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邦 田启礼
商均,五帝之一舜的长子,出生于上古时代的山西蒲坂,为尧帝二女儿女英所生,初名义均。舜帝贤明,在垂暮之年,并没有让自己的儿子义均继承帝位,而是将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夏禹为感恩舜禅位于他,就将义均从山西蒲坂封到有虞氏部落为国君,均袭其父虞舜国号,称虞国。因当时有虞氏部落归属于商部落,故称为“商均”。
据传,商均继承孝道,忠厚本分,豁达开明,诚朴谦和,不图名利,被封到虞国后,他一心为民着想,为民分忧,为民造福,是深得民心的有道国君。商均辞世后,葬于封地,即今河南省虞城县老城利民镇西南三里处。每年春秋两季,虞国的老百姓都来这里举行祭祀,并且前来祭祀的人都要从居住地带来一兜土添在商均的陵墓上,以示对商均的敬仰。就这样,年复一年,时间久了,商均墓越来越大。历经四千多年风雨,如今仍形若山丘。原商均墓前建有商均祠,亦称商均庙,是当地人民为祭祀商均而建的庙宇。历史沧桑,兵燹水患,商均祠废于何时,不得而考。据《归德府志》记载:明嘉靖己酉科(1549年)进士虞城人张鹏翼时任临洮知府,向上司撰文奏章,请建商均祠。到了清代,相传康熙皇帝南巡时途径虞城,得知此地乃是舜子商均封地且葬于此,曾挥笔写下“拨混沌启灵智洪荒一俊杰,作巧倕始舟楫今古一奇人”的赞美商均践行孝道,为民造福的诗联。至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虞城知县程本节亲笔撰文,立碑两通。雍正十年(1732年)浙江上虞人张元鉴任知县时,建社稷商均坛,每年举祭。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当年宏伟壮观的商均祠及古碑、石像生等荡然无存。但樵夫在商均祠里避雨,商均爷显灵赐五铢钱的传说一直还在民间流传。商均墓周围还遗存着不少碎砖烂瓦,见证着商均墓、祠的沧桑岁月。据考古专家、商丘市博物馆馆长王良田先生现场考察,遗存下来的砖砾瓦片为汉代建筑物的。虞城县志记载自明以来,名宦拜谒商均祖诗数篇。
根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无数次泛滥,最后最大一次于公元1530年夏,黄河从贾寨与八里堂之间决口,把虞城县城全部淤埋与地下,但其城西北三里的商均墓同样被淤埋之后,地面以上还大如山丘。可想当年占地9.6亩的陵墓,高于城墙之壮观。现虞城故城利民镇,是为公元1530年以后向北迁移重建的。
从经4000多年风雨沧桑的商均墓的现状看,给我们的启示是:“舜子商均封古虞,帝位不争让大禹。忠孝仁义践行者,社会和谐国富裕。舜子商均封古虞,开拓新域到异地。茫茫人海谁知我,礼智诚信品行基。舜子商均封古虞,关爱民生君主意。康泰盛世怎创建,慈善公勤乃根基。舜子商均封古虞,道德传承是嫡系。家风家规家训好,家族敦睦为社稷。”可见,商均祖为家族、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根据姓氏学专家研究,舜帝的后裔单姓有:姚、妫、虞、陈、胡、田、袁、孙、车、陆、王、夏、孔、敬、庆、原、爰、辕、榬、援、湲、盎、仪、庆、归、甄、饶、苟、蒲、高、齐、皮、古、坊、招、针、箴、恩、石、献、雠(仇)、来、宗、懿、舀、沮、薛、文、法、穰、咸、尝、靖、单、赐、威、禽、第、穆、占、芒、舆、与、庹、枋、鞅、母。复姓有:子沮、子舆、子寤、子石、子鞅、子献、子枋、子穆、子芒、子禽、子梧、子尚、子仲、子宋、子夏、廪丘、颛孙、原仲、公良、斗门、偃师、司城、司徒、少西、胡非、沈陈、威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子占、子与、於陵、司马、五王、胡母、胡仰、纥干百多姓氏。商均乃舜之嫡子,这些姓氏自然是商均的后裔,其子孙身上流淌的血脉是经商均祖传承下来的。近些年,随着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及姓氏文化的蓬勃兴起,一些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对商均及商均墓引起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特别是商丘市陈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于2013年农历八月初一,组织来自各县市的陈氏宗亲代表前往虞城县利民镇商均墓寻根,拜谒陈姓血缘二世祖。自2013年以来,安徽、北京、福建、山东、台湾等地的舜裔宗亲代表数百人分别前往商均墓寻根谒祖。2015年4月17日台湾世界陈氏宗亲总会名誉理事长陈盛根宗长,4月23日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副主席、河南姚氏暨姚崇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姚学谋一行,到利民镇商均墓,认祖归宗,拜谒先祖。
虞城县建置沿革至1954年,治所南迁马牧集。原虞城县城改称利民镇。所以,利民镇西南三里商均墓是舜的后裔寻根谒祖之地。赋诗一首:“舜帝美德华夏魂,商均传承第一人。裔孙数亿满环宇,寻根谒祖利民镇。”
各位舜裔之贤达,一定是:“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的践行者。
作者:陈振邦系商丘市陈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首届会长
田启礼系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二〇一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