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6-6-19 08:05 编辑
7 ~; H6 |4 ?3 c: C" t, S% D% _) Y9 n0 x8 O
关于磨山姚是不是姚珂斗后人问题,作为凤阳县西泉镇姚郢村的人(“姚郢”古称“黑树姚”现在也有人称“山北姚”是姚珂斗的居住地),作为姚珂斗(以下称“珂斗公”)的后人我一直很纠结,在我们这几个村(指珂斗公后裔的姚郢村、竹园村、小姚家村、山南姚村)人老几辈都说“磨山姚跟我们是一个老祖宗”。我也亲眼目睹了磨山姚现在主事的宗亲去参加始祖南昌彦国公祠的庆典活动(珂斗公是彦国公的第31世孙)我也知道磨山姚的宗亲到我们家洪山口祖坟去祭祖,我还知道磨山姚宗亲和我们虽然“辈字”不同,但是辈分百年不乱,大家都知道谁和谁同辈。我所听到的磨山姚方面的消息也一直是认为磨山姚和我们是同一个祖宗的,但是从这次正式修纂珂斗公后裔家谱的工作中我感到了似乎有什么问题。为了把家族的事情做好,为了把珂斗公所有的后裔尽可能地都编入这次的家谱,我曾两次前往磨山姚,在磨山姚的村部里的一段简单对话证明了我所顾虑的问题是存在的。 那天为了续家谱的事我到磨山姚村部,磨山姚的几位负责人都到了,说到珂斗公后裔宗亲并谱的问题时在座的都表示“应该”,但是,有一位负责续家谱具体工作的宗亲(大约60岁左右)在回答问题时有些迟钝,不干脆,我感觉似乎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就直接向那位宗亲提问:“你觉得这样并谱有什么不妥吗”他没说什么。我又问:“听说过去磨山姚每年清明都和我们山北姚、山南姚、小姚家、竹园姚一起去洪山口上我们共同的总老坟,有这回事吗?”那位宗亲回答说:“这事不错,我小时候就跟着我们这里年纪大的去洪山口上过坟”。我又问:“我们和磨山姚的辈字虽然不同,但是上百年来都知道谁跟谁是一辈的,从来不岔辈,这是真的吗?”,那位宗亲说“这是事实。”我又问:“那还有什么疑问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那位宗亲说:“我也说不出什么问题,但是那么大的事叫我一个人当家,那我不能承担这个责任。”后来其它的在场宗亲都一起说:“没有问题,并谱是应该的------”。尽管这样,不过从一刻起关于磨山姚是不是姚珂斗后裔的问题,在我的心里就打了折扣,至少可以肯定,这件事在磨山姚内部是不统一的。 但是,没有办法呀,我们这边是众口一致地说:磨山姚跟我们是一家、是一个祖宗的!磨山姚包括现在主事的一些宗亲也都没有一个站出来说我们不是一个祖宗的。就算有不同意见我也听不到。而族人的事情不能停下了不做呀!珂斗公迁至凤阳500年至今没有一套正规的家谱,我们为了续写现在的这份家谱前后已经搞了将近30年了,现在眼看就搞好了,不能停呀!我也是快到古稀之年的人了,我确实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把这份家谱搞出来,至少为后人留一点今后续谱的依据呀!就算是抛砖引玉也可以呀!我的确不想前功尽弃-----怎么办呢?我为此而纠结已久! 2016年春节后为了定制珂斗公之位墓碑,我再次纠结,磨山姚的始祖究竟刻不刻到碑上呢?为此我拿着带有磨山姚始祖姚廣(以下称“廣公”)的,【始迁祖珂斗公之位】的碑文的大样图,再次独自开车赶到磨山姚找到了磨山姚当时的负责人,请他决策。那天这位负责人看过大样图之后说:“这个事我是不怀疑的,应该这样刻,就这样刻吧!”第二天我去了山东定制了现在的这块珂斗公的墓碑。 但是,这件事之后我并不是没有顾虑了,只是没有办法而已,比如这次刻碑,如果廣公确实是珂斗公的孙子,而我顾及到磨山姚内部不同意见就不把廣公作为珂斗公的后人刻在碑上了,这也会误导后人,让后人认为廣公确实不是珂斗公的后人;反之,倘若廣公真的不是珂斗公的后人,而珂斗公的碑上又出现了廣公,这同样也是误导后人! 我们处理家族事物,尤其是认祖归宗这样的事情,我历来反对搞“浮夸风”,硬要把自已祖宗的后人说的越多越好,其实我们把自已老祖宗的后人说多说少不重要,人多又怎么样呢?亲兄弟还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呢!续家谱、认祖宗不是为了什么!我们只是为了真实地记录自已的家史,说句直截了当的话,就是记住你是谁?你兄弟几个?你是谁的儿子?你是谁的孙子?谁是你的儿子------?你非要说蚌埠周边方圆百里都跟你是一家,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人,有意义吗? 不能对历史采取实用主义!