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昨晚得悉,越秀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办公室已对侨港姚氏宗亲会的复函。回复的核心意思就是“拆除后异地重建”,可以说就是黎显衡等5位专家写出做出“拆,异地原状重建”的结论。8 \: z' L; a/ _$ r* L
当7月6日,越秀区官方所邀请的黎显衡等5位专家写出做出“拆,异地原状重建”的结论之后,《南方都市报》记者李晓瑛 龙玉琴便作下列的报道并通知侨港姚氏宗亲会主席姚锦钿。姚锦钿表态“不拆最好,何必重建”。今天姚锦钿电话告诉我,他依然要求原址保留和重修杨箕村姚氏宗祠凤仪堂。
& ~/ Z; Q4 Y; n" W {* T5 [0 n" e8 R6 I" S! G
, h! u5 |( o! T. j村民奔走两月争取,专家考察最新提议7 s. C5 M. [, ^) r: g& N5 m+ z1 I
杨箕姚氏大宗祠或可原状迁移
( K1 t" ?- u+ ? e# Y仿照康有为故居“小蓬仙馆”模式原物异地重建5 p$ ?* y+ F* v+ x* D$ F# V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07月13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 w9 L7 t, c% r9 Q+ p- c作者:李晓瑛 龙玉琴
, d" I. ]! ^" Q( Y7 I, _& K6 g! t' a( [! r
南都讯 自公布拆迁改造方案两个月来,杨箕村民多次为呼吁保留有近300年历史的姚氏大宗祠而四处奔走。近日,由越秀区文广新局组织专家进村考察后提出方案,或将该祠堂仿照“小蓬仙馆”的方式,进行原状迁移。; `2 a1 I$ N' u# `6 p& D" v
不过多位姚氏父老则表示,最佳方案是“原址不动”,另再争取复建早已拆除的“第一进”结构。 上万块砖逐件挑,先编码、拍录像,再撬走重建……7年前,康有为故居“小蓬仙馆”作为广州首例文物异地重建项目,从黄沙搬至醉观公园。如今,即将拆迁改造的杨箕姚氏大宗祠,很可能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迁移。 原杨箕改造方案中,将近300年历史的姚氏大宗祠也被列入拆迁改造范围,但有许多村民反对。两个月来,杨箕村民通过各种方式争取保留姚氏大宗祠。上周,越秀区文广新局牵头组织黎显衡等著名文博、建筑、地志办专家一行5人进村,对祠堂实地考察,提出方案,建议“易地保留”。
2 T1 J }5 A+ M' Z8 f 据悉,姚氏大宗祠建于清雍正年间,祠堂内16根坤甸木圆柱虽历时百年却保存完好,其石雕、砖雕的精湛工艺更难得一见。黎显衡表示,该方案不同于“仿照旧物,建新物”,而是利用建筑原有的材料,保持原大小、形状和构造,采取原来的工艺重建。“要求原汁原味搞重建,最大限度保留建筑的文物价值”。具体建议是,对宗祠的构件,如木梁、砖雕、木雕等进行编码;每一道拆卸的工序都要拍照,拆卸的过程要进行录像;要求拆卸和重建,需聘用具有相关资质的同一个工程队。
# V1 m* w2 n' F& e. U1 F- W! v# j 据专家组介绍,在广州,此种方式最早运用于2003年康有为故居“小蓬仙馆”的迁移项目中。小蓬仙馆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市政扩道,本需整座拆除。后来尝试异地原状复建,被专家认为“做得非常成功”。( P8 y4 I3 D% ^, I
杨箕村内的玉虚宫属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属计划原地保留的建筑。而包括姚氏大宗祠等村中四个主要姓氏的祠堂,均有可能以类似方式“搬迁”至玉虚宫附近,连成一片保护区。
}5 [2 s8 Q! a: i# B8 o; b( M村民看法! P) y- f8 V4 C0 n9 Z
祠堂最好原址不动
$ V* m+ X X% S 得知“按照原材料、原大小、原貌进行保留”的这一提议方案,两个月来一直为呼吁保护姚氏大宗祠的杨箕父老姚长杰表示,“总比一下子全部推倒好,稍微有些安慰”。不过大多数姚氏父老表示,最大的希望仍然是保持原址不动,另外争取留出空地复建早前拆除的“第一进”结构。
7 K0 g; g% z1 G+ H3 J1 W4 Z! x, B5 u “这间祠堂,每一个杨箕村民都有感情”,解放后至今,姚氏大宗祠作为小学一部分,如今的村中,从花甲老人到7岁孩童,都曾在祠堂内读书、玩乐。“将近300年历史,三进三出的结构,在广州都很少见”,姚长杰表示,“无论旧时还是现在,都要有钱有人力才建得起来”。即使到如今,姚氏仍是杨箕主要姓氏之一,人口占了村内人口30%以上。此外寺右村近2000姚姓人也同属该祠堂的后人。
; ^0 f* ^% x% l “虽说是原状迁移,但历史价值仍是大大打了折扣”,杨箕父老姚浩超,曾代表村民拟定保留方案上交有关部门,昨日得悉专家提议后,他表示虽然用的都是旧材料,但一拆一建,砖瓦梁柱肯定都会受到损坏,其次祠堂尤为讲究“风水”,原来的位置面朝白云(山) 背靠珠江,前是北帝庙后为祠堂,“从布局来说是最好的”。
" s0 K6 s* l/ I( p8 Y& s! O 昨日,侨港姚氏宗亲会主席姚锦钿也同样认为“不拆最好,何必重建”。7月初他专门代表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侨港姚氏宗亲会等组织,从香港赶回来提交申请,他表示,每年清明、重阳,不少港澳、海外的姚氏族人都会回大祠堂拜祖先,“中国人传统就是不能忘本,认祖归宗”。记者采访的多位姚氏父老都表示,希望最后确定的方案能多征集村民意见。+ m6 S( M6 S, K
■官方回应0 w; b$ }/ W; R1 H- O+ ~, u: i# ~
专家提议已上交( o% _3 }9 P- j& ?( `- A
昨日下午,越秀区文普队队长、区文广新局群文科科长高旭红表示,目前已经将黎显衡等专家的方案上报给主管部门,但尚未有定论。她表示,上周进行考察后,区三旧办、区文广新局、专家组等一起开会对姚氏祠堂如何保留进行了商讨,“易地保留作为一个方案汇报给上级,如果有新的意见,或更好的方案,我们还会继续进行调研和上报”,具体操作则要待方案得到批准后,才会再细化讨论。% i& b! u/ D: O% }
由于目前杨箕已经开拆,不少村民担心能否及时“抢救”大宗祠,对此高旭红表示,目前与区三旧办沟通顺畅的情况下,保留方案尚未确定,“应该不会那么快”。
5 G8 O) c' d/ i! K m+ h- o 未来,还有众多城中村列入改造范围,类似姚氏大宗祠这样的祠堂、古建筑,尚未达到文物保护的标准,不过高旭红表示,村民可以向所在的区文普办申请登记作为文物普查线索,“如果列入文普线索,说明还是有一定价值”。
|+ F4 Y2 }* h6 P! i+ f; q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瑛 龙玉琴- g& G! V: X0 G' L0 ^5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