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4-9-25 11:41:36
|
只看该作者
7 a7 m2 O" L7 E9 ^% C0 _2 Z
据永州舜帝陵的记载,舜裔分支的许多姓氏中,姓氏单源的就可肯定都是真正舜裔子孙,姓氏多源的就只是其中的部分是舜裔子孙,其来源不是舜裔但事实上巳混杂其中莫辨真伪,在"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大前提下也只能将就着全都认可其是舜裔吧,况且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些姓氏巳很难确切考定了,姓氏多源的某姓氏中只要其主流或有一支是舜裔的,其余就全部认作舜裔也未嘗不可,总之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舜裔各姓的人口加起来已超过了二点六亿人,可见舜裔是个庞大的家族,舜裔子孙按人口多少论,姚姓现有人口的数目虽然不是名列前茅,而姚姓之后衍生出来的一些姓氏远远超越了姚姓的人口总数,姚姓姓源单一和古老,并且又衍生了这么多姓氏,是我们姚姓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3 e' F3 N! Y! E7 S( Q8 R
下靣就将"世界舜裔联谊会"所列的其他九个姓简单介绍如后:7 o+ |7 n0 Q2 t1 B: O7 i4 r" ^2 U* r. \/ q
& n$ ?* ]* L( ?( C" Q2 o# c
妫姓:( o/ M- S' R3 b# M9 w
2 h; ~/ J1 v/ P9 E# ^0 P9 D.妫姓来源于上古时期,是上古的八大姓(姬、姜、妫、姒、嬴、姞、妘、姚)之一。始祖是舜。当舜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部落首领尧欣赏他的才干,于是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他居住于妫水之边。妫水在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南部。舜的后代便以他们祖先居住的地方的名称作为他们的姓氏,这就是妫姓。妫姓己有4300多年历史了. 0 P# s* u9 `. t
虞姓:
8 B& m3 a3 o1 {5 b, P源于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上古三皇五帝最后一位禅让制帝皇舜帝姚重华有虞氏后代的封地,以国名为氏。 舜帝有号称有虞氏,故舜帝又称虞舜,是虞姓人的始祖。舜帝在年老时将帝位禅让大禹,大禹又将把舜帝的儿子封在虞,并且建立虞国。虞国君主的后裔子孙,多以国名“虞”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虞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舜裔的虞姓已有近4300年历史;但虞姓的来源还有几个分支:% m4 P! [ I4 w4 G T8 s) j
: N1 {& Q7 D4 h5 X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仲雍庶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8 s8 O, Y1 f5 J: x" G* _) x* z. y# M
源流三:源于子姓,出自商、周时期古矢国,属于以居地或国名为氏。矢国,是商王朝时期即已经建立的古老诸侯国,矢国被灭亡后,国君王族后裔子孙及国人中多有以故国居地为姓氏者,称虞氏,$ C) I c" k! z% D6 `/ O4 @1 S5 h1 ^
源流四: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父季历之兄泰伯所建虞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k4 s( |3 _# e! v Z8 D" M! M. X* d; g) a! s/ V# g
源流五: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虞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虞衡,亦称虞官,”在虞衡、虞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虞衡氏、虞官氏,后简化单姓虞氏。2 K. E, F- k9 _& d
6 K# ^% Z, R& m$ K% T) o源流六: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中有记载:
9 h$ j1 D! K6 S, _ C& E源流七: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氏。今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虞氏,世代相传至今。+ s) c, b" h- y) g6 |% w* S
源流八:源于地名,出自上古地理方位虞渊,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虞渊,是古人最最崇敬的地方,专指正西方的某一点,也就是太阳落下地平线的那个地方,并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史籍《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日至于虞渊,是为高舂。捍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古人认为,太阳之落山,犹如生命之息灭,人逝有灵,因此,虞渊就是灵魂转生的神圣地方。转世再生,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因此,太阳落山的黄昏时节出生的孩子,就被视作某一灵魂转生者,被称作虞渊氏,其后代因以为姓氏,省称虞氏,......由上可见舜裔的虞姓虽已有近4300年历史,但虞姓也有夹杂有并非真正舜裔的成份.0 I( ~, }0 C; u3 Q! _# N5 z
) k' {* F& d) Y G. g6 Z- t
陈姓& u: i5 l" D/ z7 x. O" {1 x- W& B7 A6 Y' K
出自妫姓, 虞舜之后裔。是夏禹所封舜之子商均的三十二世孙,为周朝的陶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他为遏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即妫满)封于陈地,国号为陈,(故址在今河南东部山东北部一带),其子孙后代以国为姓就是陈姓,妫满被奉为陈姓始祖;陈姓起源巳有近三千年历史了,但陈姓是多源的,除了舜裔的陈姓之外,还有如下来源:。+ }( p0 s" V* C" y- P' I: w; q! u$ r7 b3 `; c: i5 ^
1.)少数民族陈姓。如北魏鲜卑族陈氏,乃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改;女真族陈氏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哈尼、侗、土家、布依、瑶、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高山、畲等民族均有改为陈姓的。6 W6 |+ T3 J4 V: W- q