家史也是历史,做历史工作首先要尊重史实,史实不正确必然导致史论的错误,历史的错误会给后人带来很多麻烦。 今天我听到了一个消息,磨山姚有一位宗亲叫姚德磊,这位宗亲也是某宗亲微信群的一位v友,有宗亲问他:听说你是磨山姚的,那你们磨山姚是不是珂斗公的后裔?德磊宗亲听了心中十分不愉快,他当时就说“我们不是他们那里的,我们始祖也不是从江西迁来的,我们是山东曲阜迁来的。”我不认识这位徳磊宗亲,也不知道他如此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这个意见是真的掌握了什么有力依据,还是出于其它什么原因,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如此明确的声音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我要感谢这位宗亲给我传达了这一信息,但是,我希望磨山姚现在主事的宗亲能够统一一下意见,如果真实像德磊宗亲说的这样,我们珂斗公这边下一步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另外如果磨山姚的始祖真的是山东曲阜的,那边姓姚的我还有一些关系,我愿意亲自帮你们去寻根问祖。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提一下不知道对不对,仅供宗亲参考。徳磊宗亲:你现在说你自已是19世,所谓19世就是某位先祖的第19世孙,那你的一世祖是谁呢?换句话说你是谁的19世孙呢?据我所知廣公是你们磨山姚的始祖也就是磨山姚的开基祖,如果按廣公排辈你应该是(廣公15世),你现在说你是19世,看来你是以廣公的高祖父为一世祖的,也是以廣公的高祖父为一世祖来排班辈的,那你知道廣公的高祖父是谁吗?如果不知道,为什么不以廣公为一世祖或者以廣公的父亲为一世祖,或者以廣公的祖父为一世祖呢?所以我建议最好还是搞清楚自已的始祖是谁,在没有搞清楚自已的始祖也就是开基祖是谁的情况下,最好称自已为(廣公15世)比较可靠。 我们这边过去也是糊里糊涂地把自已家祖宗仍在一边,糊里糊涂地认了人家的祖宗为祖宗,97年的家谱中不仅是让我们糊里糊涂地认了别人的祖宗当祖宗,还把自已降了两辈。 再说说这两个家谱。无论97年家谱,还是62年家谱,那里面肯定有值得保存的珍贵资料,比如62年家谱中对高埂姚本家的谱记就是一个很好的家族史料,值得珍藏;97年家谱中的家训很全面也值得推崇;这两份家谱对百里姚姓村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统计,也是值得肯定的功绩。 但是,鉴于97年家谱最初始叙于1973年时期,受当时文化大革命“大串联、大联合”大环境影响比较严重;鉴于62年家谱出自于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的那一年,受“浮夸风”影响至深;再加上我们处在淮河两岸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止,宗亲们历史上就有同姓抱团抵御外患的心里的原因;还有鉴于淮河流域战乱不断原因,我们这里积淀下来的宗族文化底蕴不够;等等。所以,当时编续这两份家谱的宗亲在续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但不可以责怪当年修谱的宗亲们,反之应该看到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们愿意并敢于出来为家族做事,这就是值得我们效仿和尊重的。 然而,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今天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并且我们今天又有能力纠正,就应该予以纠正;至今我们还没有能力纠正的问题至少应该向广大宗亲说清楚,至少我们不可以明知是错误还继续错下去,我们不可以让已知的错误再继续误导后人,错误的历史我们不应该延续。 当然,就是现在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新的证物、证据不断地被发现,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比我们更聪明,我们今天搞不清楚的问题,我们今天所犯的错误,我们后人会搞清楚的。