還有兩支源於古代的國名。周代有兩個胡子國。一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併了胡子國。另一個胡國是歸姓,周代有異姓諸侯「胡」國,在安徽阜陽縣。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這兩個胡子國亡國之後,王族子孫都以原國名為姓,形成兩支胡氏。5 `! M5 A! r( J- N, ?' r0 v/ P
! I4 L1 [5 z! G: _: g) p4 ~在胡氏中,曾經出現過複姓胡母氏。胡母氏這一複姓,得姓于齊宣王之時,距今有兩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胡氏複姓,開始也很盛行。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後,胡母複姓漸漸被"胡"這一單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複姓所傳日漸減少。這大概是這一胡母複姓傳之不多,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k4 k" N3 \$ _! |, Q, Q
3 |- {# Z% O# ]) e6 g! S7 e) u) E另外還有兩個來源,其一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誌》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胡骨氏」(為魏獻帝之兄的姓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胡」氏。另外,據《周書.李遠傳》所載,敕勒有胡姓.胡姓姓源并不单一,但相比之下也不是很复杂的;7 }# P! @9 y  [" m
; e$ ~4 H3 X1 [" f
$ U+ v+ z' e3 z% n$ ]# u- H. x2 w& I/ H0 E% H3 q$ A
田姓的由来% Y/ b" v4 @5 G$ k6 G3 v% t* K
( V% p) s4 x9 I2 X8 p5 S武王灭纣,分封诸侯。那时没有田姓。田姓是由陈姓而来的。陈国传五世时,,约公元前690年,国内大乱,陈公子陈完逃亡到齐国,改姓田,是田姓的始祖。史称:田完奔齐(《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推算起来,田氏的历史至少也在2600年以上。田姓是舜裔姚-妫-陈-田而传承至今的.* G5 w) s  r4 F) k$ p+ F1 a, H5 ]0 o& _
  不过,后来的田氏却也跟大多数的著名姓氏一样,并非“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根据《列卿录》的记载,明朝初年辅佐惠帝废削诸藩之权,结果却引起靖难之祸的大臣黄子澄,在他被燕王磔死之后,他的儿子为了避祸,曾经改名换姓为田终,使得田氏增加了一支新的血脉,阵容更加的庞大。田姓还有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并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为白族,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瑶、彝、土家、回、蒙、藏、满、朝鲜族等有此姓。
6 |- n3 j7 n  R+ j

7 c+ B) e) f0 e
, V7 M. A* a$ f- k. v' L
(3,待编辑)
, P$ C: M' l1 a: s' I7 M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1:45:47 | 只看该作者