# ^: {/ q% F7 ^5 t2.)他姓改姓冒姓:如曹氏改姓,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高氏改姓.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传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海宁县东里陈明谊家,改为陈姓;还有一支也是高姓改的:十六国时期,汉王刘聪的大臣中有个叫高之达的,原姓高,因占卜者说他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隋朝时杨坚有一心腹干事陈茂,本是河东猗姓人,冒姓陈氏;《河南官氏志》载:隋将领陈永贵,原是陇右地区胡人,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姓氏;此为万年(今陕西省)陈氏。明初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对降明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后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名陈澄;。还有刘氏改姓。《通志*氏族略》载:广陵(今江苏江都县东北)陈氏,实为刘氏,(春秋时)因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为嗣。刘矫后裔有改陈姓的,史称广陵陈氏。 白氏改姓。白姓原为龟兹王帛氏,因入仕内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视,而改为陈氏,史称陈永贵;候莫陈氏改为陈姓;“这一支原为鲜卑人,据《唐相州刺史侯莫陈肃碑跋》说,北魏孝文帝时,赐姓为陈氏。因有皇帝亲赐侯莫陈肃为陈姓,于是皆效仿,也就有了“陈”这个单姓了。《侯莫陈涉墓志》说本姓刘氏,系出汉楚元王之后。据记载,刘交的后裔有逃入鲜卑族中的,久而与鲜卑族通婚,逐渐被鲜卑族同化,子孙繁衍,成为侯莫陈部落的成员,但他们仍不忘自己血缘的源头。 《庾子山集》卷十五有《侯莫陈道生墓志铭》称:“君讳道生,字某,朔州武川人也。本系阴山,出自国侯;降及于魏,在秦作刘。大统九年(西魏文帝年号,即公元543年),更姓侯莫陈氏。铭曰:身胄汉祚,门承魏绪。”根据墓志铭所述,陈道生本姓刘,于大统九年赐姓侯莫陈氏。到了宋代以后,中国的版图经汉族长达数百年的统治,侯莫陈氏便不再见于经传了,大概是已经全部改为陈姓了。 以上渊源,只是讲了个大略。虽他们都以“陈”字作姓的标志,但不是一个血统,应称为“同姓不同宗”。即上述几个出自不同源头支系的陈姓不是纯正的舜裔了.还有陈姓疍民与堕民。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由上可知,陈姓人口众多是与其陈姓的来源众多有关3 S: F4 P/ A: E, g" M" k2 y/ g1 Z7 O% [$ d; B
* n. o6 B) @: d& j9 P7 n胡姓:
" t$ k. ?" X3 a" L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妫满谥胡公,其子孙有以谥为姓就是胡姓.胡姓和陈姓都是同一个始祖即妫满陈胡公,所以舜裔胡姓和陈姓一样也有3100多年历史7 j7 |! o8 M" ?4 _
9 \: p ?, C* F胡氏還有兩支源於古代的國名。周代有兩個胡子國。一個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併了胡子國。另一個胡國是歸姓,周代有異姓諸侯「胡」國,在安徽阜陽縣。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這兩個胡子國亡國之後,王族子孫都以原國名為姓,形成兩支胡氏。5 `! M5 A! r( J- N, ?' r0 v/ P
! I4 L1 [5 z! G: _: g) p4 ~在胡氏中,曾經出現過複姓胡母氏。胡母氏這一複姓,得姓于齊宣王之時,距今有兩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胡氏複姓,開始也很盛行。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後,胡母複姓漸漸被"胡"這一單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複姓所傳日漸減少。這大概是這一胡母複姓傳之不多,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k4 k" N3 \$ _! |, Q, Q
3 |- {# Z% O# ]) e6 g! S7 e) u) E另外還有兩個來源,其一為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誌》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胡骨氏」(為魏獻帝之兄的姓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胡」氏。另外,據《周書.李遠傳》所載,敕勒有胡姓.胡姓姓源并不单一,但相比之下也不是很复杂的;7 }# P! @9 y [" m
; e$ ~4 H3 X1 [" f
$ U+ v+ z' e3 z% n$ ]# u- H. x2 w& I/ H0 E% H3 q$ A
田姓的由来% Y/ b" v4 @5 G$ k6 G3 v% t* K
( V% p) s4 x9 I2 X8 p5 S武王灭纣,分封诸侯。那时没有田姓。田姓是由陈姓而来的。陈国传五世时,,约公元前690年,国内大乱,陈公子陈完逃亡到齐国,改姓田,是田姓的始祖。史称:田完奔齐(《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推算起来,田氏的历史至少也在2600年以上。田姓是舜裔姚-妫-陈-田而传承至今的.* G5 w) s r4 F) k$ p+ F1 a, H5 ]0 o& _
不过,后来的田氏却也跟大多数的著名姓氏一样,并非“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根据《列卿录》的记载,明朝初年辅佐惠帝废削诸藩之权,结果却引起靖难之祸的大臣黄子澄,在他被燕王磔死之后,他的儿子为了避祸,曾经改名换姓为田终,使得田氏增加了一支新的血脉,阵容更加的庞大。田姓还有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并州田姓源出匈奴,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为白族,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瑶、彝、土家、回、蒙、藏、满、朝鲜族等有此姓。6 |- n3 j7 n R+ j
7 c+ B) e) f0 e, V7 M. A* a$ f- k. v' L
(3,待编辑)
, P$ C: M' l1 a: s' I7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