比如,如果我们不是近几年找到了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距现在97年)的家谱,我们至今也不能肯定我们的始祖是谁;如果不是互联网的作用我们至今也不能确定我们的始祖就是从南昌来的,如果不是新的发现,如果不是科学的发展,我也和现在很多宗亲一样还当做淮南姚家湾的那位一世祖的第18世孙呢! 其实,有些问题是明显的。比如,按照62年和97年的两份家谱所包括的范围,这么多村少说也有十万人吧?而按照这两份家谱从始祖到现在为止恐怕最多也不超过23代,23代人随便你怎么计算,充其量不过600年左右,据历史记载向凤阳一带、淮河两岸大举移民也是明朝初年的事,距今也是600年左右。【据《中国通史·明·休养生息,开垦荒田》记载:朱元璋为解决宽乡劳力不足,狭乡缺少土地的矛盾,从1307年开始移民垦田。他下令迁苏、松、嘉、湖、杭无田农民四千余户去临濠(今安徽怀远、定远、凤阳、嘉山境内),徙江南民四十万于凤阳,迁山西泽(山西晋城)、潞(山西长治)二州无田农民于河北、山东、河南一带。凡移民垦田,都有朝廷拨发路费,更牛和籽种,免税三年。】谁听说过有哪一位始祖在600年间23代人能繁衍到十万之众?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根据现在看到的62年家谱记载,此谱截稿于1962年春2月2日,请各位宗亲回忆一下62年春是个什么情况?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最多不过半年,有文章记载【1961年,旱情持续:“1-9月,全国范围的特大旱灾。全国旱区受灾面积达3784.6万公顷,成灾1865.4万公顷,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土高原、西辽河流域”。是年3-6月,海河水系的赵王河、潴龙河平均流量距平偏少一半以上。西辽河通辽站3-6月平均流量仅0.123秒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99%!安徽省正阳关、蚌埠和江苏洪泽湖各站6-8月平均流量较年均值偏少8成。】就在这场重大自然灾害刚刚过去的不到半年的当时,就能集中那么多人前来续谱,远从芜湖姚、南京姚、铜陵姚,近到寿县南姚、炉桥东姚,那时候的交通是什么情况各位知道吗?能集中那么多人来续谱吗?我表示疑问。还有就算真的来了这么多人,他们能代表他们所在地的宗亲吗?就算能代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确定这30多个地方的姚氏都是来自于一个地方、都是一个祖宗吗?反正我不相信。 告诉大家几个我知道的事实,有几个村确实参与了这两次的续谱,当时的参加者还在,他们亲口告诉我这个最后的结果他们当时就是不承认的,后来他们就走了,不参加了;我和我父亲都是被录入97年家谱中《当代名人录》的(姚立新、姚廷明),我父亲还捐了“赞助费”,当时我父亲和我并不知道具体续谱工作是什么内容,是高埂姚的姚乃流去找我父亲的,我父亲只知道有宗亲在搞家族的事,这是好事我们表示支持,97年家谱出来后姚乃流送给我父亲一份,我父亲看过以后就告诉我,这个谱搞的是不对的,只是我当时并不关心这个事;还有,上个月我去了高埂姚,我们无意中提起这份97年的家谱,高埂姚的宗亲包括村干部都气的义愤填膺,根本不承认那份家谱,他们说:有什么依据说我们的老祖宗就比淮南姚家湾的老祖宗晚了两辈?有什么依据说我们的老祖宗就成了姚家湾老祖宗的孙子?有人介绍当时续谱时的情况,说是淮南姚家湾的老祖宗比高埂姚的老祖宗早迁来100年,所以排辈的时候就把淮南姚家湾排长了两辈,这真是一个说不通的“依据”!我儿子移民加拿大是2001年,我有一个远房的叔叔计划过几年也移民加拿大,我叔叔将会比我儿子晚到加拿大20多年,正好是一代人的时间,假设三百年以后移民加拿大的姚氏宗亲开始续谱,按照以上逻辑是不是我儿子应该为一世祖?我叔叔是二世祖?这是什么逻辑呀?姚家湾的始祖和高埂姚的始祖是从一个地方迁来的吗?有人去祖籍地核实过吗?就算是一个地方迁来的淮南姚家湾始祖和高埂姚始祖在祖籍地是祖父和孙子的关系吗?连参与主修家谱的高埂姚都不承认的家谱,其它村能承认吗?还有62年家谱,芜湖姚、南京姚、铜陵姚、寿县南姚、炉桥东姚,等等,那30多个姚能承认吗? 所以我认为续家谱不能搞大呼隆,要实实在在,没有找到依据之前还是互称宗亲比较合适,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非要都搞成一个祖宗!总而言之,我的观点是: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的事情不应该草率。 |