姚小平转帖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9-25 16:46 编辑 , b$ r; s+ S( y2 f. S, P1 {! N. w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是何团体?
时间:2006-02-1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81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历经了萌芽期、发展期、成长期、茁壮期几个阶段。
) Q( A: V$ }. b4 Z! s' l+ m
6 R1 j. _- x0 v7 D& c6 r9 o* N% ]; i& S, r; z- \' y9 t
         早在1900年,旅居美国华盛顿的舜裔陈程学为联络宗族亲情,弘扬祖德,提倡尊亲与孝道,呼吁伦理社会,遂发起创立“亲公所”。随后,菲律宾、泰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各种不同名称的舜裔宗亲组织相继问世。+ \8 i4 g/ S0 |' Q5 o
        1979年,香港至孝亲公所举行第四届就职典礼时,决定倡议筹备召开国际大会,以阐扬舜帝政功效行,联络感情,敦睦宗谊。尔后,组团访问多国舜裔宗亲,得到普遍响应。1982年8月,由香港至孝笃亲公所邀请世界各国宗亲到香港召开了第一届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国际大会。1983年10月,在台湾召开了第二届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国际大会。1985年9月,在美国召开第三届国际大会,世界舜裔国际会议更名为“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至孝笃亲”出自于《礼记》中“至孝近乎王”及《论语》中“君子笃于亲”。尔后,又分别在美国、香港、菲律宾、台湾、泰国召开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国际大会。1992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第九届国际大会时,正式使用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称谓。" o" M& I) K3 T) ^) l
4 Q1 `- m0 s/ q- l9 `! e       1992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基本上每年一次,分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菲律宾马尼拉、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中国河南长葛、中国福建晋江、新加坡、泰国曼谷等地举行,各国争先举办世界舜裔宗亲国际大会。每次国际会议,总是盛况空前。以2004年11月在菲律宾举行的第十八次国际会议为例,就有美国、中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香港、台湾、澳门等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十九个代表团近一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N3 b9 U  {% j. J' g3 l5 K* J- l% S$ D1 B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的宗旨是:“至孝笃亲,承传孝道,发扬祖训,团结宗亲,联络友谊,促进商贸,谋求发展,世界大同”。在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周围聚集了数不胜数的杰才俊彦。例如,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委员会主席、拿督陈守仁博士,原籍福建,系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等二十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或主席;副主席、拿督陈来金博士,原籍广东澄海,是马来西亚潮州联合会永远名誉主席,是多家公司的集团总裁、董事主席;副主席陈捷中,原籍福建晋江,是福建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秘书长,是多家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常务委员会委员,也都是分布在各国的商界巨子或名人学者。例如泰国舜裔总会主席陈保焜,原籍广东潮阳,是泰国执政党泰爱泰党副党魁,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是多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等等。8 N. ?9 w7 o; X; c2 J1 s2 U" g& P. W7 V# e- o$ \
       舜帝子孙,蕃衍昌盛,枝繁叶茂,派异源同,居住世界各地,但是他们始终不会忘记他们的祖籍国是中国。因此,无论舜帝后裔是在海内或者海外,对于中国的强盛兴旺都有着共同的关注。正如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在会史中所介绍的:“木有本,水有源,人念其祖,理所当然。”也如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主席陈守仁博士在2004年主祭九嶷山舜帝陵时所题写的“身居海外,根在九嶷”所表达的海外舜裔与祖籍国之间同祖连根、同脉连宗、以至应该同心同德的血肉关系。# S; \% H! n( A& U, D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其巨大的凝聚力来源于对祖宗功德的敬仰,对血缘亲情的眷念,对宗族群落的依附。因而,海外游子回祖籍国寻根问祖已经形成热潮。, J. O. W7 x! W, O9 J8 Y8 t0 j. L  p, T8 y4 ^. q
       近两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在舜帝陵建设上给予不少支持。在推动和弘扬舜帝文化以及支持舜帝祖籍地教育事业方面,做了许多实质性工作。
% V: c/ ]2 X! I1 [. r; i% Y9 w; }( G0 k) R

5 u3 C3 Y. t6 h这个组织实际是陈胡袁三姓的组织
$ }" \. K- Z0 c! P  y! a
" F7 ?! y3 G4 f0 R+ k  k

) @. ^+ f6 ^$ Q7 v6 r+ V- G8 ~! z8 ?" o

- o; a/ B' s' B; p(6)- _7 L6 M, m) O" }

& `2 C+ `* P( t3 [, L) V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4-9-25 12:25: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9-25 17:28 编辑 " Y4 y2 W+ I+ A2 y0 R. c' I- x
pszyyao 发表于 2014-9-25 11:45
3 I0 V# N8 v7 x( z; x4 l' d(先占个位置)
; K& F) b# D: u8 A$ U% T/ W1 E

6 n% }" x. o5 y7 `  |9 `5 i3 K我占个位置。( V8 w5 E% w: [1 f1 \6 j7 a
       首先,我对尊敬的道信老表示万分的敬意!您是我们姚族的脊梁!
% Y7 \* \8 A4 O2 G$ h8 H        其次,我对陈姓如此贬低我姚姓的做法表示抗议!
  V& p/ K1 R5 P6 a" F       第三,我对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再一次表示遗憾!
' l% a( j5 c' L" o0 z

签到天数: 4065 天

连续签到: 256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4-9-25 13:4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9-25 22:33 编辑 # _* Z' j2 H* b7 I& B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9-25 12:25+ W3 |3 y- m% }1 x4 ], H
我占个位置。
! u. d9 o5 N7 n
我也来占位啦。道信老好伟大!
3 ?  _. B$ P$ u- p/ m: t% H0 o6 _8 b9 O

美丽而圣洁的荷花.jpg (60.03 KB, 下载次数: 202)

美丽而圣洁的荷花.jpg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9#
发表于 2014-9-25 15:59:50 | 只看该作者
道信老是咱姚氏家族的战士、斗士,支持您!向您老致敬!
7 ]8 T( A1 c1 M: g4 Z' y( p
/ u7 B& p8 s0 y5 Z
; R! P1 H' c3 T+ x2 V
今天的社会已是完全商业化的社会,历史、文化在金钱(捐款)面前都矮了三分!
1 M0 A% S/ p! y* T2 u" E: W- d9 O

签到天数: 125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10#
发表于 2014-9-25 16:24: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姜是老的辣!道信老:你就是姚氏宗亲的楷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8 04: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